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最早的优秀新诗集

最早的优秀新诗集

时间:2022-0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最早的优秀新诗集,是郭沫若的《女神》。它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也是开创中国现代浪漫主义诗风的诗集,更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划时代意义的新诗集,有着突出的成就和巨大的影响,成为中国现代新诗的第一个高峰。如果说《尝试集》是现代中国第一部白话诗集,那么《女神》则是中国第一部真正的新诗集;如果说《尝试集》是现代新诗的发端,那么《女神》则堪称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

中国最早的优秀新诗集,是郭沫若的《女神》。它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也是开创中国现代浪漫主义诗风的诗集,更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划时代意义的新诗集,有着突出的成就和巨大的影响,成为中国现代新诗的第一个高峰。1921年8月,作为“创造社丛书”第一种,由上海泰东图书局印行。

五四新文学运动首先从诗歌开始,而新诗歌运动则是“从诗体解放下手”(朱自清《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尽管《女神》出版前已有《尝试集》《分类白话诗选》展示了诗体解放的成果,但真正以崭新的内容和形式为中国新诗开拓新天地的,则只有《女神》。因此,《女神》的出现,标志着新诗从草创期进入了进化期。如果说此前草创期的新诗只能算得是初期白话诗的话,那么,从这一进化期中的新诗作品《女神》起,可以说是真正成熟的新诗出世了。这就难怪著名诗人、学者闻一多谓其“生平服膺《女神》几于五体投地”了。

《女神》书名下注明“剧曲诗歌集”字样。除《序诗》外,收诗作五十六首,分成三辑。第一辑为取材于古代神话或历史的剧曲《女神之再生》、《湘累》和《棠棣之花》(被称为“女神三部曲”,为现代诗坛最早的三部曲);第二辑为三十首充满浪漫主义激情的自由体抒情诗,包括代表作《凤凰涅槃》《天狗》《炉中煤》《地球,我的母亲》等,是《女神》最重要的部分,是《女神》的精华和灵魂,大都写于五四运动的高潮期,明显地有着美国诗人惠特曼的影响,最能体现《女神》雄浑豪放的风格特征;第三辑为描写自然风光等的二十三首抒情诗,大多是小诗,包括诗人最初的试笔及五四之后的作品,受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影响,诗作表现出一种恬淡清新的格调。上述作品,除少部分作于1918年和1921年作者一度短期回国时外,其余均写于1919年和1920年在日本生活时期。这两年中的作品又绝大部分作于1919年下半年和1920年上半年“诗的创作爆发期”(郭沫若《革命春秋》)。诗集中的作品,有对丑恶现实的诅咒,有对美好事物的颂扬,有对黑暗势力的抗争,有对革命理想的追求,也有对大自然的吟咏。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长诗《凤凰涅槃》,借凤凰“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的传说,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中国的诅咒和对“中国的再生”的向往;《炉中煤》倾诉了作者对祖国的眷念和甘愿为它献身的精神;《天狗》表现了否定旧我,追求新我,摧毁一切,创造一切的叛逆精神;《地球,我的母亲》以歌颂母亲的伟大来歌颂工农大众,表达自身对劳动和创造的赞美和向往;《匪徒颂》大力歌颂一切革命的“匪徒们”,表现了诗人对革命的强烈愿望。整个诗集贯串着爱国主义思想和个性解放的要求,表现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充分体现了五四时代反抗的、自由的、创造的狂飙突进精神。

《女神》在受惠特曼、泰戈尔和歌德等影响和继承《楚辞》等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的同时,更进行了难能可贵的创新。诗人走笔恣肆、奔放流畅,完全冲决旧诗格律束缚,开创出全新的自由体式。其中有长达三百八十五行的《凤凰涅槃》,也有短到三句的《鸣蝉》,还有《女神》三部曲的诗剧,可谓形式多样;风格上雄浑豪放而又不失绮丽清新,倾向于革命浪漫主义色调而又不游离现实之外;还须一提的是,《女神》使中国新诗第一次出现自我抒情的主人公形象,使诗的本质及个性化得到重视和发展。

当然,也应该看到《女神》中的诗豪放有余却往往深沉不足;有些地方“有过于欧化的毛病”(闻一多《〈女神〉之地方色彩》),“如对‘爱’‘死’的沉溺,某些诗形式上追求‘新奇’,诗歌中夹杂一些外文词语等”;个别诗章如《别离》《春愁》文白夹杂,收入集中则不甚协调。总之,瑕不掩瑜,《女神》一登上诗坛,便以其鲜明的时代特色、充沛的革命激情和创新的艺术形式,开创了一代新诗风,为五四时期新诗的革新树立了光辉榜样,为中国新诗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如果说《尝试集》是现代中国第一部白话诗集,那么《女神》则是中国第一部真正的新诗集;如果说《尝试集》是现代新诗的发端,那么《女神》则堪称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可见,其成就和影响,都远远超过了《尝试集》。

《女神》自1921年初版以来,版本较多,作者的改动也较大。整个20世纪上半叶,1928年由上海创造社出版部出版的《沫若诗集》,是《女神》与《星空》的合集,作者根据“作一自我清算”的精神,对《女神》诗作做了比较大的修改。在20世纪下半叶,特别是在整个50年代,则主要有以下两种版本。一是1953年1月,经作者修订并加上若干注释后,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重新出版,在具体篇目上则删去了《夜》《死》《死的诱惑》三首;二是收入1957年2月出版的《沫若文集》第一卷中(以下简称“文集本”),作者重新作了修订,并补充、调整与完善了一些注释。此文集本,是郭沫若生前最后编定的一个本子,明显借鉴了1953年的版本。在出版说明中有这样的文字:“文集的全部作品,在此次编定时,都根据初版本或其他版本校勘,并增加一些必要的简注。有些作品曾由作者亲自校阅、修订。”以后,人民文学出版社又据文集本多次重印。

【注释】

①闻一多《给宋一樵》(1922年6月信函),转引自刘烜《闻一多评传》,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②转引自卜庆华《郭沫若评传》,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