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毛泽东“寻乌调查”与党的思想路线形成论析

毛泽东“寻乌调查”与党的思想路线形成论析

时间:2022-1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毛泽东一贯重视调查研究,并且亲历亲为,率先垂范。“寻乌调查”对于形成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毛泽东通过“寻乌调查”主要解决了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为检验政策、纠正失误、制定正确策略提供科学依据。虽然寻乌调查前后“左”倾思想占据统治地位,但毛泽东的正确思想和科学态度仍然逐步教育影响了广大党员干部。

毛泽东一贯重视调查研究,并且亲历亲为,率先垂范。他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做了十余个调查,其中1930年5月的寻乌调查是有文字记载完整保存至今、资料最翔实、最具有典型意义、最早的调查研究的范例。当年毛泽东为了了解“中国的富农问题”和“商业状况”等实际情况,在寻乌县委书记古柏的协助下,与寻乌各个阶层的11名代表开了十几天的调查会,全面系统地了解并考察分析了当地的政治区划、交通、商业、旧有土地关系、人口结构、土地斗争等状况,从而为在农村确立土地分配中限制富农的“抽肥补瘦”原则、在城市科学制定正确对待“商业资产阶级和争取城市贫民群众的策略”等,提供了客观依据。毛泽东在寻乌调查和他多年调查研究活动的基础上,写下了著名的《调查工作》(1930年5月写成,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二版时改名为《反对本本主义》)和《寻乌调查》(1931年2月发表,之前是会议记录等资料)两篇光辉著作。寻乌调查和《调查工作》《寻乌调查》分别是三个不同范畴的概念,寻乌调查是一个调查研究的具体实践活动,《调查工作》是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对寻乌调查等实践活动的经验提炼和理论总结,《寻乌调查》是关于寻乌调查调研背景、对象、经过、调查方法特别是详尽翔实调查结果的总结报告,可以说,《调查工作》和《寻乌调查》都源于寻乌调查这个实践活动。本文暂且把这三个不同范畴的概念统一用“寻乌调查”来概括,它包含了系统的调研实践和科学的理论总结。“寻乌调查”对于形成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指党在实践活动中的思想方法和思想原则。党的十二大党章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通常简化概括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其中,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它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等内容。要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而要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正因为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因此通常也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地概括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毛泽东是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倡导者和奠基人。党的思想路线地位重要而特殊,它是制定党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论基础,也是正确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思想原则和出发点。

一、“寻乌调查”从当时现实问题出发,详尽地调查了解实际状况并进行理论升华,对于当年党和红军科学制定正确的方针策略提供了直接的客观依据和方法论指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在土地革命战争前期,革命实践活动的主题是发动土地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只有了解社会性质,研究透当时社会的各种实际情况特别是农村的阶级状况,才能制定出正确的斗争策略和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决定举什么旗帜,用什么口号去动员群众支持革命。20世纪30年代前后,由于“左”倾路线在党内军内占统治地位,导致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割裂的主观主义、照抄照搬苏联经验、迷信“本本”等错误观点和作风。为了纠正并清除这些错误思想,找到正确的工作方法,为了了解中国农村阶级状况和土地占有情况,特别是为了掌握“中国的富农问题”和“商业状况”等实际情况,进一步检验政策纠正失误,制定正确策略,使党和红军的工作更适合于革命斗争的客观实际和形势发展,红四军前委书记毛泽东利用“红军部队分在安远、寻乌、平远做发动群众的工作”的间隙,亲自进行了寻乌调查,并写下《调查工作》和《寻乌调查》。可以说“寻乌调查”是应“时势”而生,应“问题”而为,同时也是毛泽东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和工作方法的一次折射。

毛泽东之所以选择寻乌作调查地点,是因为“寻乌这个县,介在闽粤赣三省的交界,明了了这个县的情况,三省交界各县的情况大概相差不远”[1]。因此选择寻乌一定程度上具有“辐射”效应,通过它可以大致了解闽粤赣三省的基本情况乃至中国国情。毛泽东通过“寻乌调查”主要解决了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为检验政策、纠正失误、制定正确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寻乌调查全面调查了寻乌县的政治区划、交通、商业、旧有土地关系和土地斗争五个方面的具体情况,它的总结报告《寻乌调查》汇总了翔实的数据资料。根据寻乌县城商业、手工业的状况,毛泽东得出经济状况决定政治地位和政治态度的论断,因此为科学制定正确对待城市贫民群众和商业资产阶级的政策提供了依据——小商人、手工业者一般能够参加革命和拥护革命,是很好的同盟者,必须争取和保护;根据农村各阶级、各阶层的人口成分,以及8%的剥削阶级占有80%以上土地山林、90%左右的贫苦农民仅占不到20%的土地关系状况,深入了解到残酷的封建剥削下“吃人”般的旧有社会关系,从而深刻揭示出依靠贫农雇农、广泛发动农民群众深入开展土地革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强调既要消灭地主阶级又要给予对方生活出路;根据农村中间阶级的政治思想,从而得出“正确的阶级估量和斗争策略”——限制富农征收其多余土地和财产按“抽肥补瘦”的原则分给农民,尽量争取中间阶级。毛泽东正是在根据寻乌调查以及长期以来对中国经济社会和农村阶级状况的科学分析、总结土地革命斗争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回答了土地革命中依靠谁、团结谁、打倒谁的问题,于1931年春制定了“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土地革命路线,提出了“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剥削富农与消灭地主”[2]的土地斗争阶级路线和“原耕总合分配”[3]的合理分田办法,有力地指导了土地革命,巩固和发展了农村革命根据地,为党的农村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其二,为调查研究成为党和红军开展工作的前提和工作方法奠定根基。虽然寻乌调查前后“左”倾思想占据统治地位,但毛泽东的正确思想和科学态度仍然逐步教育影响了广大党员干部。毛泽东把调查研究作为一项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法,努力向党、政、军各级各类机关和干部群众中推行。为此,红军政治部专门制定了详细的调查表,要求红军每到一地都要深入调查了解当地群众基础、阶级关系状况、经济生活情况和农村各阶级占有土地的情况等,在深入研究实际情况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合群众需要的口号[4],使各项工作开展得卓有成效。很多地方的苏维埃政府也都印发调查提纲并布置各种调查研究任务。在毛泽东的倡导和带动下,整个苏区的调查研究蔚然成风,这就有力地纠正了一些苏区党员干部和政府工作人员奉行“本本”、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不良倾向,有效地推动了苏区各项建设和土地革命战争的蓬勃发展。

二、“寻乌调查”的整个实践过程中都贯穿了党的思想路线的雏形——毛泽东“朴素的方法论”,它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思想先导和理论准备

毛泽东亲自践行的寻乌调查是一次伟大的实践活动,其中贯彻着很多正确的思想原则和工作方法,可称之为毛泽东“朴素的方法论”,具体说来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坚持群众路线,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毛泽东强调“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把群众当“可敬爱的先生”一样虚心请教、不耻下问,与调查对象交朋友,在基层努力搜集第一手资料,了解具体的真实情况,这样才“真正懂得中国的事情”[5]。寻乌调查中,毛泽东与乡苏维埃主席、杂货店主、贫农、中农、区苏委员、区政府主席、秀才等11人开调查会亲切座谈,深入地了解到了各行各业各阶层的实际情况。

其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毛泽东带着“中国的富农问题”和“商业状况”等实际问题,深入开展调查,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譬如,地主阶级是土地革命必须打倒的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对象。但毛泽东在寻乌调查中了解到,地主阶级对待土地革命的立场和态度既有共性,又有差别,因此对这个阶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要区别开地主成分本身和地主家庭出身的子女,不能一概而论。在对待他们的政策和斗争策略上也应有所考虑。

其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毛泽东运用科学的阶级分析方法,实事求是地剖析了农村各阶级各阶层的阶级状况、土地占有关系和收入情况等,从而得出了正确的阶级估量和斗争策略。他结合调查工作的方法和目的作了深刻的阐述:“我们调查工作的主要方法是解剖各种社会阶级,我们的终极目的是要明了各种阶级的相互关系,得到正确的阶级估量,然后定出我们正确的斗争策略,确定哪些阶级是革命斗争的主力,哪些阶级是我们应当争取的同盟者,哪些阶级是要打倒的。我们的目的完全在这里。”[6]

另外,为了贯彻调查的思想原则和思想方法,毛泽东还特别注重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等“技术性”问题。调查研究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简单地走过场、敷衍了事,而是认真地调查具体实际情况,客观地描述事实真相,细致地研究实际问题,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在怎样做调查的问题上,可把毛泽东的经验概括为“七要”:要开调查会作讨论式的调查;调查对象要在年龄职业等方面体现广泛代表性;开调查会至少要三人以上,具体视调查人驾驭能力而定;要定调查纲目;要亲身出马;要深入;要自己做记录。毛泽东还对这七方面作了详细说明,强调要充分体现调查对象的全面性和调查结果的客观性。

毛泽东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对多年调查研究特别是寻乌调查进行经验提炼和理论总结,写出了《调查工作》。他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略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率先吹响了反对“本本主义”的号角,同“左”倾教条主义展开了斗争。他坚信“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绝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7]。因此,他号召共产党人“需要时时了解社会情况,时时进行实际调查”[8]。所以在《调查工作》的开篇第一句话即一级标题,就开宗明义地首次宣称:“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9]这九个字简明扼要地强调了中国共产党在当时的革命实践活动中必须遵循的思想方法和思想原则,初步反映了对待革命工作必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理论萌芽。毛泽东在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思想路线”的基本概念。他指出“本本主义”是完全错误的,“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10],从而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初始含义,并阐述了“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初始内涵,即要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实际情况再去制定“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

“思想路线”在党内的第一次提出,说明毛泽东对党的思想方法和工作原则的探索进入一个崭新阶段。毛泽东特别针对党内一部分同志把马列主义理论教条化、把共产国际指示和苏联经验神圣化、唯上唯书而不唯实、盲目地执行上级指示、动辄拿出“本本”作行动指南的错误思想和工作作风进行了尖锐的批评,他在文中明确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11]这就从思想理论高度清理了轻视实践、把理论与实践相割裂的主观主义错误,指明了中国共产党人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态度和方法,是党内最早鲜明地提出要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萌生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开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必须了解中国实际,“注重调查!反对瞎说!”“调查就是解决问题”[12]。毛泽东深刻指出,“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13],“离开实际调查就要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只有向实际情况作调查”[14]才能制定出正确的政策和策略,才能最终解决问题,才能纠正本本主义,做到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毛泽东还深刻地总结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15]这一科学论断。

毛泽东在寻乌调查的理论总结《调查工作》中所提出的观点是极其可贵的。它闪耀着独立自主、从中国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光芒,为中国共产党人摆脱来自共产国际和苏联的束缚和压力,冲破党内教条主义的统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精神支柱,对中国共产党人是一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启蒙和首次思想解放。党的思想路线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完善并与时俱进的过程,追本溯源,毛泽东“寻乌调查”过程中自始至终渗透着的“朴素的方法论”,是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的前身和理论萌芽,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思想先导和理论准备,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说“寻乌调查”“衍生”出了党的思想路线。

三、党的思想路线与时俱进的发展历程中折射出“寻乌调查”的历史投影,“寻乌调查”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方法论意义

在寻乌调查中,毛泽东始终践行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他的率先垂范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党的思想路线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继承发展的理论构建整体,同时也应看到它们在不同时期都有自己各自的时代特征。1937年,毛泽东写了《实践论》和《矛盾论》两部哲学著作,从哲学高度剖析了教条主义,精辟阐明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奠定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坚实理论基础,也为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奠定了基础。延安时期,毛泽东在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教训时,创造性地借用朴实而富有哲理的中国古典成语“实事求是”来高度概括表述党的思想路线。通过延安整风运动,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已基本确立。在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指引下,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胜利。但是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党的理论与实践逐步偏离了党的思想路线,以至于留下“大跃进”“文革”的历史遗憾。面对十年“文革”造成的危难局面和“两个凡是”的错误主张,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建国以来我们党的成败得失的同时,彻底否定“文革”的错误,科学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奏响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时代号角,强调“解放思想”,重新确立并进一步丰富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涵。如果不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不能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提出“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就不能打破人们长期形成的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作为区别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标准的传统观念,就不能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经济的崭新论断。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针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继承和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深刻揭示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突出“与时俱进”,并把与时俱进丰富发展到党的思想路线中去。以胡锦涛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又用“求真务实”再一次升华了党的思想路线,胡锦涛还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16],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寻乌调查”所蕴含思想方法的精髓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党的思想路线与时俱进的发展历程中正是坚持并发展了这一精髓,因此也折射出“寻乌调查”的历史投影。在不同历史时期,只要党坚持这一思想精髓,就能准确认识中国国情,科学把握历史方位,在不断变化的局势中围绕各种现实问题,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新政策,党的事业就会取得新胜利。否则,一旦背离了这一思想精髓,党的事业就必然遭受挫折,“大跃进”“文革”惨痛教训的原因从思想方法上说都是忽视调查研究、违背了这一思想精髓。中国共产党90多年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以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都是与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分不开的,也都折射出“寻乌调查”的历史投影。可见,“寻乌调查”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方法论意义。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求真务实,改革创新,提出并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创新理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团结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里所述:“全党同志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17]

(《高校理论战线》2012年第7期)

【注释】

[1]《毛泽东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9页。

[2]《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下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20页。

[3]《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79页。

[4]《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8页。

[5]《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90页。

[6]《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3-114页。

[7]《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5页。

[8]《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5页。

[9]《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页。

[10]《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6页。

[11]《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1-112页。

[12]《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0页。

[13]《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0页。

[14]《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页。

[15]《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5页。

[16]马宏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人民日报》2007年10月16日。

[17]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日报》2007年10月25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