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关于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时间:2022-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统计资料,我国每年有3万多项重大科技成果,但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不到10%,大量科研“成果”束之高阁。

俞 申

摘 要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笔者通过调研发现,科技创新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经之路。本文指出了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需引起注意的五个问题,并探讨了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需把握的六个重点。

关键词 产业结构 调整 优化 科技创新

今年“两会”上,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把“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战略性新产业健康发展”作为今年的主要工作,实际上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这个问题,已是多年来政府关注推动的重点。我们九三学社江苏省委把今年的论坛主题定为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是抓住了重点,值得我们共同来思考与研究。纵观全世界近百年的产业发展历史可以看到,科技进步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火车头,科技进步推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提升推进了科技进步的步伐;经济发展越是困难,越要重视科技进步,要在科技发展中寻找新产业、新产品,寻找产品发展的方向、引导市场消费、引导市场发育成熟;在市场的需求中发现商机,实现产业结构调整。

1. 政府与企业的交流互动问题。各级政府部门由于占有的资源较多,获取信息能力较强,所以在指导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具有较高的权威性;但同时,由于信息传递的方法和工作人员水平等多种原因,政府发出的指导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往往有较大的滞后性;而相对于企业来讲,绝大部分企业由于迫于生存,企业高层对眼前利益关注得较多,而对科技进步的信息反应不灵敏,他们很少能看出科技进步中的商机;而目前,政府与企业又缺乏有效的互动机制,有时政府花了很大精力召开一个重要的专业性会议,向企业传递一些有关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文件精神、重要科技信息,要求企业的主要领导参加,往往有些企业的主要领导会派手下无关紧要的人参加,因而错失获得重要信息的良机。所以有些重要信息的传递过程较为缓慢,信息的交流对象往往不对称。

2. 政府在宏观引导中的把握力度问题。当前,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地区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等重大问题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我们有时会看到,政府的引导力度过大,有时会形成大跃进式的产业结构调整,形成后遗症;如钢铁业、水泥行业、光伏产业等都遇到了大跃进式的发展,一些优势产业在短短的几年就很快会形成重复建设,产品供大于求,利润率大幅下降的残酷竞争的局面,并由国内竞争发展到在国际市场上的残酷竞争。但是,政府的引导力度过小,企业又很难有所感觉,往往会错失发展良机。

3. 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互动问题。这方面的互动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最有效的动力,但是现行体制下的科研院所的一些科研人员追求的往往是论文、著作的多少,很少有人会关注自己的论文著作对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有多少指导作用,他们追求的大多是论文、科研成果在职称晋升中的作用。另外,由于体制的原因,目前已很少有从产业一线基层打拼出来的高水平研究人员,从学校到科研院所,缺少对基层的了解,许多科研人员对如何进行科研成果转化、科研成果因什么原因导致无法转化等不甚了解。而绝大部分企业中的技术人员往往局限于对企业短期需求的思考,生产过程中缺什么补什么、学什么,而且大部分科技人员又缺少用理论指导实践的科研能力,由于这些问题造成了科研成果的形成与转化的困难。有的企业家准备拿出几个亿搞成果转化,但很难找到企业所需要的成果和企业与科研部门合作的切入点。在有关部门的调研中发现,某个省科研单位改革中,没有一个省属科研单位想进入企业,也没有一个企业愿意整体吸纳某个研究所,科技与产业“两张皮”的问题十分明显,科技成果转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动显得很难找到互动目标和着力点。

据统计资料,我国每年有3万多项重大科技成果,但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不到10%,大量科研“成果”束之高阁。究其原因,一是我们的研究成果与市场需求脱节,二是企业对“成果”认识不足、时机把握不准,导致“早了没有市场,晚了市场没了”。

4. 企业之间的深层次交流互动问题。由于我国目前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相当部分企业都很忌讳同行企业之间的深层次交流合作,因此很难达成真正的产业联盟;即使成立所谓的产业联盟也仅是面上的事,联盟成员之间的合作一般也在面上,无法进行深层次的合作;企业之间互偷技术的情况大有存在,一遇好的项目大家挖人才、挖技术、挖市场,很快在市场上激烈竞争,这也造成了企业不愿进行同行之间的交流和带头研究新技术的产业化。

5. 产业结构调整的资金问题。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有三大元素: 技术、市场、资金。目前我国民间的高新技术创业投资基金发展比较快,对推进科研成果转化、产业结构调整、企业转型升级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是以政府为主导的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基金发展得较慢,并且在选择项目的过程中太稳,怕冒风险。如某市的一家民营企业在转型新能源产业的时候,由于产品还没形成销售,研发的时间较长,从产品生产设备的设计生产,再到产品产出需3~5年的时间。在这过程中,一些有政府背景的风投公司一直在场外关注,没有一个公司愿意投入。但是另一家上海的风险投资公司在考察了这个项目的前景、主要参与的工程技术人员、企业的背景等因素后,一期果断投入了2500万元人民币,并且承诺二期再投入1亿元人民币,如果资金还有问题,他们承诺可以由他们担保向银行借款。而有政府背景的几家风投公司至今还是在观望。在民营风投资金的加入下,该企业基本解决了资金问题,可以一门心思搞研发,一门心思出产品,现在该企业已经突破了技术瓶颈。回顾这个项目的推进过程,如果没有民间风投公司加入,那么项目就可能失败,这样就增加了一个产业结构调整的失败例子,由于有了民营风投资金的加入,初步成就了一个产业结构调整的成功范例。

1. 以全球产业发展的趋势为导向。因为中国的经济已融入世界经济大格局,所以我们正在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是要经过全世界的市场来检验的。一般来讲,全世界需要的就是大市场,就是产业发展的大方向。我国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要瞄准世界市场,特别是发达国家市场。如果产品在发达国家市场取得一席之地,那么,我们的产业结构调整就取得了成功,经济发展水平就会上一个新台阶。

2. 要以国家的产业政策为导向。要认真解读国家的产业政策,从国家产业政策中,发现国家在鼓励什么,在限制什么,鼓励的要大力发展。比如,现在国家在大力鼓励企业节能减排,那么循环经济包括工业、农业中的循环经济模式都要大力探索,都可大力发展;国家在限制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那么,如小水泥、小钢铁、小电镀等都不要去碰。总之,应顺应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就能使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好的成效。

3. 要以消化吸收新技术为导向。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要化较多的功夫了解世界上的科技发展最新成果,只有在了解最新科技成果的情况下,才能及时、有效地消化吸收这些新的科技成果,并利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现在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行业与产品的生命周期很短,但是,利用最新的科技成果生产出来的产品、增加新的科技元素的产品,总能在市场处于领先地位,引领产业发展,在一定时间内取得高额回报。

4. 要以政府的高水平服务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一是各地政府要形成自己的智库,特别是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地级市,可根据本地产业特点,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成立相关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发展的研究院所,他们的科研成果一般对本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有较强的针对性;二是着力研究出适合本地实际的产业体系,并用以长久指导本地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这种指导最切合本地实际;三是政府有关部门要瞄准世界的科技发展路径,尽早指导企业做好有关新技术的产业化应用的准备工作;四是政府要细分行业、企业状况,提出分类指导意见,有的是一业一策,有的是一企一策,用比较精确的方法指导产业结构调整,一省、一市、一区的政策,统一的指导意见很难适用于所有行业、企业;五是对于代表性行业,典型性企业,政府有关部门,要用理论指导与实际指导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进行点对点的研究指导,以增强指导的有效性。

5. 要以领军性人物带动产业结构调整。许多产业结构调整的成功案例证明: 新兴产业、优势企业的形成需要领军性人物,领军性人物包括科学家和企业家,高新技术不能与产业资本有效对接,那么新技术就会变成老技术,企业资本不能与新技术有效对接,那么,资本会贬值,会错过发展时机;只有科学家与企业家的有效结合才能使新技术有效利用,顺利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有科学家和企业家引领的产业结构调整才是有效的。因此,政府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科学家与企业家中的领军人物的发掘,要把领军专家和企业家的发掘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上来认识。

6. 要以市场为导向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任何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果,首先必须要得到市场认可,市场需求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因此对于新的科研成果,我们要加以分析,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品,用新技术开发出新产品,用新技术创造新的产业;要重视重大科技成果的应用性开发,科技成果向市场转化,应用性开发要先行,在获得市场认可的前提下,形成的产业、产品发展方向才是成功的探索。

用科技创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受党委政府、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广大企业关注的大事。目前来看,如何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仍是一个值得我们长期关注思考的问题,其中关注认真,思考得法,推动及时的地区、企业就能在用新科技成果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中取得先机,赢得发展优势。

(作者单位: 九三学社常州市委员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