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关于老龄慈善产业的思考

关于老龄慈善产业的思考

时间:2022-07-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老龄慈善产业的思考蒋汉虎慈善原本是民间社会关系中人际互动的一种基本形式。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社会养老压力逐年增加。老龄慈善产业的发展,并不意味着老龄事业中“福利性”层面的完全消散。老龄慈善产业的开发运作应把“为老服务”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关于老龄慈善产业的思考

蒋汉虎

慈善原本是民间社会关系中人际互动的一种基本形式。所谓“慈”,即长辈对晚辈的爱,如人们常说的“慈父”、“慈母”;所谓“善”,即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友爱,例如“善举”、“善意”。慈善便是二者相结合的产物,慈善事业是不带任何功利成分的公益事业。纵观历史,中华民族的慈善事业历经数千年,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凝聚力,在关爱社会弱势群体方面发挥着独到的功能。而在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的今天,老龄慈善事业作为慈善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需要政府的关心支持,更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特别是在经济还不发达,基本生活难以保障的情况下,吴忠市委、市政府提升社会慈善意识,打造黄河善谷,打慈善牌,举慈善旗,走慈善兴业之路,这必将为老龄慈善产业提供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一、老龄慈善产业的社会环境

目前,吴忠市60岁以上老年人有13万多,据不完全统计,子女下岗或无固定收入老人4万多人,“空巢”老人3万多人,残疾老人1万多人,长期患病生活不能自理老人6000多人。老龄化规模大、速度快、区域发展不平衡、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等特点也相对突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社会养老压力逐年增加。虽然,党和政府非常重视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的发展,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社会上热心老龄公益事业的爱心人士也在不断增多,但是,受地域、生活环境、身体年龄等条件制约,目前尚有很多老年人面临各种困难。如“空巢”老人,特别是丧偶独居的“空巢”老人增长较快,他们是一个特殊群体,要使这些老年人既快乐的生活又积极的发挥作用,也需要进行一些探索和研究。还有一些老年人子女下岗待业,他们的家庭生活还有不少实际困难,需要及时协调帮助解决。那些贫困地区的老年人以及遭受意外伤害致使基本生活无法保障等特困老年人的生活更加举步维艰。为使他们能够分享改革和经济发展成果,感受社会温暖,不仅要依靠政府,更需要全民的关怀和全社会的参与,大力发展老龄慈善产业不失为一条很好的解决途径。

二、老龄慈善产业的特点

(一)开发运作福利性

老龄慈善产业不能像其他以赢利为目的的建筑业、农业、工商业、金融业一样,以“利润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的原则去运作,其资源也不能完全遵循市场原则。老龄慈善产业的发展,并不意味着老龄事业中“福利性”层面的完全消散。老龄慈善产业的开发运作应把“为老服务”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宏观上,加强政府的服务职能,如政策、制度上规定优惠条件,积极募集“福利基金”投入,支持老龄慈善产业的发展等。微观上,涉老经济组织实体,能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换言之,老年事业产业化过程的实际效果要受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重检验。

(二)投资来源多重性

由于其他产业以赢利为目的,因而投资者会根据赢利状况而决定增加投资或撤回投资,或转让所持有的资产,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以赢利多少或有无赢利为依据。而老龄慈善产业则不同,它作为政府或社会的一种责任,不仅需要政府直接投资,而且需要接受社会慈善捐赠或募集资金投入,并运用这些社会资源来发展“为老服务”的各种项目,但投资者、捐赠者是不能撤回自己的投资或捐赠的,也不能转让这些资产。

(三)老龄事业特殊性

老龄事业实体中的资产不仅不得在产业发展“萧条时期”变成银行信用,商业信用的抵押物,而且在“繁荣时期”其投资收益也只能主要用于老年慈善产业的“扩大再生产”。老龄事业产业实体的创办,停办或关闭要受到政府或相关特殊制度的严格限制,而不像其他产业一样“随行就市”,自生自灭。把老龄慈善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在性质上不仅要区别于其他产业,也要区别于行政管理部门。对社会机构、组织、个人投资者而言,则是“慈善性”、“公益性”投资,这是老龄慈善产业的非营利性的真正体现。近年来,老龄事业发展的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老龄事业在老龄产业化的发展中,转变思想观念,引进经营机制,吸纳社会资源,促进社会福利机构或实体主动产业化,鼓励社区、集体、私人投资兴办老龄产业实体,面向社区老年人口群体提供产业化经营服务,既有利于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又能促进老龄产业实体进一步关注老龄人口群体需求。

三、推进老龄慈善产业的几点思考

老年人大都以居家养老为主,他们有着不同的个体需求。创新工作思路,加强服务,满足需求,为老年人提供社会化、个性化服务是老龄慈善产业的重要工作任务。针对老年人的生活特点,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拓展服务领域和内容,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

(一)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大力加强养老机构硬件建设

巩固完善家庭自我照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和机构养老为一体的养老服务格局,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营造尊老敬老爱老的社会氛围,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让老年人生活舒心幸福。

增强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加大财政投入,积极建设养老院、护理院、老年公寓、老年临终关怀医院、老年社区活动中心等社会福利设施。以优化布局、床位供给和提高服务水平为重点增强养老服务能力。整体规划、分步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同步规划建设大型居住区和新城西区的养老配套设施。完善养老服务需求评估体系,扩大社会化养老服务覆盖面和服务内容,优先满足高龄、残疾老人的养老需求。

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慈善养老服务领域,吸引社会力量建设养老长期护理机构、老年公寓和休闲养老基地,培育一批有资质、有能力、有品牌的养老设施专业运营管理机构。

逐步建立老年护理制度。启动老年护理保障计划试点,探索建立老年护理保障制度。实施老年护理体系建设工程,加强老年护理床位和服务队伍建设,形成由机构护理、社区护理和居家护理组成的老年护理体系。老年护理保障计划是应对本市人口老龄化、高龄化趋势,以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群生活质量为目标,充分利用现有的家庭病床、社区病床、老年护理医院、养老机构等各类资源,为符合一定条件的社区老年居民提供社会化护理服务的一项专项计划。主要内容包括:引入专业评估机制,科学界定护理等级;保障方式采取实物支付(提供服务)与货币补贴相结合;资金筹措主要依托医保基金,政府资金予以适当补助。在起步阶段,优先将80周岁以上的本市城镇户籍居民纳入保障计划,并逐步扩大覆盖范围。

丰富老年生活。继续发展老年教育,增加老年活动场所和文体设施,积极支持老年文体团队活动,加强老年人健康干预、心理慰藉,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二)整合社会资源,促进老年人服务工作社会化

整合社会资源,多种渠道为老年人提供社会化服务,是新时期做好老年人工作的重要途径。一是服务资源社会化。以政府为主导对生活无依靠的孤寡老人、百岁老人、受到各种灾害需帮助的老年人和贫困、边远山区的特困老人给予生活补贴和建立困难帮扶机制。加大对老年人工作的宣传力度,充分调动社会各行各业支持老年人工作的积极性,争取各种有利于开展老年人工作的社会资源,促进服务资源社会化。

二是服务队伍社会化。努力形成全社会爱老敬老为老的氛围,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精神上的服务,着力解决老年人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

三是服务方式社会化。采取政府购买服务、专门机构服务、志愿者服务和公寓化服务等方式,着力解决好老年人的实际困难和服务管理工作难题,促进老年人服务工作社会化。

(三)发挥社区作用,做好老年人日常生活服务工作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转型的加速,社会保障的职能从单位逐渐分离出来转移到社会和社区。社区是广大老年人的生活居住区,如何发挥社区优势,为老年人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是创新老年人服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

一是加强社区家政服务中心的管理。许多老年人特别是孤寡和体弱多病的老年人,没有能力料理家务、打扫卫生,希望能在家政服务中心请到家政服务人员帮自己料理日常的家居卫生和日常生活。为此,应以社区为中心,建立老年人家政服务联系网络,成立志愿服务队,开展为高龄多病、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电话预约上门维修水电、家电、炉灶、热水器、煤气管道,以及送米、送燃气等最方便的前沿服务,解决部分老年人生活难以自理的实际困难。

二是发挥社区医疗保健机构的作用。为方便老年人就诊和康复保健的需要,应本着小病不出社区,健康保健日常化的原则,在社区卫生服务所或卫生室开设老年人医疗门诊、家庭病床、保健室等,方便老年人就医,减轻老年人看病挤车、排队、耽误治疗和日常健康保健无人指导的压力,确保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三是建立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老年人在物质生活有了保障的同时,更渴望丰富的政治和文化娱乐活动,以增进生活的情趣,扩大社交的范围,使精神生活更加充实。因此,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形式多样的老年人活动中心,让他们就近参加党组织活动,还可以看电视、听音乐、打扑克、下象棋、读书看报、吹拉弹唱,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以丰富他们的生活,增加他们的乐趣,使他们的晚年生活幸福快乐。

四是开展老年人法律援助服务活动。老年人有一些问题需要得到法律的援助和支持,对家庭、财产、邻里关系等也需要有咨询、调解的地方。开展法律援助、咨询、调解等服务活动,可以帮助老年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维护和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使他们安度晚年。

(四)发挥家庭养老作用,帮助解决家庭矛盾

家庭养老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

一是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大对《婚姻法》、《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使老年人子女明确法律赋予的责任,主动承担起照顾年老体弱父母的义务。同时,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中,把赡养父母、善待长辈作为评比“五好家庭”、“文明户”的一项重要指标。广泛开展争当敬老好儿女活动,树立一批敬老儿女的典型。

二是加强对老年人及老年人子女的思想政治工作。绝大多数老年人家庭生活是美满幸福的。但也有少数老年人家庭成员关系比较紧张,尤其是老年人重病期间得不到子女照顾的情况。对此,各职能部门要引导老年人正确处理家庭矛盾,理解青年人的生活方式,支持子女的事业,教育老年人子女要履行义务,尊重父母,理顺家庭与事业的关系。对身边无子女或与子女后代矛盾难以调和的老年人,劝其住进老年公寓,要派人定期到公寓看望,关心他们的生活起居情况,以解除他们的家庭生活烦恼。

积极发展老龄慈善产业,做好老年人慈善工作,为打造黄河善谷尽一份力,为我们身边的老人奉献一颗爱心,让他们快乐生活,颐养天年。

(作者系中共吴忠市委老干部局局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