首页 理论教育 甬上证人书院对经史学术的发展与传播

甬上证人书院对经史学术的发展与传播

时间:2022-01-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黄宗羲在甬上证人书院讲学,强调穷经、读史、经世,力改明末空疏浮华浅薄的鄙陋学风。重视发扬经史致世的学风,是黄宗羲学术思想的一大特色,也是甬上证人书院的独特学风。甬上证人书院大大地发展了经史学术,培养了一大批经史人才。据统计,书院中有姓名可考的学生共有六十五名,其中大多数学有所成,其中佼佼者有近二十名,更为重要的是,甬上证人书院的这些学生基本奠定了浙东经史学派的基础。

甬上,即以宁波为中心的浙东一带,素有结社讲论之风。明清时期,故家子弟多结文社,先后有秋水社、澹园社、文业之会,又有策论会。康熙六年(1667),策论会曾联合甬上27人,集体到余姚黄竹浦向黄宗羲拜师求学,返回宁波后,成立讲经会,把黄宗羲“受业者必先穷经,经术所以经世”的思想作为讲经会的宗旨。讲经会一反明中后期“高谈性命,直入禅障,束书不观”的学风,认真研读儒家经典,反而招致“阖郡惊疑”,甚至有人“间出违言”。黄宗羲为了支持讲经会,欣然应邀至甬上讲学,正式创立甬上证人书院,并亲主教席。

由于开始没有固定的讲学之所,证人社一般都在学生的家中举行讲会,由黄宗羲主讲,每月两次,每次一天,颇像一个流动的讲学团体、学术团体。早晨,学生齐集到某一家中,各自手执经书听讲,中午吃点便饭,然后接着讲,一直到天黑,有时甚至晚上还点灯会讲。讲学并不固定在哪一家,由学生事先约定轮流,大部分讲会都在陈赤衷家、万氏白云山庄、张士培家的黄过草堂和高斗魁家的高氏家祠四处地方举行。黄宗羲在甬上证人书院讲学,强调穷经、读史、经世,力改明末空疏浮华浅薄的鄙陋学风。重视发扬经史致世的学风,是黄宗羲学术思想的一大特色,也是甬上证人书院的独特学风。甬上证人书院,除重视经史、文学之外,还重视天文、地理、数学等自然科技知识的传授,弟子郑梁在《寒村杂录·寒村七十寿序》中回忆说:“维时经学、史学以及天文、地理、六书、九章至远西测量推步之学,争各磨厉,奋气怒生,皆卓然有以自见。”以经术为本,辅之以史学、文学,以及天地律算诸学,归之于“经世”“应务”,因而使“讲堂痼疾,为之一变”。黄宗羲在甬上证人书院教学中,提倡学生独立思考、思想自由、自由发挥,不唯司讲者从,不专主一家之说,采取学生自学和他讲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先各自研读,然后集中在一起会讲,最后由他来解疑。这正是黄宗羲明显的实学思想和初步民主意识在书院讲学中的体现。

黄宗羲在甬上证人书院一改明中后期以来空谈性理的积习,一方面是出于“经世”的目的,另一深层次原因是清初浙东一带学子因为经历亡国阵痛而对清廷科举存在一定抵触情绪,无意科举仕途。这一背景为甬上证人书院一心讲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明末清初的战乱已经使很多儒家信徒无暇顾及个人的科举仕途,相反,明亡的经历使追问成败兴衰深层次原因的冲动不可遏止,于是史学著作被重视也就在情理之中。甬上证人书院大大地发展了经史学术,培养了一大批经史人才。据统计,书院中有姓名可考的学生共有六十五名,其中大多数学有所成,其中佼佼者有近二十名,更为重要的是,甬上证人书院的这些学生基本奠定了浙东经史学派的基础。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称黄宗羲是“清代史学开山之祖”,浙东经史学派第一位史学大师;而其弟子万斯同则是浙东第二位史学大师,他以布衣身份参修明史,审阅初稿、提出意见,一待就是十多年,最后病死在明史馆中;全祖望私淑黄宗羲,被称为浙东第三位史学大师;再加上后受黄宗羲影响的邵晋涵和章学诚,甬上证人书院对经史学术在宁波的发展和传播可谓功勋卓著、意义非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