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企业

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企业

时间:2022-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济全球化与一国经济和社会制度转轨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经济全球化与转轨国家制度变迁之间相互促进和影响的关系。转型的中国经济同时也积极融入全球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之中。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正式纳入全球生产链、资本链和产品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意味着中国已经参与到国际贸易的新秩序之中,竞争环境和竞争对手不仅有国内企业还包括外商投资企业。

一、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企业

经济全球化是指资本、生产、技术、信息、商品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跨国自由流动以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过程。经济全球化与一国经济和社会制度转轨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经济全球化与转轨国家制度变迁之间相互促进和影响的关系。经济全球化推动转轨国家的经济发展,而转轨国家的经济发展反过来加快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郭连成,2007)。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和经济发生了重大的变迁,已经开始并且仍在经历着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转型的中国经济同时也积极融入全球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之中。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正式纳入全球生产链、资本链和产品链。按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议内容,中国于2006年底在加入世贸组织5年后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中国市场。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发展的机遇。这首先表现在大量外资的进入和国内企业出口贸易的增加。截止2003年1月底,全国共批准外商投资企业427 545个,合同外资8 373.01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4 479.66亿美元;截至2005年1月底,全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在企业512 504个,合同外资金额11 094.45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 661.96亿美元(商务部网站,2007)。2004年,中国企业出口总额达到11 548亿美元,占世界出口总额的6.2%(谢丹,2007)。外资企业的进入和我国对外贸易量的增加给我国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也推动农村城镇化发展的进程。最为重要的是,大型跨国公司的进入不仅有助于传统产业机构改革和产业竞争,而且推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从而加速我国经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进程。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意味着中国已经参与到国际贸易的新秩序之中,竞争环境和竞争对手不仅有国内企业还包括外商投资企业。世界银行于2006年对中国120个城市的12 400家企业(其中,国有企业占8%,外资成分占28%,非国有企业占64%)进行调查发现,外资企业在中国投资的回报率高达22%,私营企业在中国也非常活跃,其盈利能力仅次于外资企业,投资回报率达到19%(章苒,2006)。面对外资企业强大的竞争力、私营企业日益增长的活力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国有企业加快了改革的步伐。以河北省石家庄为例,2003年全面推行国有企业改制,当时的改制面已达到95%,国有企业改制的目标是国有大型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形成多元投资主体;国有资本从中小型企业中退出;把国有企业办社会的职能分离出来;建立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在全省支柱产业中只有少数重要的骨干企业和国民经济的关键性领域仍有国有资本控制外,多数大型企业国有资本退到相对控股或参股的地位(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步骤,2004)。2004年,我国国有企业的数量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约30万户降低至约18万户,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户数从1998年的6.5万户降至4.3万户,全国国有小型企业改制面已达到80%(伊全胜,2007)。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与2001年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的同口径数据比较,截止2004年底,国有企业、国有联营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共19.2万个,减少17.7万个,下降48.2%;集体企业、集体联营企业、股份制合作企业共45.7万个,减少40.2万个,下降46.9%;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公司共40.6万个,增加10.6万个,增长33.2%;私营企业198.2万个,增加65.8万个,增长49.7%;其他内资企业6.2万个,增加2.5万个,增长66.5%;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15.2万个,增加1.3万个,增长9.6%(国务院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2005)。这些数据显示我国国有企业、国有联营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大幅度减少,私营企业数大幅增加,外商投资企业也在逐步上升。

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数量增加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的同时,国有和集体企业大幅减少导致大量的国有企业职工下岗。自1998年至2004年底,全国国有企业、国有联营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下岗职工人数3 243万人。2004年底,城镇集体企业下岗人数为144.3万人,其他企业16.1万人(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5)。国有企业改制中原有职工的身份置换和安置工作成为在资产重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