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拨开造假迷局

拨开造假迷局

时间:2022-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某上市公司伪造大量虚假收入,导致了巨额“利润”。盈余管理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应计制会计中存在大量的会计政策选择以及人为的估计、判断,利润存在较大弹性的调整空间。2. 投机性手段:利用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的变更性、权责发生制的弹性、会计制度缝隙以及实质与形式界限的模糊性;在预测企业是否陷入财务困境时应特别关注现金、应收账款和存货三个项目。

拨开造假迷局

何谓“假账真做”——造假一条龙

某上市公司采用了“一条龙”造假手段,假购销合同、假货物入库单、假出库单、假保管账、假成本计算单等一应俱全,而且“认认真真”地进行了核算,这就是假账真做。如果审计识破不了做账用的假原始凭证,在这些所谓“真账”下,其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利润等数据必然全部是假的!

其实做假的成本很高,首先这些假的原始凭证,得费心费力;其次,造出的收入,要交流转税;再次,造出的假利润也要交所得税。但造假也会让企业有一个很高的市盈率,让公司的“价值”成倍地上升,这就是造假的动力所在!

税项分析法判别财务状况

根据“应交税金期末余额=应交税金期初余额+本期计提税额-本期缴纳税额”去计算某上市公司期末应交所得税余额,如发现其与实际余额相差甚远,则可怀疑该公司存在财务造假;分析一家企业新股时,如发现实际税负非常低,与其主营收入不能配比,也可怀疑该新股的招股说明书上的收入和利润是虚的。

中国企业财务危机的发展路径

1. 产品销售收入减少——销售增长率下降或低于同行业。

2. 产品积压、库存增加——产品周转速度下降。

3. 资产增加,但销售不增反减——总资产、固定资产周转速度下降。

4. 利润减少、盈利能力下降——销售利润率和资产利润率下降。

5. 应收款和预付款增加——应收款等流动资产周转速度下降。

6. 经营性现金流量减少——经营性现金流量小于“利润+折旧+摊销+利息”之和。

7. 应收款和预付款引发违约现象——呆坏账比例上升。

8. 短期债务违约——银行短期借款的付息还本困难、应付款逾期。

9. 长期债务违约——银行长期借款的付息还本困难、逾期未还。

10. 财务困境——主要银行拒绝贷款、主要股东拒绝拯救。

11.债务危机——法律纠纷、法律诉讼。

12.人事危机——核心团队人员离职。

13.财务危机——申请破产保护。

14.进入破产清算程序——法定破产。

为什么说“形式重于实质”?

会计上有一条原则叫“实质重于形式”,但实务中往往却是“形式重于实质”。就拿权责发生制来说,它的判断依据是法律形式,而不考虑现金流的经济“实质”。比如一家企业有800 万元的净利润,但并不代表赚到了钱,有可能它的经营净现金流为负,实质上是在垫本做买卖。至于审计与税务就更关注形式,如审计强调内控流程,税务则以票控税。

企业分析自身财报的目的

财务分析通常发生在外部财报使用者需要深度了解所关注企业的财务状况时,企业自身一般对财务分析不是很重视,原因是内部人不需要通过分析就可以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了如指掌,企业内部对财报进行分析,一般是基于了解其财报所披露的信息是否自圆其说,是否隐藏严重不利因素,是否符合各种监管指标的要求。

我不排斥企业自身进行的财务分析,但真正的财务分析是建立在内部数据的基础上。

会计科目中的“垃圾桶”与“聚宝盆”

会计上反映应收账款以外的其他应收款项,称为其他应收款,在某些上市公司,它就是一只“垃圾桶”,往往用来隐藏潜亏;与其他应收款相对应,其他应付款主要用来反映应付账款以外的其他款项,它是某些公司的“聚宝盆”,往往用于隐瞒利润。

利用毛利率来识别账表有没有造假

毛利率是一个在财务分析中很重要的指标,比如说一些国有企业,由于拥有行业垄断性特征,其毛利率一般较高,但其净利率却一般较低,其中的原因就是费用率太高,中间被拔毛太多了,比如那些公款吃、喝、玩、乐等巨额费用。

有时候一个简单的测试毛利率的方法就可以识别一些上市公司有没有造假。比如一家公司的毛利率大大超过同行业水平并且波动较大,就有可能存在造假的情况。因为正常发展的公司其毛利率一般会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上。一个公司如果存在虚构的收入,往往会留下毛利率高得惊人的迹象,让人去发现其中的一些猫腻。比如当年的银广夏虚构财务报表事件被曝光就是这种情况。

现金流量表做假的高招

甲公司将价值500 万元的存货以900 万元“卖”给乙公司,于是甲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增加了;然后甲公司以大约900万元“购买”乙公司大约价值500 万元的一台设备,这样,甲公司虚增的900 万元现金从投资活动中转出自然消化掉了,因此,该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看起来很“漂亮”,而且从报表上看还有钱用来投资,多美的事啊。

一般好企业的现金流量表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正,当然,越多越好;投资活动和融资活动的现金净流量为负。

企业经营业绩粉饰的类型

1. 利润最大化: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结转成本、亏损挂账、资产重组、关联交易;

2. 利润最小化:推迟确认收入、提前结转成本、转移价格;

3. 利润均衡化:利用其他应收款、应付款、待摊费用、预提费用及准备的提取与释放等调节利润;

4.“ 洗大澡”:将坏账、存货积压等一次性处理。

利用资产重组调节利润:(1)优质资产置换上市公司的劣质资产;(2)盈利能力高的企业出售给上市公司;(3)上市公司将闲置资产高价出售给非上市的国有企业。

在流动资产上做假是不明智的

企业如果在流动资产上做假,会很累,时刻得想着如何去弥补以前的窟窿!如果一开始就在长期资产上做假,只要做假的当年蒙过去了,之后基本就不会出现问题了,比如对长期股权投资的造假可以通过减值将贪腐“化作青烟、驾鹤西去”;对于在建工程、固定资产上的造假,以后可以通过折旧方式自然而然将“黑洞”化解于无形。

非经常性损益不能太多

公司的非经常性损益就好比一个人丢了钱或者捡到钱,不经常发生但对资产和利润都产生了影响。

据2011 年A 股上市公司年报,324 家公司的非经常性损益大于净利润,其中175 家净利润为正,这意味着这175 家公司是通过非经常性损益实现了扭亏为盈。实际上,175 家公司中肯定有不少公司是为数字上的盈利而盈利的,也就是对财报进行了“涂脂抹粉”,比如京东方A(000725)2011 年净利润5.61 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亏损高达38.71 亿元。

通过赊销方式做假账也不容易

上市公司通过赊销方式做大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其实也是挺不容易的,不但产品被购货方占用,而且还要交纳增值税、所得税,一旦应收账款收不回来,其现金流更是雪上加霜。陷入财务困境的上市公司,一般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较多,预付账款较多是由于其信誉差,供应商为降低风险而要求企业预先支付较多的货款。

现金也可能不能动用,需要分析

上市公司账上挂着大量现金,但这些现金能否动用需要进行分析。一般情况下,现金受到限制通常有以下特征:

1.银行存款余额变化比较小;

2. 现金充裕,但四处举债,甚至是贷款逾期不还;

3. 流动资金不足,但有相当多的定期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等;

4. 其他货币资金的金额较大,但没有说明该资金对应的使用目的。

上市公司出现上述特征时,这些现金:(1)可能本来就是虚构的,根本不存在;(2)被冻结或质押了;(3)早就被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占用,只是在报告日期前几天还上,在报表中“露个脸”,过几天又重新消失了。

造假成本你我他来买单,你说可恨不可恨

某上市公司伪造大量虚假收入,导致了巨额“利润”。为此交纳了大量的流转税和所得税,同时,还对虚假收益实施了分配,造假成本总计过亿元,这些实际上耗费的都是中小股民的钱。但该公司通过造假实现了增发再融资,大股东通过占用、关联交易、违规担保等方式又一次疯狂掠夺来源于中小股东的钱。

对非财务信息进行财务分析

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时,一些非财务信息有时显得更为重要。比如通过水表、电表以及运单可判断分析企业的生产、销售能力,可能比分析收入和利润更为有效;通过员工工资水平可判断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发展前景;通过银行借款可判断企业的信用度;通过供应商账期可判断企业在其产业链中的地位及其行业竞争能力。

一句话洞察“盈余管理”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是规避证监会的监管,将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管理”到符合证监会的监管指标的要求;非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是规避税务总局的监管,将利润总额“管理”到自己愿意纳税的数额。盈余管理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应计制会计中存在大量的会计政策选择以及人为的估计、判断,利润存在较大弹性的调整空间。

“水分”与“洗大澡”

收益性支出是将支出直接费用化,一步到位进利润表;而资本性支出是先将支出形成资产,以后再通过折旧、摊销等方式计入费用,慢慢地进到利润表中去。应该直接进到利润表的支出,故意混入了资产负债表,称之为“水分”;应该进到资产负债表的支出,故意混入了利润表,称之为“洗大澡”。

粉饰财报的手段

1. 合规手段:利用会计政策的选择性;

2. 投机性手段:利用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的变更性、权责发生制的弹性、会计制度缝隙以及实质与形式界限的模糊性;

3. 违反原则手段:混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不遵循一致性及配比原则,不贯彻谨慎性原则;

4. 非法手段:制造虚假交易,伪造原始凭证等。

预测财务困境企业的简易方法

在预测企业是否陷入财务困境时应特别关注现金、应收账款和存货三个项目。财务困境企业一般拥有很少的现金、较少的存货以及较多的应收账款。当现金和应收账款加在一起列入速动资产、流动资产时,计算出来的财务指标掩盖了财务困境企业的真实偿债能力,这点财务人员应特别引起注意。

应收账款长期挂账,怎么办?

某上市公司经常以虚拟应收账款方式虚增收入,造成大量应收账款长期挂账,怎么办?该公司搞来一笔钱以虚拟交易的客户名义收款进账冲销应收账款,偿还这笔资金时则以借出款名义通过借记“其他应收款”、贷记“银行存款”,让应收账款转为其他应收款;或以购货款的名义出账,使应收账款转化为预付账款或者存货。

应收账款与其他应收款、存货之间的转换避免了应收账款长期挂账,当存货、其他应收款日益增多时,再“洗一次大澡”计提减值准备进行处理。其实,更高级的造假,是在将应收账款转为“银行存款”后,再转化为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这样,审计就更难查了。

财务造假产生的客观原因

1. 会计准则本身具有不完善性,如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与实践之间的时滞性等;

2. 现行会计体系存在固有的缺陷,如含有很多假定和估计的成分;

3. 会计信息具有严重的不对称性,许多中小投资者无法了解真实的财务信息;

4. 违反财经法规被发现的可能性小、发现后受到惩处的力度较小,造假成本较低。

会计核算中的对立统一关系

彼此之间存在业务往来的两家公司,在会计核算中体现的就是一种对立统一关系,比如一方的应收账款就是另一方的应付账款,一方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就是另一方的应付债券,一方的长期股权投资就是另一方的实收资本等等。它们好比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如果我们在学习会计的过程中,多想多练,就会逐步找到感觉。

舞弊动机分析理论:GONE 理论

GONE 理论是在美国流传最广,也是最有意思的一个企业会计舞弊与反会计舞弊的著名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会计舞弊由G(Greed 贪婪)、O(Opportunity 机会)、N(Need 需要)、E(Exposure 暴露)4 个因子组成,它们相互作用,滋生舞弊,促使被欺骗者的钱、物、权益等离他而去(GONE)。

操纵现金流的手法

当前上市公司存在严重的经营性现金流操纵问题,每股经营性现金流量已变得不那么可信了,甚至根本就是欺诈。操纵现金流通常手法为:(1)直接虚构进账单、对账单,虚增银行存款;(2)利用未达账项操纵银行存款余额;(3)同时虚增经营性现金流入与经营性或投资性现金流出;(4)将投资性、筹资性流入粉饰为经营性流入。

表外融资

表外融资是指不需列入资产负债表的融资方式,即既不在资产方表现为资产的增加,也不在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方表现为负债的增加。比如将融资性租赁转为经营性租赁、资产的出售和回租、存货的出售与回购等。企业通过表外融资将财务比率控制在其所期望值内,粉饰企业财务状况,使资产负债表质量得到明显改观。

隐性资产与隐性费用

有些资产,它们可以创造价值,但却很难准确计量,因此,并不能出现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上,这些资产就是企业的隐性资产,比如管理层的能力往往是公司生存发展的关键,具体如微软的比尔• 盖茨、用友的王文京、阿里巴巴的马云等等。另外,产品的品牌是企业价值的重要来源,企业与政府的关系也是一项重要的经济资源。

拿我们个人来讲,请大家对照一下自己到底是公司的隐性资产还是隐性费用?如果是带来价值的隐性资产,就会往管理层方向上升;如果是灭损价值的隐性费用,最终的结果就是下岗待就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