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固定资产折旧2022年最新

固定资产折旧2022年最新

时间:2022-1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使用的会计科目有“原材料”、“在途物资”等。按合同约定东江公司于6月20日送货上门,经验收后付清其余货款和相关费用。而且由于发出原材料的凭证计价和明细账金额登记工作集中在月末进行,影响材料核算工作的均衡性和及时性。

第二节 财产物资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财产物资是反映一个单位进行或维持经营管理活动的具有实物形态的经济资源,一般包括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库存商品等流动资产,以及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设施、运输工具等固定资产。

这类资产涉及各单位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是任何一个经济组织都不可或缺的。这些资产的价值一般较大,也是会计核算中的经常性业务活动,如果这类资产在会计核算中出现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到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各单位必须加强对财产物资的收发、增减和使用的管理,严格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核算,维护单位正常的生产经营管理秩序和会计核算程序。

本节主要介绍原材料、库存商品和固定资产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原材料

原材料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经过加工改变其形态或性质并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各种原料、主要材料和外购半成品,以及不构成产品实体但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原材料是企业生产经营耗用的,具体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用备件(备品备件)、包装材料、燃料等。

原材料的日常收发及结存,可以采用实际成本核算,也可以采用计划成本核算。这里只介绍实际成本核算下的购买和发出原材料的账务处理。

(一)购买原材料的账务处理

原材料按实际成本核算时,其总分类核算和明细分类核算均按照实际成本计价。使用的会计科目有“原材料”、“在途物资”等。

“原材料”科目用于核算各种材料的收发与结存情况。在原材料按实际成本核算时,本科目的借方登记入库材料的实际成本,贷方登记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企业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

企业采用实际成本进行材料、商品等物资的日常核算时,“在途物资”科目用于货款已付尚未验收入库的各种物资(即在途物资)的采购成本,本科目应按供应单位和物资品种进行明细核算。本科目的借方登记企业购入的在途物资的实际成本,贷方登记验收入库的在途物资的实际成本,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企业在途物资的采购成本。

应付账款”科目用于核算企业因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支付的款项。本科目的贷方登记企业因购入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等尚未支付的款项,借方登记偿还的应付账款,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反映企业尚未支付的应付账款。

“预付账款”科目用于核算企业按照合同规定预付的款项。本科目的借方登记预付的款项及补付的款项,贷方登记收到所购物资时根据有关发票账单记入“原材料”等科目的金额,以及收回多付的款项,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企业实际预付的款项;期末余额在贷方,则反映企业尚未支付的款项。预付情况不多的企业,可以不设置“预付账款”科目,而将此业务在“应付账款”科目中核算。

企业的外购材料,由于结算方式、采购地点、收料和付款时间等情况的不同,使材料入库和结算单据收到的时间不一致,具体分为以下四种情况来处理:

1.结算单据和材料同时到达

企业采购材料,如果结算凭证、发票等单据和材料同时到达,在业务发生后即可根据结算凭证、发票账单和收料单等凭证,填制记账凭证进行账务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在会计实务中,结算单据先收到,一般要等材料到达验收入库后再作账务处理,若材料先收到,应立刻办理验收入库手续,等结算单据到达后再作相应的会计处理,若有短缺、溢余,根据合同进行处理。因此,结算单据和材料如果在当月份都能收到,就可认为是同时到达。

【例10-8】甲企业从本市购入A材料一批,用银行存款支付材料价款20000元,增值税3400元。材料已经验收入库。

img150

2.单据已到,材料后到

单据先到,材料后到的情况,多数是企业向外地采购材料,常发生结算单据先到,且材料的所有权已归购买方,但材料尚在运输途中或者尚未验收入库。会计实务中,一般在结算单据到达后,等材料到达,如果直至月末材料仍未到达,这批材料应作为在途材料,通过“在途物资”账户进行核算。待以后材料到达验收入库后,再从“在途物资”账户转入“原材料”账户。

【例10-9】甲企业在5月25日从外地购入B材料一批,买价60000元,增值税10200元,运杂费1000元(不考虑增值税低扣,下同),结算凭证、发票等单据已收到,企业货款已支付,该批B材料尚未运到。

img151

6月3日该批材料运到并验收入库。根据收料单,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img152

3.材料先到,单据后到

企业在材料采购过程中,发生材料已到,而单据尚未收到的情况,如果在本月内单据到达,即可按单据和材料同时到达的情况处理;如果到月末单据仍然没有收到,应该先办理材料验收入库手续,进行材料收入核算,但由于单据未收到,材料的价格只能按同类材料的价格暂估入账,下月初用红字作同样的分录,予以冲销,待收到有关单据后,再按正常购入材料处理。

【例10-10】甲企业从乙公司采购B材料一批,5月26日收到并验收入库,但至月底仍未收到发票账单等结算单据,根据收料单所列合同价格72000元,暂估入账。

img153

6月初做相反分录冲销原暂估价。

img154

6月6日收到发票账单等,实际价款为75000元,增值税12750元,运杂费1200元,价款由银行付出。

img155

4.预付货款购原材料

采取预付货款的方式采购原材料,企业预付的货款一般应通过“预付账款”科目进行核算。

【例10-11】5月10日与东江公司签订购销合同,向东江公司购买C材料,价款360000元,并在合同签订当日先预付10%货款,计36000元,通过银行付出。按合同约定东江公司于6月20日送货上门,经验收后付清其余货款和相关费用。

用银行存款向东江公司支付10%价款:

img156

企业6月20日收到C材料并已验收入库。结算单据表明,该批货物价款360000元,增值税61200元,对方代垫了运杂费5000元。

img157

补付东江公司货款及税费等:

img158

(二)发出原材料的核算

原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时,由于每次购进原材料的买价、运杂费等都不尽相同,使得每批材料的采购成本都可能是不同的,从而产生了发出原材料和结存原材料如何计价的问题。

1.发出原材料的计价

常见的发出原材料计价方法有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下面分别介绍这几种方法:

资料:某企业2012年5月某材料的收发存情况如图表10-1所示。

图表10-1 

img159

(1)一次加权平均法

一次加权平均法,又称全月一次平均法,就是以材料期初结存数量和本期收入的数量为权数计算平均单位成本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为:

img160

发出原材料的实际成本=材料平均单价×发出原材料数量

以图表10-1资料为例,采用一次加权平均法时:

加权平均单价=(600+1380)÷(300+600)=2.2

本期发出原材料成本=600×2.2=1320(元)

期末结存材料成本=300×2.2=660(元)

采用加权平均法,对发出原材料的单价只在月末计算一次,可以大大简化平时的核算工作,但平时账面不能反映材料的发出金额和结存金额,不利于材料的日常管理。而且由于发出原材料的凭证计价和明细账金额登记工作集中在月末进行,影响材料核算工作的均衡性和及时性。

(2)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以本批收入材料数量与本批前结存材料的数量之和作为权数去除本批收入材料的金额与本批前结存材料金额之和,求出以数量为权数的材料平均单价,作为发出原材料的单价,从而计算发出原材料的成本。其计算公式为:

img161

发出原材料的实际成本=材料移动平均单价×发出原材料数量

以图表10-1资料为例,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每批购进材料的平均单价、本期发出原材料成本和期末结存材料成本。见图表10-2。

图表10-2 

img162

第一批购材料平均单价=(600+440)÷(300+200)=2.08

第二批购材料平均单价=(208+690)÷(100+300)=2.245

第三批购材料平均单价=(449+250)÷(200+100)=2.33

发出原材料的实际成本=2.08×400+2.245×200=832+449=1281(元)

期末结存材料成本=300×2.33=699(元)

采用这种方法,在发出原材料时就可以对发出的每批材料计价,并在明细账上登记发出原材料的数量和金额,能够均衡核算工作。但在材料收入较多的情况下,每进一批材料就要计算一次单价,核算工作量较大。

(3)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以先入库的材料先发出这种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原材料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在发出原材料时,应按仓库收入材料的顺序来计算发出原材料的成本。以图表10-1资料为例,采用先进先出法时数据计算见图表10-3。

图表10-3 

img163

发出原材料的实际成本=600+220+220+230=1270(元)

期末结存材料成本=200×2.30+100×2.50=710(元)

从上表可以看出采用先进先出法,期末结存材料的成本是按最近入库的材料成本计价的,比较接近现行的市价,能较真实地反映企业期末拥有存货的实际价值。缺点是核算工作量较大,特别是材料收发频繁的企业更是如此。而且当物价持续上涨时,发出原材料的价值偏低,高估了当期的利润;反之在物价持续下跌时,结果正相反。

(4)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也称分批计价法,是指对发出的每一特定材料的个别单价加以认定的一种计价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要按照所发材料逐一辨认其收入的批别,分别按其收入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作为计算发出原材料成本,期末结存材料也要逐一辨别其成本。它的适用条件是:一是存货项目必须是可以辨认的,二是必须有详细的记录,以便了解每一批别材料的具体情况。

个别计价法的优点是计算发出原材料和结存材料的成本比较合理、准确,缺点是工作量大,很难区分每批存货的个别单位成本,特别是在一次发出包括几批不同单价的材料时,核算工作更加复杂。

上述发出原材料计价的四种方法,各有优缺点,按照实际成本计价进行材料日常核算的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采用。但计价方法一经确定,不能随意变更,以保证各期核算资料的可比性。

2.发出原材料的账务处理

发料凭证是进行材料总分类核算的依据。由于发料次数多,发料凭证数量大,为了简化核算工作,平时一般不直接根据发料凭证编制记账凭证,而是按照前述的计价方法算出发出原材料的实际成本,按各类材料的不同用途,陆续进行分类整理。月末,再根据分类汇总的发料凭证编制“发出原材料汇总表”,据以进行材料发出的账务处理。

【例10-12】根据仓库的领料单,按照材料的用途编制材料耗用汇总表如下:

发出材料耗用汇总表

img164

根据“发出原材料汇总表”编制会计分录:

img165

二、库存商品

库存商品是指企业已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并已验收入库、合乎标准规格和技术条件,可以按照合同规定送交订货单位或可以作为商品对外销售的产品,以及外购或委托加工完成验收入库用于销售的各种商品。库存商品具体包括库存产成品、外购商品、存放在门市部准备出售的商品、发出展览的商品、寄存在外的商品、接受来料加工制造的代制品和为外单位加工修理的代修品等。已完成销售手续、但购买单位在月末未提取的产品,不应作为企业的库存商品,而应作为代管商品处理,单独设置代管商品备查簿进行登记。

库存商品在制造业企业一般采用实际成本核算,商品流通企业也可采用其他成本核算方法,如售价法。本书库存商品核算采用实际成本,为了反映和监督库存商品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企业应当设置“库存商品”科目,借方登记验收入库的库存商品成本,贷方登记发出的库存商品成本,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各种库存商品的实际成本。

(一)产成品入库的账务处理

对于库存商品采用实际成本核算的企业,当库存商品生产完成并验收入库时,应按实际成本,借记“库存商品”科目,贷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科目。

【例10-13】甲公司“产品入库汇总表”记载,某月已验收入库Y产品1000台,实际单位成本5000元,计5000000元;Z产品2000台,实际单位成本1 000元,计2000000元。甲公司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img166

img167

(二)销售商品结转销售成本的账务处理

企业销售商品、确认收入时,应结转其销售成本,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等科目,贷记“库存商品”科目.

【例10-14】甲公司月末汇总当月已实现销售的Y产品有500台,Z产品有1500台。该月Y产品实际单位成本5000元,Z产品实际单位成本1000元。在结转其销售成本时,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img168

三、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

为了核算固定资产,企业一般需要设置“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清理”等科目,核算固定资产增加、计提折旧、处置等业务。

“固定资产”科目核算企业固定资产的原价,借方登记企业增加的固定资产原价,贷方登记企业减少的固定资产原价,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期末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企业应当设置“固定资产登记簿”和“固定资产卡片”,按固定资产类别、使用部门和每项固定资产进行明细核算。

“累计折旧”科目属于“固定资产”的调整科目,核算企业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贷方登记企业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借方登记处置固定资产转出的累计折旧,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额。

“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企业因出售、报废、毁损等原因转出的固定资产净值以及在清理过程中发生的清理费用、变价收入等。借方登记转出的固定资产净值、清理过程中应支付的有关税费,贷方登记清理过程中收到的变价收入,清理结束后,借方余额是固定资产清理的净损失,若是贷方余额,则是固定资产清理的净收益。该科目的余额应结转到“营业外支出”或“营业外收入”科目。“固定资产清理”应按被清理的固定资产项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一)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

企业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应按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以及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作为固定资产成本,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例10-15】甲公司购入一台不需要安装即可投入使用的设备,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设备价款为30000元,增值税额为5100元,另支付运杂费(不考虑增值税抵扣)300元,包装费400元,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从2009年起购买的符合抵扣条件的固定资产所含增值税准予抵扣。

甲公司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img169

(二)固定资产折旧的账务处理

1.固定资产折旧概念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应计折旧额是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原价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金额。

影响折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固定资产原价是指固定资产的成本。

预计净残值是指假定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已满并处于使用寿命终了时的预期状态,企业从该项资产处置中获得的扣除预计处置费用后的余额。

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是指企业能够使用该固定资产的预计时间,或者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出的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

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但是符合规定的变更除外。

企业应当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但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和过去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除外。

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不计提折旧。

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论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计提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

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定其成本,并计提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2.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平均年限法(也称直线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

(1)平均年限法

平均年限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寿命

月折旧额=年折旧额÷12

【例10-16】甲公司有一幢厂房,原价为5000000元,预计可使用20年,预计报废时的净残值率(净残值占固定资产原价的比率)为2%。该厂房的折旧额计算如下:

年折旧额=(5000000-5000000×2%)÷20=5000000×(1-2%)÷20=245000(元)

月折旧额=245000÷12=20416.67(元)

本例采用的是平均年限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其特点是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是相等的。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的基本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例10-17】某企业的一辆运货卡车的原价为600000元,预计行驶总里程为500000公里,预计报废时的净残值率为5%,本月行驶了4000公里。该辆汽车的月折旧额计算如下:

单位里程折旧额=600000×(1-5%)÷500000=1.14(元/公里)

本月折旧额=4000×1.14=4560(元)

本例采用工作量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各期实际工作量不同,每期应提的折旧额也是有所不同的。

(3)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每月月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例10-18】某企业一项固定资产的原价为100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4000元,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每年的折旧额计算如下:

img170

年折旧率=2÷5×100%=40%

第1年应提的折旧额=1000000×40%=400000(元)

第2年应提的折旧额=(1000000-400000)×40%=240000(元)

第3年应提的折旧额=(1000000-400000-240000)×40%=144000(元)

从第4年起改用平均年限法(直线法)计提折旧。

第4年、第5年的年折旧额=[(1000000-400000-240000-144000)-4000]÷2=10600(元)

每年各月折旧额根据年折旧额除以12来计算。

本例采用了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双倍余额递减法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后的余额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采用这种方法,一般应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净值平均摊销。

(4)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例10-19】某企业一项固定资产的原价为100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4000元,假如采用年数总和法,计算各年折旧额如下表所示。

img171

本例采用了年数总和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年数总和法又称年限合计法,是用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寿命,分母代表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

3.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

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计提的折旧应当记入“累计折旧”科目,并根据用途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者当期损益。企业自行建造固定资产过程中使用的固定资产,其计提的折旧应计入在建工程成本;基本生产车间所使用的固定资产,其计提的折旧应计入制造费用;管理部门所使用的固定资产,其计提的折旧应计入管理费用;销售部门所使用的固定资产,其计提的折旧应计入销售费用;经营租出的固定资产,其应提的折旧额应计入其他业务成本。企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借记“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例10-20】某企业采用平均年限法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2012年1月份根据“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确定的各车间及厂部管理部门应分配的折旧额为:一车间1500000元,二车间2400000元,三车间3000000元,厂管理部门600000元。该企业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img172

img173

(三)固定资产处置的账务处理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将不适用或不需用的固定资产对外出售、转让,或因磨损、技术进步等原因对固定资产进行报废,或因遭受自然灾害而对毁损的固定资产进行处理。对于上述事项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按规定程序办理有关手续,结转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计算有关的清理收入、清理费用及残料价值等。

固定资产处置应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具体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固定资产转入清理。企业因出售、报废、毁损等转出的固定资产,按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按已计提的累计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其账面原价,贷记“固定资产”科目。

发生清理费用等。固定资产清理过程中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及其他费用,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等科目。

收到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残料价值等,借记“银行存款”、“原材料”等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保险赔偿等的处理。应由保险公司、过失人赔偿的价值,借记“其他应收款”等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清理净损益的处理。固定资产清理完成后,属于生产经营期间正常的处理损失,借记“营业外支出——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属于自然灾害等非正常原因造成的损失,借记“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如为贷方余额,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例10-21】甲公司出售一座建筑物,原价为200万元,已计提折旧10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实际出售价格为120万元,已通过银行收回价款。甲公司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将出售固定资产转入清理时:

img174

收到出售固定资产价款时:

img175

img176

结转固定资产清理实现的净收益时:

img177

【例10-22】乙公司现有一台设备由于性能等原因决定提前报废,原价为500000元,已计提折旧450000元。报废时的残值变价收入为20000元。报废清理过程中发生清理费用3500元。有关收入、支出均通过银行办理结算。乙公司应作如下会计处理如下:

将报废固定资产转入清理时:

img178

收回残料变价收入时:

img179

支付清理费用时:

img180

结转报废固定资产发生的净损失时:

img181

【例10-23】丙公司因遭受水灾而毁损一幢仓库,该仓库原价4000000元,已计提折旧1000000元,未计提减值准备。其残料估计价值50000元,残料已办理入库。发生清理费用20000元,以现金支付。经××保险公司理赔,核定应赔偿金额为1500000元,尚未收到赔款。丙公司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将毁损的仓库转入清理时:

img182

残料入库时:

img183

img184

支付清理费用时:

img185

确定应由保险公司理赔的损失时:

img186

结转毁损固定资产发生的损失时:

img18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