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唐】张继

【唐】张继

时间:2022-09-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诗人在枫桥夜泊中所得到的最鲜明、最深刻、最具诗意美的感觉印象不是所见而是所闻。唐时枫桥在姑苏古城3.5公里之外,芦蒿摇曳,清波荡漾,系隋唐古运河支流,因此才有诗人张继,不得进城,独卧孤舟,听夜半钟声而千古一叹。这里商肆林立,游人如织,古风古韵荡然无存,幸亏当初张继没有进城,才偶然听见夜半钟声,幸亏有张继的绝美叹息,才有人在一千二百年后仍然千里、万里前来追寻那一丝机缘。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中的故事


《枫桥夜泊》是诗人张继 响绝千古的美丽叹息。 

诗的首句,写夜半时分的三种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上弦月在半夜时便已沉落下去了,树上的栖鸟为月的无常而啼叫。在一片幽暗静谧中,诗人感到深夜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拢,似乎茫茫的夜色中正弥漫着漫天的霜华。 


诗的第二句“江枫渔火对愁眠”,描绘“枫桥夜泊”的特征景象和旅人的感受。夜色朦胧中,江边的枫树无语伫立,江上的渔火在昏暗和迷离中闪烁,勾起被隔绝在姑苏城外的诗人的无尽遐思,眼前的秋景可是昨夜的旧相识? 


诗的后两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其实只写了一件事:夜半时分,听寒山寺钟声。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等无疑都是枫桥夜泊的典型景象。然而还不足以显示出枫桥夜泊的神韵,惟有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才在一片清冷、寂寥和迷蒙中更显出液的静谧、深沉和寂寥,才拨动了诗人难以名状的一丝机缘。诗人在枫桥夜泊中所得到的最鲜明、最深刻、最具诗意美的感觉印象不是所见而是所闻。 

人人都有过孤旅伤怀,人人都经历过幽寂清冷,人人都听过寺庙钟声,却并非人人都能写出流韵千古的好诗。凡是能够千古传唱的经典诗作一定会有某些无法用理性说得清的缘由,月儿自落、鸟儿自啼、江枫渔火自相伴、夜半钟声自悠然。一切都没有目的性,一切都是无心的,然而那无心的钟声偏偏与同样无心的诗人邂逅,触动了诗人心头一种难以名状的感悟。于是这种蓦然遭逢成为物我的一种机缘、一种妙悟,任何人都可能有过这种遭逢,张继将其凝结为美,从此,即使没有到过姑苏城外,没有听过夜半钟声的千年的后人,也会被这种美所触动。

书法.jpg">

张 继,字懿孙,一说南阳人,一说襄州人。天宝十二年进士,与皇甫冉、刘长卿交好。《全唐诗》存诗一卷,可信者三十余首,多为近体,内容以羁旅、题咏、酬赠为主。他的诗诗体清迥(jiong3),有道者之风。 


唐时枫桥在姑苏古城3.5公里之外,芦蒿摇曳,清波荡漾,系隋唐古运河支流,因此才有诗人张继,不得进城,独卧孤舟,听夜半钟声而千古一叹。 

如今的枫桥和始建于梁代的寒山寺都在苏州市区,是旅游名胜。这里商肆林立,游人如织,古风古韵荡然无存,幸亏当初张继没有进城,才偶然听见夜半钟声,幸亏有张继的绝美叹息,才有人在一千二百年后仍然千里、万里前来追寻那一丝机缘。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