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进一步的说明

进一步的说明

时间:2022-1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后,喜剧美学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喜剧性本身来化解主体与客体、理念与现实、自我与他者、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紧张状态。这一思想酵素通过被期待的目标和意义的突然消解与跌落,通过虚构的人物的自相矛盾的行为举止,使观众意识到人、事物和理想的真实形象,从而引发出会心的笑。

第三节 进一步的说明

在澄清了喜剧美学兴起的历史语境之后,我们还必须对喜剧美学这一新概念做进一步的说明。

首先,正如我们在前面已经论述过的,按照黑格尔的观点,喜剧乃是对悲剧的超越。然而,必须指出,这里说的“超越”只是一种艺术形式对另一种艺术形式的扬弃,并不包含如下的意思,即人类已不再需要悲剧性和悲剧这种艺术形式了。事实上,只要人类存在着,悲剧性和悲剧艺术就永远不会消失,因为人不可能没有自己的理念和理想。然而,全部问题在于,不应该无限地夸大并拔高这种理念和理想,以至于使它成为压抑乃至扼杀生命的可怕力量。正如米兰·昆德拉所说的:“请好好理解我所说的话:崇敬悲剧比孩子气的废话危险得多。你知道悲剧的永恒不变的前提么?就是所谓比人的生命还要宝贵的理想。为什么会有战争?也是因为这个,它逼你去死,因为存在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战争只在悲剧世界中存在;有史以来人就只认识这个悲剧世界,一步也跨不出这个世界。要结束这个悲剧时代,唯有与轻浮决裂。……悲剧将会像年老色衰的优伶,心惊胆颤,声音嘶哑,最终被赶下世界舞台。轻松愉快才是减轻体重的最佳食谱。事物将失去它们百分之九十的意义,变得轻飘飘的。在这种没有重荷的环境里,盲从狂热将会消失,战争将不可能发生。”[9]尽管我们并不赞成米兰·昆德拉对悲剧艺术所采取的全盘否定的态度,也不同意他关于战争的简单化的见解,但他确实从某个角度深刻地洞察到蕴含在悲剧艺术中的某种消极的思想酵素。一旦这种思想酵素被无限地拔高并被简单地推广到日常生活中,就有可能酿成实际生活中的一系列悲惨的事实。一部人类史,在相当程度上就是这种可能性的展现史。

其次,我们这里使用的“喜剧美学”这一术语中的“喜剧”,狭义上指称的是健康的喜剧,广义上指称的则是以“喜剧性”为主导原则的一切文学艺术作品。显然,就我们所倡导的“喜剧美学”而言,它关注的正是以“喜剧性”为核心的文学艺术作品和审美理论。其实,长期以来,无论是蕴含在狭义的、健康的喜剧中的“喜剧性”,还是蕴含在广义的文学艺术作品中的“喜剧性”,都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毫无疑问,当代人应该从自己的历史性出发,通过对中外文学艺术作品的深入研究,认真发掘这份弥足珍贵的思想资源,从而使自己的审美态度和审美意识重新返回到生存论哲学的轨道上来。我们确信,喜剧性和喜剧美学这一主导性的研究视角一旦被确立起来,迄今为止的全部美学研究都将改弦易辙。

最后,喜剧美学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喜剧性本身来化解主体与客体、理念与现实、自我与他者、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紧张状态。如果说,当代社会普遍存在的异化现象加剧了这种紧张状态,从而导致了各种冲突,那么,喜剧美学的目的正是通过对所谓“伟大理念”和“宏大叙事”的调侃与解构,使人、事物和理想恢复到初始的意义状态中去,让其按照自己本来的面目泰然处之。那么,究竟什么是“喜剧性”呢?黑格尔指出:“喜剧性一般是主体本身使自己的动作发生矛盾,自己又把这矛盾解决掉,从而感到安慰,建立了自信心。”[10]假如我们用容易理解的语言把黑格尔的意思表达出来,喜剧性无非是蕴含在丑、荒谬、滑稽、夸张、做作、幽默和调侃等诸多矛盾现象中的普遍的思想酵素。这一思想酵素通过被期待的目标和意义的突然消解与跌落,通过虚构的人物的自相矛盾的行为举止,使观众意识到人、事物和理想的真实形象,从而引发出会心的笑。正是通过一连串会心的笑,观众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和愉悦。如果说,悲剧使人感受到沉重、挫折和死亡的力量,那么,喜剧则使人感受到轻松、爽朗和生命的不屈不挠,因为它冲破了某些虚幻的理念的樊篱,恢复了人、事物和理想的原初的、寻常的含义,恢复了它们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如果说,悲剧试图把普通人的观念提升为“伟大精神”,那么,喜剧则试图通过对“伟大精神”的降温,将其恢复为普通人的观念。一杯水就只有一杯水的价值,一棵草就只有一棵草的价值,何必加以夸大呢?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喜剧美学代表了当今时代美学发展的重要方向。我们应该对以“喜剧性”为基调的一切文学艺术作品进行深入的研究,也应该对从阿里斯托芬以来的西方喜剧艺术的资源和中国唐宋以来的喜剧艺术的资源加以认真的总结,以便在美学研究中开拓出新的方向和新的问题域。

【注释】

[1]本文原载《中国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

[2]L.Wittgenstein:Culture and Value,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4,p.48e.

[3]在汉语中,“美”字由“羊”和“大”构成。中国古人以羊作为主要食品,羊大为美,这里反映出来的正是人的生存状态与审美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康德的美学理论由于未涉及审美者对自己的生存状态的领悟并把自觉的生存意识带入到审美活动中,因而既体现不出审美主体的生命活力和价值取向,也体现不出不同的历史时期打在人类审美活动上的历史烙印。

[4]尼采重新发现了悲剧这种艺术形式,但当他把这种艺术形式与他心目中的“超人”联系起来,并无限地拔高这种艺术形式的重要作用时,实际上他自己的做法也变成时尚的和媚俗的了,因为他重新以某种方式倒向他历来所批判的知识论哲学的怀抱。其实,这个时代的无数事实已经表明,需要消解的正是这种不健康的悲剧,而需要扶植的却是喜剧艺术。

[5]黑格尔:《美学》第三册下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315页。

[6]黑格尔:《美学》第三册下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315~316页。

[7]黑格尔:《美学》第三册下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316页。有趣的是,马克思在《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中也曾引证过利斯屈兰·善第关于“严肃”所下的定义——“严肃是掩盖灵魂缺陷的一种伪装”。参阅《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8页。

[8]有趣的是,法国哲学家卢梭并没有对喜剧的不同类型做出区分,而是不分青红皂白地对喜剧(包括莫里哀的喜剧)加以否定:“既然喜剧的娱乐作用是建立在人心的缺陷上,因而可以得出结论,一个喜剧愈成功和愈能引人入胜,它对道德风尚就愈起败坏的作用。”参阅卢梭:《论戏剧》,王子野译,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43页。

[9]米兰·昆德拉:《不朽》,作家出版社1993年版,第118页。

[10]黑格尔:《美学》第三册下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31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