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化要从小处着手

教化要从小处着手

时间:2022-0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虽然管子在《牧民》里没展开论述,但在其他篇目说得很多。《权修》就讲到,教化要见微知著,从小处着 手。小廉不修于国,而求百姓之行大廉,不可得也。要想正气抬头,那么小的不法行为也要打击。所以治国者必须要从小处着手,“此厉民之道也。”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不提高,要想长治久安,保持太平盛世,是不可能的。管子认为,前提是要建立统治权威。作为统治者,最重要的就是“胜”。

统治者把民众引导到礼上面来,让他们懂礼遵礼守礼,就叫“礼教”,也叫做“教化”。那么如何教化呢?虽然管子在《牧民》里没展开论述,但在其他篇目说得很多。《权修》就讲到,教化要见微知著,从小处着 手。

凡牧民者,欲民之正也。欲民之正,则微邪不可不禁也。微邪者,大邪之所生也。微邪不禁,而求大邪之无伤国,不可得也。凡牧民者,欲民之有礼也。欲民之有礼,则小礼不可不谨也。小礼不谨于国,而求百姓之行大礼,不可得也。凡牧民者,欲民之有义也。欲民之有义,则小义不可不行。小义不行于国,而求百姓之行大义,不可得也。凡牧民者,欲民之有廉也。欲民之有廉,则小廉不可不修也。小廉不修于国,而求百姓之行大廉,不可得也。凡牧民者,欲民之有耻也。欲民之有耻,则小耻不可不饰也。小耻不饰于国,而求百姓之行大耻,不可得也。凡牧民者,欲民之修小礼、行小义、饰小廉、谨小耻、禁微邪,此厉民之道也。民之修小礼、行小义、饰小廉、谨小耻、禁微邪,治之本 也。

这一段是说凡是治国者都希望民风正,没有人捣乱。要想正气抬头,那么小的不法行为也要打击。小罪错是大的歪风邪气、犯奸作科的开始。放过各种各样的小罪错,而希望国家不受到大动乱的伤害,那是不可能的。凡是治国者都希望民众有礼貌、守秩序,那么一点小细节也不能疏忽。比如不随地吐痰,过马路不闯红灯等等。国民素质教育就是从小事开始的,不抓小的,老是讲空道理,那是没用的。凡是治国者都希望老百姓守本分,那么在小处也不能允许他们投机取巧。不然,你要他们在国家危急关头行大义,舍生取义,几无可能。凡治国的人都希望老百姓正直,那么就必须要求他们在小事上也不能弄虚作假。不然,在国家大事上,老百姓也可能一起隐瞒蒙骗政府。凡治国者都希望老百姓有羞耻心,那就要求他们在小处就知耻,比如顺手牵羊把公物拿回家是可耻的,比如说谎话是可耻的。不这样做的话,整个社会就不知道什么叫可耻,里通外国,盗窃国库,都不会使人脸红。所以治国者必须要从小处着手,“此厉民之道也。”这是激励老百姓的方法,是治国之本。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不提高,要想长治久安,保持太平盛世,是不可能的。这是历史的经 验。

怎么实行教化?管子认为,前提是要建立统治权威。假如统治者说话没人听,则无法推行教化。在《正世》篇里有一段话:“故为人君者,莫贵于胜。所谓胜者,法立令行之谓胜。”作为统治者,最重要的就是“胜”。胜就是法律具有权威,政令能够推行。“夫君人之道,莫贵于胜。胜,故君道立;君道立,然后下从;下从,故教可立而化可成也。”法律的权威建立起来了,政令能畅通无阻了,“君道”君主的权威就确立了。如此一来,底下的人才会跟从。此时,统治者推行教化,提倡礼义廉耻,人们才会照着去做,才能形成社会正气。“夫民不心服体从,则不可以礼义之文教也。君人者不可以不察也。”如果老百姓心里不服,行为不跟从规范,那就没法用礼义来教化他们。作为民众的统治者是不可以不注意 的。

管子讲德治讲礼教,和儒家不一样。他知道,治国仅靠礼教教化是不够的,还要“审之以法”,强调“礼法合一”。《权修》篇里有一段话:“厚爱利足以亲之,明智礼足以教之。上身服以先之,审度量以闲之,乡置师以说道之。然后申之以宪令,劝之以庆赏,振之以刑罚。故百姓皆说为善,则暴乱之行无由至矣。”“厚爱利”,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他们就会拥护你;“明智礼”,让老百姓识字明礼,他们就会接受教化。具体做法是为上者以身作则,花钱要有限度,乡村办学普及道德教育。这些都做好了,还不够,还要“申之以宪令,劝之以庆赏,振之以刑罚”,用法律赏罚来约束激励他们。礼法兼顾了,百姓才会乐于向善,不会发生暴乱了。《任法》篇也讲到礼和法的关系:“所谓仁义礼乐者,皆出于法。此先圣之所以一民者也。”礼教和法律是一体的,礼教也是法的一部分。先前的圣王用礼和法来统一百姓的思想行 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