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周公旦是奴隶主的圣人

周公旦是奴隶主的圣人

时间:2022-1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中国的奴隶主也有为他们服务的知识分子,周公旦就是奴隶主的圣人。两年后,周武王亲率大军伐纣,在牧野举行了大战前的誓师,周公旦作《牧誓》,是讨伐纣王的宣言书。周公旦就是奴隶主阶级的知识分子,而且是高级知识分子,是圣人。

周公旦是奴隶主的圣人

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几乎成为历代贤相的楷模,并被誉为仁义的化身,是历代统治阶级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他被毛泽东高度评价为奴隶主的圣人。

毛泽东评点原文

无产阶级要翻身,劳苦群众要有知识分子,任何一个阶级都要有为它那个阶级服务的知识分子。奴隶主有为奴隶主服务的知识分子,就是奴隶主的圣人,比如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我们中国的奴隶主也有为他们服务的知识分子,周公旦就是奴隶主的圣人。[1]

周公旦简介

周公旦,姓姬名旦,亦称叔旦,西周初期人。他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子,武王姬发的弟弟,因随武王讨伐商纣王有功,食邑于周(今陕西岐山东北),史称周公,又因受封于鲁地曲阜(今属山东),亦称鲁公。

周文王死后,姬发继位,是为武王,周公旦辅佐武王,积极为灭商做准备。武王九年,周公旦跟随周武王在孟津大会诸侯,与会的众多诸侯都愿听从周的指挥,周武王举行了誓师仪式。两年后,周武王亲率大军伐纣,在牧野举行了大战前的誓师,周公旦作《牧誓》,是讨伐纣王的宣言书。灭商以后,周武王封纣王的儿子武庚于殷,统率殷的遗民,委派自己的弟弟蔡叔、管叔和霍叔领兵驻守在殷都周围,就近监视,号称为“三监”,封周公旦于山东曲阜,周公旦没有赴任,而是留下来继续辅助周武王。

第二年,武王病死,他的儿子成王诵继位。成王年幼,作为成王叔父的周公旦,怕天下因周武王之死而陷入大乱,便代成王摄政当国。这样一来,武王的其他弟弟如管叔、蔡叔等人,对周公旦的行为大为不满,怀疑他有夺取王位的意图。他们派人到处散布流言蜚语,说周公旦心怀叵测,将不利于成王。周公旦为了国家的安全,当仁不让,不避嫌疑,他对姜太公、召公说,自己之所以摄政而不避嫌疑,只怕有人会乘机作乱,要是天下真的大乱,怎么对得起艰苦创业的先王们,成王年少,自己不得不如此。为了表明自己的心迹,他叫人把这些话写在竹简上保存起来,这就是金縢之书。

武庚见管叔、蔡叔等人心怀不满,以为有机可乘,便对他们加以拉拢,又联合东方的奄,薄故等部,起兵反周,声势浩大。周公旦临危不惧,“内弭父兄,外抚诸侯”,及时做好安定内部的工作,并亲率大军东征。他首先集中兵力诛灭了武庚,又杀死管叔,流放蔡叔、霍叔,消灭了叛乱的中心势力。经过三年苦战,相继平定东方诸国,这在历史上称为“二次克商”。这次战争的规模比武王伐纣时要大得多,战斗也艰苦得多,经过这次战争,周王朝才算真正统一,才真正征服了商代统治者,并把势力伸张到黄河下游和淮河流域。

周公旦辅政期间,在政治上完善了分封制,又制礼作乐,制定典章制度,出现了“郁郁乎文哉”的盛世。成王长大后,周公旦还政于成王。关于他的言论,见于《尚书》。

试析

毛泽东认为知识分子是一个阶级取得革命胜利的必备条件,没有知识分子,就不能取得胜利,任何一个阶级都需要有为本阶级服务的知识分子,甚至在奴隶社会中也是如此。周公旦就是奴隶主阶级的知识分子,而且是高级知识分子,是圣人。

作为西周时期奴隶主阶级的圣人,周公旦为西周的建立、巩固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思想文化上,他在跟随周武王伐纣时做了声讨商纣王罪行的檄文《牧誓》,历数了纣王宠爱妲己、残害百姓、屠戮大臣、昏庸无道等罪行,因而要替民伐罪。武王死后,周公旦辅佐成王,并行摄政之职,他通过总结夏、商两朝统治的经验教训,认为应以“保民”和“明德”去赢得民心。他认识到小民难保,对民的作用不能不予以高度重视,他说“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作为统治者要顺从民意,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为了保民,还须明德,统治者要加强自我克制的功夫,要有好的品行,不要苛刻于人民。周公旦的这些思想成为西周时期统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此外,他还制礼作乐,这既有利于维护和加强周天子的统治地位,又足以体现当时所能达到的精神文明程度,并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政治上,周公旦继承了周武王的一些做法,继续加强和完善了中央和地方的各项管理制度,其中以分封制最为突出。当时的诸侯国7 1个,周公旦按血缘关系的远近,将封国分为四种类型:一是周天子的子弟或同姓的封国;二是周的功臣的封国;三是降周的殷贵族的封国;四是边远地区异姓部族首领的封国。受封的大小诸侯,在封地内享有政治、经济、军事等权力,对周天子有定期朝觐、进贡,战时派兵捍卫周王室等义务。在各诸侯国内,君主还可以各自分封更小的诸侯和家族,形成由周天子到诸侯、卿、大夫、士这样梯形的政治结构。通过分封,使周王室在整个统治区内建立诸侯国,各地诸侯王“受民受疆土”,以达到“以蕃屏周”的政治目的,即对周中央政权起到一种辅佐和保护作用。这在当时对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的缓和与调整,对维护和加强周天子的统治地位都有深远的意义。

在军事上,周公旦不仅辅助武王灭商,而且在武庚勾结管、蔡等叛乱时,独立承担起平叛的重任,取得辉煌的战果,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在经济上,他提倡发展经济,重视农业生产。《尚书·毋逸》是周公旦教导成王的记录,其中有他提出的在上位者要“先知稼穑之艰难”,批评了某些“厥父母勤劳稼穑,厥子乃不知稼穑之艰难”的情况。

在人才的录用上,他举贤任能,礼贤爱士,千方百计地搜罗人才。当时被尊为太师的姜尚,有很高的军事指挥和行政管理才能,还有一位召公也是很有学问的人才,周公旦都非常尊重他们,经常和他们共商国是,遇到什么疑难问题都虚心向他们求教。由于周公旦要辅佐成王,只能留在都城镐京,封地鲁国就由儿子伯禽去管理。当伯禽要赴曲阜时,周公旦意味深长地告诫儿子说:“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这些话的意思是,论身世、权力和地位,我是够高贵的了,有谁能比得上我哪?但是,为了接纳天下的贤士,我在洗澡时,曾多次手里握着湿漉漉的发辫出来迎接贤人,我在吃饭时,也多次吐出口中的饭,恭恭敬敬地礼待他们。就是这样,我还怕对天下的贤人不够虔诚和尊敬,怕失去了贤人对自己的信任。你到鲁国后,千万不要以为自己官高势大瞧不起人,而是要从心眼里重视贤人啊!周公旦尊重贤者、智者的行动,使天下有才之人纷纷前来投奔。他的这句“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成为后世传诵和效法的名言,他尊重贤才的事迹,深受后代的推崇。

在个人品行上,周公旦襟怀坦荡,忠于国家,忠于君王。在成王年幼、由他摄政时,忠心耿耿,毫无问鼎之心,面对四起的谣言,他以国家利益为重,不为所动。《史记·鲁周公》中记载,成王生病时,他祈祷上苍,愿以自己的身体代替成王的疾病。成王长大后,他立即还政,自己甘心北面就臣位,对成王十分谨敬。他惟恐成王荒嬉怠政,又作《多士》、《毋逸》等文,上奏成王,晓以大义,希望成王励精图治,以使周王朝传诸万代。当时,在成王周围,经常有人进谗言诽谤周公旦,成王将信将疑。在周公旦死后,成王得到了周公旦藏在王室的金縢之书,才知道所谓周公旦代王篡位之说的来龙去脉,成王问史官和办事的官员,是否为真,史官和办事的官员才说,确有此事,当时周公旦不让张扬。成王非常感动,说“昔周公勤劳王家,惟予幼人弗及知”。周公旦的高风亮节,可见一斑。

周公旦以其雄才大略,为维护和巩固西周奴隶主阶级的统治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他做人做事的博大胸怀和崇高品德,成就了一代圣人的风范,而为后代所敬仰和推崇。正因为如此,才被毛泽东称为“奴隶主的圣人”。毛泽东通过赞赏周公旦等古代的知识分子,来说明知识分子在维护阶级统治中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进而说明无产阶级革命,同样需要有大批为无产阶级服务的知识分子,需要有大批从无产阶级和劳苦群众中脱颖而出的知识分子,阐明了知识分子在革命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注释】

[1]《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口头政治报告》,《毛泽东文集》第3卷,第342页,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