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买家唐越带动热钱汹涌

买家唐越带动热钱汹涌

时间:2022-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唐越,前艺龙网创始人,2006年3月与总部位于纽约的全球对冲基金Blue Ridge Capital共同募集建立蓝山中国资本,并完成首期3亿美金的募集。这个传闻符合唐越的做派,但对于这个传闻,IDG内部表示否认,从逻辑上也不可行。因此,唐越所付出的自然也是数倍于IDG的出价。2006年11月21日,ITAT与蓝山中国资本在北京天伦王朝饭店举行签约仪式,正式宣布获得5000万美金投资。当ITAT以每股10元的价格回购时,她追悔莫及。

买家唐越带动热钱汹涌

就在IDG想投未投的时候,唐越出现了。

唐越,前艺龙网创始人,2006年3月与总部位于纽约的全球对冲基金Blue Ridge Capital(美国蓝山资本)共同募集建立蓝山中国资本,并完成首期3亿美金的募集。

对于唐越投资ITAT,一位天使投资人用“10分钟的决定”来形容,虽然有些夸张,但多少说明其神速。据接近蓝山中国的投资人讲,唐越一人做决策,看准了立马下单。据说有一个项目,唐越见了创业者一次,谈了2小时,3天后就把先期的1000万美金打到了对方账户上,如此速度让对方惊讶不已。这主要是因为在蓝山中国,唐越有足够的话语权,他完全可以一个人说了算。相比IDG的多人集体决策,蓝山的确足够新锐。

从气质上看,唐越和欧通国相对接近,唐越虽然是海归背景,但对中国式的生意逻辑很是通透。更重要的是,他们身上都有超级买家的特征,都玩过资本,这让他们之间有更多的共同点。

坊间有传闻说,欧通国只想找IDG要500万美金,但唐越过来后就直接说,才500万美金,直接给5000万美金吧。

这个传闻符合唐越的做派,但对于这个传闻,IDG内部表示否认,从逻辑上也不可行。如果欧通国所出让的股份只值500万美金的话,那唐越就是傻子:既然500万美金能拿下,就不必浪费其余的4500万美金吧?如果欧通国所出让的股份值5000万美金的话,那么IDG肯定不会因为只能出500万美金而被唐越横刀夺爱。2006年的IDG虽然没有1996年的IDG那么轻盈和有效率,但整个盘子的操持能力还是要远胜于当年的,IDG也是中国最早过10亿美金融资资格的私募投资公司,显然他们不差钱。

更接近事实的是,欧通国最开始出让的股份估值的确为500万美金左右,但欧通国一边融资一边加速自己的扩张,对应的整个公司的整体估值也在飞速增长。而唐越进入的时候,是基于ITAT新一轮估值来定的,对应的,唐越向欧通国索要的投资比例也可能数倍于最开始欧通国想向IDG出让的。因此,唐越所付出的自然也是数倍于IDG的出价。当然,也不排除唐越急于求成,且当时蓝山也没有什么标杆项目,因此给予一定的溢价也在情理之中。

2006年11月21日,ITAT与蓝山中国资本在北京天伦王朝饭店举行签约仪式,正式宣布获得5000万美金投资。首笔2500万美金以发行优先股形式进行,每股作价初定为1.626港元,另外2500万美金于2008年到账。

就在ITAT首轮融资结束的当月,各大投行便纷纷向ITAT抛来绣球。

2006年11月27日,美林(亚太)有限公司派董事Henry Ayliffe接触ITAT,进行融资业务考察。

2006年11月30日,摩根士丹利执行董事AndrewWise前往ITAT接触欧通国,并考察了ITAT深圳地王店。他对ITAT的运营手法给予了高度评价。

早在2006年10月,高盛(亚洲)执行董事姜山曾到ITAT了解情况。2006年12月7日,高盛投行部董事总经理陈林正再次接触ITAT。

2006年12月13日,Citadel Investment Group Ltd.现身ITAT。Citadel Investment Group Ltd.创办于1990年,是全球知名的对冲基金。

曾任《创业家》杂志执行主编的申音讲了一则趣闻:在ITAT大热的时候,他在饭局上问过某外资投行的中国区老大,这个项目找到这家投行甚至比摩根士丹利更早。投行负责人先是派了香港直投部门的主管去看,回来的人说“看不懂”;接着又从总部请了一位外籍国际零售业专家出马,还是下不了判断。保守是这家华尔街老牌投行的一贯风格,案子于是就被放过了。过了一段时间,消息说竞争对手摩根士丹利、美林都投了。新官上任的CEO挺生气,专门写邮件批评了下属。由此可见,当时ITAT是多么受追捧啊。

2007年3月9日,几经博弈之后,ITAT通过增资扩股,第二轮融资很快敲定。除蓝山中国资本外,此次挤进投资方阵容的还有摩根士丹利和Citadel Investment Group Ltd.,三方均以3.9港币/股的价格分别出资3000万、3000万和1000万美金。后来,美林(亚太)有限公司又通过其他方式进入ITAT。

据报道,此后ITAT最大的股东为中联集团海外投资有限公司,占股58.335%。

从2006年11月21日融得资金5000万美金(按当时汇率计算,折合人民币3亿多元),到2007年3月9日签订第二轮融资,其间只有约110天。欧通国曾表示,ITAT开一家分店的成本为一百几十万元,那么,以110天开设110家分店计算,共需成本约2.2亿元。也就是说,首轮融资的钱还远没有花完,两三个月后更多的资金就被投进ITAT,很快ITAT启动上市进程。

在准备IPO前,围绕ITAT,还发生了诸多与套现有关的故事:有一家投资公司于2007年从ITAT的老股东美华投资(香港)集团有限公司那里受让了不少股票,但不久后迅速以高价转卖。据说美华投资(香港)集团有限公司曾陆续卖掉了1亿多股股票。

获益的还有那些在ITAT扩张困难时出手相助过的供应商和内部员工,现在全都获得了近百倍的回报———ITAT在上市前以每股10元人民币的价格,全部回购了内部员工股。

传闻当年一位女性中层管理人员斥资50万元,以每股0.16元的价格买进300多万股员工股。2007年年初由于对ITAT失去信心,在内部股炒到每股2元时执意兑现,最终她拿着一张600多万元的支票离开。当ITAT以每股10元的价格回购时,她追悔莫及。当然,不到一年这位女性就释然了。

2007年年底,深圳投资人的小圈子里,到处都有人在讨论关于ITAT内部股票转手的事情。深圳本地著名的私募、同创伟业的创始合伙人郑伟鹤,和笔者讲述过一位ITAT财务高管意图给他转售ITAT内部股票的情景,但他当场就做出判断说不能买。郑伟鹤的逻辑是,财务人员是最熟悉公司财务状况的人,如果财务人员都开始到外面卖股票的话,那么这家公司的情况很难好到哪里去。

不过,在2007年年底,围绕ITAT,郑伟鹤这样冷静的声音并不占主流。当时香港资本市场的基金经理都以认识欧通国为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