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信得此过,方是圣人的真血脉

信得此过,方是圣人的真血脉

时间:2022-09-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王阳明的目的就是让朱宸濠留在南昌。这些假情报让朱宸濠疑虑重重,不敢贸然进兵,为王阳明调动军队赢得了时间。王阳明再次以四省提督军务的身份,向广东、福建请求援兵,并要求各府县集中全部兵力尽快赶到。然后,王阳明发布命令,进行攻城。破城后,王阳明命人对府库进行登记封存,对死去的人全部按当地习俗入葬。尽管叛军人数众多,王阳明认为自己是正义之师,士气旺盛,对方长途奔袭,疲乏劳顿,己方应主动出击。

信得此过,方是圣人的真血脉

薛尚谦、邹谦之、马子莘、王汝止侍坐,因叹先生自征宁藩以来,天下谤议益众,请各言其故。有言先生功业势位日隆,天下忌之者日重;有言先生之学日明,故为宋儒争是非者亦日博;有言先生自南都以后,同志信从者日众,而四方排阻者日益力。

先生曰:“诸君之言,信皆有之。但吾一段自知处,诸君俱未道及耳。”诸友请问。

先生曰:“我在南教以前,尚有些子乡愿的意思在。我今信得这良知真是真非,信手行去,更不着些覆藏。我今才做得个狂者的胸次,使天下之人都说我行不掩言也罢。”

尚谦出曰:“信得此过,方是圣人的真血脉。”

——《传习录》

这是《传习录》记载的王阳明与众弟子的一次谈话。

当时,薛侃、邹守益、马子莘、王汝止陪王阳明在座,大家慨叹先生自征讨宁王叛乱以来,天下非议诋毁先生的人与日俱增。王阳明让他们说说其中的原因。有的讲,先生的功业权势日益显赫,因而天下嫉妒的人越来越多;有的讲,先生的学说影响力越来越大,因而替宋儒争地位的人也就越来越多;有的说,自正德九年后,尊崇先生的人越来越多,因而天下排挤阻挠的人也越来越卖力。

王阳明说:“各位所言,相信很有可能存在,但就我的感觉,各位还没有谈及。”他们就问还有那些原因没有说到。

王阳明说:“我在到南京以前,尚有一些言行不符的表现。如今,我确信良知的真是真非,随手拈来,再也不用隐藏着。现在我终于有了一个‘狂者’的胸襟,即便全天下人都讲我言行不符也毫无关系。”

薛侃站出来说:“有这份自信心,才是圣人的真血脉啊。”

这段对话反映出王阳明严于律己、胸怀坦荡的圣人品质。的确,平定宁王之乱充分显示了王阳明的文韬武略,既为他赢得了天下人的赞誉,但也为他招来了一些人的嫉妒和诽谤。

正德十四年(1519)六月,王阳明去福州处理宁王朱宸濠叛乱事件。六月初九从赣州出发,顺流而下,十五日达到丰城。丰城县令顾必告诉王阳明不能进入南昌了,宁王起兵反了。朱宸濠辈分上应该是皇帝朱厚照的爷爷辈。朱厚照不是好皇帝,在全国各地游玩,不理朝政,朱宸濠早有反叛的心思了,只是条件不成熟。朱宸濠知道没武装,要想谋反难。所以他想千方百计贿赂太监刘瑾和兵部尚书陆完,让他们在皇帝面前说好话,给他恢复了前辈被革除的王府护卫。朱宸濠以组建护卫队的名义公开招兵买马,购买牛皮做盔甲,打造武器,日夜不息。在军事上进行准备的同时,他还拉拢文士,组建智囊团,为他出谋划策。

在南昌如此大规模地进行反叛准备,朝廷完全没有发觉吗?实际上,江西本地许多正直的官员一再打报告,向朝廷告发宁王谋反,但是都没引起重视。朱宸濠表面上极力讨好朱厚照,比如花灯年年翻新,给皇帝献灯,穷尽极巧。派人从南昌专程到京,在宫中挂满灯笼,结果失火把乾清宫烧了个干净。而朱厚照看到火光冲天,还大笑说“好大一棚火”,可见其荒唐。正是朱厚照这种昏聩,启发了朱宸濠谋反。两京官员、地方官员一再揭发,朝中没人重视,朱宸濠就越来越胆大,越来越公开。首辅杨廷和觉得朱宸濠已经是明显要反了,才决定革去他的护卫。此时正赶上朱宸濠生日,他大宴宾客。第二天,朝廷派来的官员要去宣旨革除宁王府护卫。朱宸濠得到消息十分恐慌,马上找谋士商量,他们一看到了这个地步,不能再拖了,决定立马举事。谋士出主意说,明天所有地方官员都来宁王府答谢,可趁此机会将他们全部抓起来,反抗的就杀了。

第二天,所有官员一进入宁王府,就被埋伏的士兵全部软禁了起来。朱宸濠对他们说,皇帝没样子,太荒唐,宠信太监,国将不国,接太后密旨要我起兵,入朝监国。官员一听他谋反了,都唯唯而已,只有巡抚都御史孙遂站了出来,说你得到太后密旨,拿出来看一看。朱宸濠说,只要你一句话,你保不保驾?孙遂大骂,结果被杀。

王阳明得知宁王发动叛乱后,对当时的形势进行了分析,认为朱宸濠会有三种选择:一是直接打到北京,朝廷没准备,可能得手,这是上策;二是攻下南京,这样至少可以与北京形成割据对峙局面,控制江南,这是中策;三是占据南昌,这是下策。所以,王阳明决定一定要把朱宸濠阻拦住,不能让他走出江西。王阳明用什么办法阻挡朱宸濠的十万大军呢?用反间计。

他以提督的名义写密信,说奉朝廷的密令,要带领四十多万人马前往江西,宁王有不法之心,朝廷有所觉察,我来江西是为了接应其他官兵。写好信,他找来“演员”,把信缝到“演员”衣服里,做这些事的时候,他抓来退休的侍郎李士实的家人,故意让他们看到这个情景,然后把他们放走。结果李士实的家人报告给了朱宸濠。朱宸濠派人抓到“演员”,发现了“密信”。朱宸濠拆开信一看,朝廷派了四十多万人马来南昌,顿时心里没有了主意,所以在攻下九江后没立即去攻南京,迟疑不决。

王阳明又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马上把宁王谋反的事上报朝廷,二是立即给各省发出正式公文,希望派军队来江西勤王。同时,继续用反间计,写“密信”告诉各地官员,朱宸濠据点在南昌,占尽天时地利,不易攻破,只能等他离开南昌,各路军队再来包抄合围歼灭他。王阳明的目的就是让朱宸濠留在南昌。王阳明还散布消息说,为朱宸濠效力的核心人物李士实、刘养正,还有主将,都给王阳明本人写过密信,对宁王并非一心一意;并叫部下写了几千张招降书,贴到朱宸濠部队必经之地,让他的士兵看到。这些假情报让朱宸濠疑虑重重,不敢贸然进兵,为王阳明调动军队赢得了时间。

王阳明再次以四省提督军务的身份,向广东、福建请求援兵,并要求各府县集中全部兵力尽快赶到。各府县集中了不到三万人的军队,攻打南昌。王阳明先给城中各类人员发布告谕,对城中百姓说,宁王谋反,天怒人怨,我率军二十万不日攻城,居民不要心慌;对宁王府的人说,破城之日,希望打开府门,不要逃,管好你们的府库,要投降;对叛军说,破城时你们要放下武器不得抵抗,倒戈的有奖,顽抗的格杀;对留守官员说,你们要站稳立场,认清形势,否则杀无赦。这些告谕对破城起了重要作用。

然后,王阳明发布命令,进行攻城。攻城很顺利,因为叛军的战斗意志已被瓦解得差不多了。破城后,王阳明命人对府库进行登记封存,对死去的人全部按当地习俗入葬。

朱宸濠此时正率兵攻打安庆,听说南昌城破,赶紧回援南昌。尽管叛军人数众多,王阳明认为自己是正义之师,士气旺盛,对方长途奔袭,疲乏劳顿,己方应主动出击。在离南昌三十公里左右的地方,两军相遇,王阳明下令出击,消灭了叛军几千人,然后又攻下了九江南康,为与叛军进行决战扫平了道路。

决战开始,叛军先占上风,王阳明军战败。王阳明斩了退却的官员,拼命督战,又在船上悬挂条幅:宁王已擒,我军不得纵杀。叛军一看不知真假,惊慌失措,乱了阵脚,王阳明军乘势掩杀过去,反败为胜。朱宸濠退到樵舍,把所有的船编连为方阵,决定第二天决一死战。王阳明知道后,吩咐部下火攻。第二天,王阳明一声令下,一支支火箭射向叛军船队,顿时燃起大火,将士纷纷逃命,王妃等投水而死。朱宸濠换上老百姓的衣服躲到芦苇丛中,看见有一只小船划了过来,他急忙跳上小船,没想到艄公把船摇到了王阳明军中。朱宸濠和叛军核心人员全部被活捉。接着就是清剿余党,叛乱被完全平定。朱宸濠从六月十四日起兵,到七月二十四日灭亡,不过四十来天。

其实,在宁王起兵之初,王阳明完全可以不管,因为他没有接到朝廷的命令。但是他不是袖手旁观的人,他是知行合一的倡导者,善于把思想转化为实践,是心怀天下、有着高尚道德情操的人,具有敢为天下挺身而出的精神,他以他的卓越智慧和军事才能挽救了明王朝。在整个平叛过程中,邻省的军队没来援助一兵一卒,朝廷的军队更不用说了,他手中只有三万各府县凑集起来的军队。这次平叛的胜利完全是军事奇迹。虽然为此王阳明遭到一些人的非议,但是他并未放在心上,“我今信得这良知真是真非,信手行去,更不着些覆藏。我今才做得个狂者的胸次,使天下之人都说我行不掩言也罢”。

这就是圣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