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只凭天地鉴孤忠

《只凭天地鉴孤忠

时间:2022-12-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又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在这个特别有意义的时刻,《只凭天地鉴孤忠——杨赓笙诗作及生平大事集》一书出版了。我作为有着55年党龄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又作为国民党元老杨赓笙最小的儿子,执笔为本书写序,抚今思昔,瞻望未来,心潮澎湃,感慨翻腾,思绪万千。他与冯玉祥将军等许多位国民党元勋有密切交往,特别是与李烈钧将军有着极为深厚的友谊。对诗作的整理,她更是花了大力气。

《只凭天地鉴孤忠——杨赓笙诗作及生平大事集》序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又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在这个特别有意义的时刻,《只凭天地鉴孤忠——杨赓笙诗作及生平大事集》一书出版了。我作为有着55年党龄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又作为国民党元老杨赓笙最小的儿子,执笔为本书写序,抚今思昔,瞻望未来,心潮澎湃,感慨翻腾,思绪万千。

季羡林先生讲得多么深刻:我们国家的优良传统是什么?我们民族的人文精神是什么?我们国家的优良传统就是我们民族的人文精神,归结起来是两点:一是爱国,一是有骨气、有节操。我父亲就是这么一位有骨气、有节操的炎黄子孙、爱国主义者。应当说,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我父亲就是孙先生领导的这一革命的竭力支持者与积极参与者,就是孙先生的忠诚信徒与忠实追随者。1930年重阳节,那时他已过花甲之年,面对蒋介石政府对日妥协退让、对内反共排异,以致国土面临沦亡的危难,他在诗中写道:“报国有心见矍铄,哭陵无面诉孤忠。”陵,指中山陵。他讲,他心有余而力却乏,无力去反对蒋介石反动政策,无颜向孙先生之灵哭诉他对孙先生事业的忠心赤胆。1933年他在广州,经过中山大学时,赋有七律一首:“行经中大辄徘徊,曾听三民演讲来。惆怅无人行主义,知公泉路哭声哀。”他在阳间哭,孙先生在阴间哭,哭蒋介石逆孙先生之道而行!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1956年,毛泽东同志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90周年而写的文章中讲:“现代中国人,除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1996年,江泽民同志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继承者。”我们党一贯认为,孙先生逝世后,我们党继承他的遗志,终于完成了他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江泽民同志在报告中深情地讲:“我们可以告慰孙中山先生的是,他一生追求的振兴中华的目标,他所憧憬的一个现代化中国的美景,正在一步步地变成活生生的现实,而且在许多方面远远超出了他的设想。”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今天,现实更是如此!

同样,我与父亲的子孙们,也可以同样告慰父亲的是,他在1932年63岁日寇侵占东北、国难当头时写的“莫伤老大佳音少,天到隆冬后即春”之望,他在1933年64岁生日时写的“但祝邦家千万寿,此身原不计长留”之志,他在1939年70岁避难江西南城怀念故居时写的“愁深转促欢心动,否极终循泰运回”之愿,他憧憬国家强大、家乡富足、人民安宁的美景,不仅得以实现,而且远远超出了他的设想。

父亲是一位饱读诗书、才气风发的文人、诗人,但更是一位铁骨铮铮、心系家邦的爱国主义者。与其讲他是一位爱国者的诗人,毋宁讲他是一位诗人的爱国者。他生活的年代,1869年至1955年,除了1949年解放后这几年的岁月之外,全都是内忧外患的年代,他以他的文章,特别是诗记叙了他的一生。他年轻时加入了同盟会,反对专制帝制,反对清政府;辛亥革命后,他反袁讨袁,与李烈钧一起首义湖口,募款南洋,支持与参加云南护法;北伐期间,支持北伐,说服赖世璜,清廉主持赣政,同情共产党人;九一八事变后,反对“攘外必先安内”,揭露与声讨汪逆,首次公开孙先生早知汪不可靠的遗言;抗日战争中,支持冯玉祥他们起兵抗日之义举,入赞冯幕,反对蒋介石对日妥协与退让政策,并兴办中学,培养人才;抗日战争胜利后,力主国共合作,反对内战,反对征兵征粮;江西解放前夕,奔走江西和平解放。父亲的一生是追求民主革命的一生,是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奉守孙中山先生信念、追求孙中山先生理想的一生。他与冯玉祥将军等许多位国民党元勋有密切交往,特别是与李烈钧将军有着极为深厚的友谊。我哥哥杨仲子儿时白喉病危,因赖李将军的华夫人之力,转危为安,于是呼李为义父。

我大哥哥在1929年病故。在我这一代,哥哥杨仲子是男孩中的老大,生性极聪颖,极得父亲喜爱,经常带在身边。虽说只比我大4岁,可是对父亲、对我家历史了解得比我多得多。他已就父亲与有关事情写了不少资料,而且作为顾问,参加了八集电视连续剧《铁血共和》的制作,这是一部反映李烈钧与我父亲一武一文组织与发动“二次革命”的电视作品,这部电视剧后来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可惜,自21世纪初起,哥哥即患病,病势不断加重,没有精力进一步收集与整理资料,为父亲出版一本反映父亲一生的文集或诗集。而我因工作忙确无时间来完成这件事。我的外孙女即我侄女杨似男的女儿孙肖南退休后,在悉心照顾年老病重的母亲杨似男的同时,生端设法,挤出时间,在她母亲的指导下,收集与参考了有关资料,特别是我哥哥写的有关资料,对我父亲的生平大事进行了整理,编写了本书第二部分“杨赓笙生平大事”,一共列了11项:投身革命,湖口首义,东京组党,南洋办报筹款,北伐说赖,主持赣政,痛斥汪逆,入赞冯幕,办学桑梓,奔走和平,家风庭训。对诗作的整理,她更是花了大力气。这些,她在《后记》中作了说明。我特别要讲两点,一是,这本书底稿,我哥哥在病中花了3个多月时间作了审校;二是,这本书的诗作部分蒙我校詹骁勇教授审校,我对此表示深深的感谢。

应该提出的是,父亲的一生是追求民主革命的一生,是追求孙中山先生理想的一生,可惜的是,现在拥有的资料远远不够完备,1930年前的资料很少,1940年后的诗作几乎没有。正如他在《〈伏枥轩四种诗钞〉弁言》中所讲:“今春间(指1937年春)遵冯、李两公约,重入都门,检行囊,乏诗本,因抄录六十以后(指1929年以后)所作,而去其不惬人意者,名之曰《伏枥轩四种诗钞》。晚年心血良自珍惜,其少时之《绿天轩集》及亡命时之《居东吟》、《逋南词草》,时移代易,不足置怀,盖壮心已已久矣。”父亲少时文章、诗作已不知何处可找到,1940年后的文章、诗作由于历史原因也难查找。1940年我已七八岁,那时在黎川,其后父亲诗作我还能背诵一些,如:“一生苦作长途马,万载哀鸣大泽鸿”,这表达了他一生劳累,而大志不能得展;“望益街前营燕幕,新丰桥畔印鸿泥”,这指居住于黎川望益街的江家大屋,离屋不远,为黎水,上有新丰桥,燕幕言形势危如累卵;只有一首欣闻抗日胜利的七律诗,我大致能完整背下:“长蛇巨豕出扶桑,一任横吞并八荒。未尽邻封成地主,顿遗劫运罹天皇。至人自古能开网,小丑从今戒跳梁。笑汝虾夷真聩聩,国家仁义即金汤。”当然,不一定每个字都准确。李烈钧将军在重庆逝世,父亲写了一首七律深切悼念,我只记得中间两联:“人羡中枢隆恤典,我悲全国失长城。云山似现凄凉色,风雨如闻呜咽声。”

1931年(辛未)至1940年(庚辰)这十年间,恰是从九一八事变到日寇大举侵华的十年,是蒋介石从“攘外必先安内”、“反共剿共”到被迫进行全民抗战的十年,是国势极为危险的十年。父亲对蒋介石当局痛心疾首,1933年《漫兴》五古十章其一就讲:“重门方洞开,迎风意快哉。戒备百无有,坐视大盗来。”其六就讲:“政府亟和戎,平津多哀鸿。如何眼近视,不见有辽东。”其十更讲:“亡国国民党,之死不瞑目。莫漫等讥评,短歌聊当哭。”1936年《秋夜书愤》中写道:“虚荣厚禄昏昏醉,国难家忧历历过”,“秋雨秋风逼秣陵,漫漫长夜漏声沉”,秣陵,指南京,也借指国家局势。同年,他在《有感》中表达自己的爱国之心说:“生无正气人何贵,死有狂名鬼亦豪!”1939年在给朋友的赠诗中充满着悲愤:“大地纵横走胡骑,普天悲愤化长虹”,“全躯耻作支离叟,报国争期矍铄翁”;还有更为激昂的,在《感事》中写道:“江山断送汪精卫,风雨飘摇蒋独裁。”至于父亲坚决支持冯玉祥将军兴师抗日,严厉鞭挞汪精卫叛国降日,在“杨赓笙生平大事”部分有详细介绍,无须赘言。詹骁勇教授在《校勘记》中评价父亲诗作时讲:“忧国忧民,长歌当哭,可称诗史。”诚然,父亲诗句“举头欲问天昏聩,有口难言国是非”,“漫以诗词消怨愤,只凭天地鉴孤忠”即为两例。

爱国不是抽象的,首先是要爱民。一方面,父亲痛斥贪官污吏,花天酒地,昏庸无能。1932年他直指南京写道,“京华冠盖君休顾,今古朱门貉一丘”;1938年他更指出,“英雄自昔皆屠狗,冠带而今尽沐猴”。骂得多痛快!一方面,父亲关心百姓大众。1935年湖口大水,父亲就写了六首诗,其中如“如此陆沉真浩劫,横流何地可为家”,“痴心默向苍苍问,可有慈航渡万家”。而在有一年的农历初一,面对大雪,他写的诗(原题为《废历元旦大雪》)中,上两者交融在一起:“多少朱门酒肉香,管弦声里闹传觞。谁知尚有哀鸿在,一勺难求续命汤。”何等悲愤的对比!父亲爱国、爱民,当然爱故乡,“尽多亡国痛,无限故乡愁”,“亲朋寥落音书阔,党国艰危泪涕横”。当然也爱家乡的山山水水,鄱阳湖、庐山、鞋山、小孤山,特别是湖口的石钟山,等等,都在他诗中各有千姿百态,并往往与他爱国爱民之情交融在一起。父亲爱国、爱民、爱故乡,当然也爱家庭。我家是个大家庭,他在外写信回家,就要方方面面照顾到,所以,他有一首七绝颇为典型:“著语休从一面观,寄回须得众心欢。寻常简牍都容易,只有家书下笔难。”也正因他爱家庭,他对孩子们的要求与教育是严格的,其中首要的是修身做人,是爱自己的国家、民族。他对学生的要求是“教忠教孝教修身”,对自己的孩子们更是如此。希求家风庭训“清廉爱国,师表崇德”能传承下去。这在杨赓笙生平大事“家风庭训”中也讲了。

父亲是清末秀才,读的古文经典很多,理解得也很深,所以,文章诗作中大量引用典故。知道有关典故的,可深悟话中之味;而不知道的,就多少有些茫然了。父亲甚至还以自己的观点来评论古人的结论与观点。例如,高中语文课本一般选有苏轼的《石钟山记》,读过此文并了解与此文有关史料的,读了父亲所写的《再登下石钟山感苏记为赋一律》中写的:“釜覆磬悬形宛在,水撞石搏意全讹”,“文章信美仍疏漏,夜半扁舟误老坡”,就批评了苏轼文中提出的“郦元之简”与“李渤之陋”这一批评,认为苏轼只凭小舟夜访而得出的结论,水撞石搏、风水吞吐而为钟声,也是错的;其实石钟山是因山形类似磬悬釜覆于水面而得名的。

父亲逝世已55年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为国家、为人民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可以无愧于他的一生。当然,父亲的一生有他的缺点与错误,但是,我们后人不能苛求于前人,不能超越历史条件过分评价他的缺点与错误。本集的诗作完全保留原貌,一是尊重历史事实,一是不必为贤者讳,总之,实事求是,保留历史的真实面貌。应该说,在改革开放前,我对父亲了解少,认识浅,不全面,应有所愧;今天,我执笔来写这个序,既是对自己的一个反省,更是告慰父亲:您的后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与全国人民一起,不仅把您所追求的孙中山先生的理想化为了现实,而且,还在做着孙中山先生与您从未想过的伟大事业。是的,孙中山先生的教导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但任何艰难险阻也挡不住中国人民的伟大前进,挡不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孙中山先生诗中曾写道:“顶天立地奇男子,要把乾坤扭过来。”这个“奇男子”,就是中国共产党,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

作为杨赓笙的后代,我们谨以此书献给辛亥革命100周年,并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我们深深感谢江西省政协大力支持此书出版,杨赓笙是属于江西的。此书编辑中不妥之处,希望读者批评指正。我渴望将来有人能将父亲的历史资料、文章、诗作搜集得更加完整,并对其加以注释,以利于对历史有更为完整的了解。

2011年1月20日(杨仲子、孙肖南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年7月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