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民监督的民主性

人民监督的民主性

时间:2022-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5月14日晚,又由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根据对灾情的进一步了解,重新部署振震救灾工作,主要决策也立即通过报刊媒体公之于众。在有些志愿者、群众发现举报后,经有关部门调查核实后,违法渎职者已就地免职,这是体现人民监督权、罢免权的一个新的尝试。

(二)人民监督的民主性

这次抗震救灾,一扫官僚主义陈规陋习,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人民民主、人民监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民主。如果认真总结发扬,对于如何推进政治改革、解决中国特色新型公民社会,新型民主政治体制建构问题,或许能起到重大启迪作用。这种中国特色的人民民主、人民监督,至少主要表现在以下7个层面上:

(1)决策公开,接受监督。

在5月12日下午地震发生的当晚,即由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做出了全面部署抗震救灾的工作部署,并立即在报刊、电视、网络等信息媒体上公之于众。

5月14日晚,又由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根据对灾情的进一步了解,重新部署振震救灾工作,主要决策也立即通过报刊媒体公之于众。

这就使得党和国家的高层决策,完全公之于众,接受监督,这是体现人民民主、人民监督的一个政治上的前提条件。重大决策不公开、神秘化,人民群众就无法监督。

(2)干群一体,便于监督。

5月12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坐镇指挥,统筹全局,而温家宝总理则深入灾区,深入群众,在72小时之内,辗转9次,视察7处。

5月16日,胡锦涛总书记又亲往灾区,深入一线,慰问群众。

党和国家最高层领导,一竿子插到底,直接来到最底层群众中,因而带动各地领导,身先士卒,深入基层。

各级干部完全活动在了千百万普通群众之中,几乎是同吃、同住、同抗灾、同劳动,为加强人民监督,创造了良好条件。

(3)对话报导,舆论监督

这次在抗震救灾中,各种媒体记者,都可直接与各级领导对话,都可以对对话中提出的问题,作出公开报导。

这就通过舆论监督这条途径,大大增强了人民监督。

(4)人人开口,人民监督。

我们在电视上,在报刊上,在“爱的奉献”募捐晚会上,可以听到许多人,既包括文化明星、也包括普通百姓,对抗震救灾的意见与建议,看法与评论。

对于党和国家重大决策,各级干部的人民监督,从来没有像如此活跃。

(5)不称职者,就地罢免。

这次抗震救灾,广大干部表现是好的,但也有个别人员,以权谋私,把救灾物资囤积起来,谋取私利。在有些志愿者、群众发现举报后,经有关部门调查核实后,违法渎职者已就地免职,这是体现人民监督权、罢免权的一个新的尝试。

(6)监督系统,构建之中。

据说,已下派300多人,从事审计活动,监督物资发放,善款处理。

这次还试着从普通群众中,召募监督员,也是一个新尝试。

当然,这些都还只是人民民主、人民监督的初步尝试、创新苗头,真正把它们制度化、体制化、系统化,还要走很长的路,不过这毕竟是一个新的尝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