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产生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产生

时间:2022-1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毛泽东哲学思想正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和解决这一课题过程中逐步产生的。在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时期,毛泽东哲学思想也开始产生,其标志是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原则的提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时起,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实际上已经开始。在这里,毛泽东首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思想原则。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来指导中国的革命斗争,这是一个关系到中国革命能否胜利的根本的理论课题和实践课题。毛泽东哲学思想正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和解决这一课题过程中逐步产生的。在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时期,毛泽东哲学思想也开始产生,其标志是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原则的提出。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产生,首先表现在提出了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时起,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实际上已经开始。在党的建立时期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的许多领导人已经开始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并取得了初步的理论成果。但是就全党来说,当时还没有注意到思想路线问题的重要意义。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领导武装斗争的实践中,开始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指导,潜心于中国革命实际的调查和研究,集中精力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成为全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20年代末30年代初,党内盛行着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极大地妨碍了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毛泽东在领导根据地斗争的同时,以极大的理论勇气同以教条主义为特征的主观主义的思想方法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不但找到了一条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而且提出了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

毛泽东在古田会议决议中,明确提出了反对“主观主义”的任务。指出“对于政治形势的主观主义的分析和对于工作的主观主义的指导,其必然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就是盲动主义。”[44]并明确提出纠正主观主义的方法,一是教育党员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去作政治形势的分析和阶级势力的估量,以代替主观主义的分析和估量。二是使党员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究,由此来决定斗争策略和工作方法。这样既强调掌握马克思主义方法,又注重调查和研究中国社会经济情况,这是对党的思想路线的最初表述。

随着斗争实践的不断深入,毛泽东越来越认识到教条主义的危害。为了反对党内的教条主义(当时叫本本主义),1930年5月毛泽东写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思想路线问题。他指出红军党内存在着两条对立的思想路线,一条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一条是教条主义的思想路线,即“本本主义”的思想路线。他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阐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和上级指示应持的正确态度,批评了不是从实际出发,而是从本本出发的教条主义思想路线。指出:“我们说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是正确的,决不单是因为它出于上级领导机关,而是因为它的内容是适合于斗争中客观和主观情势的,是斗争所需要的。”“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我们的斗争需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在这里,毛泽东首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思想原则。

毛泽东指出,为了真正做到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为了避免机会主义和盲动主义,就必须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他说:“离开实际调查就要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因此,我们需要时时了解社会情况,时时进行实际调查。”他又说:“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么?那末,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他强调指出:“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1931年4月,他又向红四军广大指战员提出了“正确进行社会调查”的要求,强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45]。这是对他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提出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一观点的补充和发展。此外,毛泽东还提出了进行调查研究的路线、方法、目的及技术等一整套原则。

毛泽东在文章中批评了那种认为只要按照马列的“本本”和共产国际的“本本”去做,只要遵循既定办法就无往而不胜的错误提法,指出这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完全是一种保守路线。中国的革命需要借鉴别国的经验,需要有别国的帮助,但从根本上说,“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这一光辉思想的提出,为中国共产党排除共产国际“左”的干扰,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问题奠定了基础。

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对中国革命的经验作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初步概括和总结,明确地和自觉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必须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这样一条思想路线。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这样一些特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思想也已具雏形。它是我们党走向成熟的极为重要的一步,同时也是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产生还表现在提出了群众路线的基本思想。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中国共产党在建党之初就正确认识到了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并把开展工农运动作为自己的主要工作,领导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工农运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反对敌人军事“围剿”的艰苦环境中,党更加深刻认识到依靠群众的重要性,并进一步密切了同人民群众的关系,积累了群众工作的经验,并逐步形成了党的群众路线。

1929年周恩来主持起草的《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首先提出了“群众路线”这一概念。同年12月,毛泽东在古田会议决议中,发挥了周恩来在中央九月来信中关于群众路线的思想,强调在党的工作中,必须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一切工作在党的讨论和决议之后,再经过群众路线去执行”。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又提出到群众中去作实际调查的思想。他认为“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实际上,这就提出了党一切工作都要从群众中来,这是群众路线的一个重要思想。1934年1月,毛泽东在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工农代表大会上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报告,对群众路线的思想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提出来群众路线的基本观点。

第一,提出来党是群众利益的代表者和群众生活的组织者。毛泽东指出,战争时代党的中心任务是动员群众参加革命战争。而广大群众是通过事实和自己的切身利益来认识和接受党的领导的。因此,党要做“群众生活的领导者、组织者”,要“关心群众的痛痒”,“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和他们呼吸相通”。这样广大群众就会“把革命当作他们的生命,把革命当作他们无上光荣的旗帜”。

第二,阐明了进行革命战争必须依靠群众。毛泽东指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这是因为群众的力量是“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任何敌人也打不破的。只要“在革命政府的周围团结起千百万群众来,发展我们的革命战争,我们就能消灭一切反革命,我们就能夺取全中国”。

第三,提出了党的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提出了从群众中来的工作方法。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等文章中,提出的运用党的政策和策略去动员、组织和教育群众,主要讲的是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这是群众路线密不可分的两个环节。为了实行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毛泽东在《必须注意经济工作》一文中又提出群众工作应采取“群众化的方式”,反对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的领导方法。

毛泽东从群众观点和工作方法两个方面论述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思想,但是由于历史条件限制,他的这些思想还没有充分展开,也没有进一步作系统的理论概括,中国共产党关于群众路线的四大群众观点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公式,这一时期还未用明确的语言进行概述。但是群众路线的基本思想已经提出来了,为我党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群众路线理论打下了基础。

总之,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创建农村根据地的斗争中,在同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斗争中,提高了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自觉性,从而把中国革命实践中许多的独创性经验作了初步的理论概括,创造性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理论,关于土地革命的理论,党和人民军队建设的理论,并初步提出了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基本思想。这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解决,标志着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的指导思想已经初步形成。

【注释】

[1]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3集,第448页。

[2]《江西省委致中央信——目前军阀混战下江西工作的情形与最近的策略》,1927年11月30日。

[3]《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一),人民出版社,第150页。

[4]同上书,第158页。

[5]《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一),人民出版社,第167页。

[6]同上书,第168页。

[7]《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一),人民出版社,第167页。

[8]《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8—49页。

[9]《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0页。

[10]《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8页。

[11]同上书,第98-99页。

[12]《周恩来选集》上卷,第9页。

[13]《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7页。

[14]〔3〕同上书,第85页。

[15]《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

[16]《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

[17]《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

[18]《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

[19]《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0页。

[20]《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

[21]《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2页。

[22]《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2页。

[23]同上书,第91页。

[24]同上书,第91页。

[25]《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5-66页。

[26]同上书,第64页。

[27]同上书,第63页。

[28]同上书,第65页。

[29]同上书,第65页。

[30]《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6页。

[31]同上书,第88页。

[32]《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6页。

[33]《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

[34]《中国共产党土地问题党纲草案》,1927年11月。

[35]《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一),人民出版社,第204页。

[36]《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一),人民出版社,第204页。

[37]同上书,第207页。

[38]同上书,第208、205页。

[39]同上书,第208页。

[40]《中共党史参考资料》(三),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8页。

[41]《告商人及知识分子》,1929年。

[42]《中共党史参考资料》(三),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70页。

[43]同上书,第67页。

[44]《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1页。

[45]《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第1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