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信息化助推城乡金融一体化

信息化助推城乡金融一体化

时间:2022-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江西省农村信用社从加快农村金融信息化建设入手,通过一系列清算、结算手段的现代化和农村电子银行产品的推广,正实现城乡金融的一体化,为推动城乡统筹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手段。推进城乡一体化,关键在于推进城乡金融一体化,其中的重点又在于加快农村金融尤其是农村信用社的信息化,解决农村金融服务手段落后的难题。金融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改进金融服务手段,更

信息化助推城乡金融一体化

让农民享受与城市同等便利的金融服务,是党和国家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农商银行、合作银行)从加快农村金融信息化建设入手,通过一系列清算、结算手段的现代化和农村电子银行产品的推广,正实现城乡金融的一体化,为推动城乡统筹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手段。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党和国家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近年来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重大课题。金融是经济的血脉。推进城乡一体化,关键在于推进城乡金融一体化,其中的重点又在于加快农村金融尤其是农村信用社的信息化,解决农村金融服务手段落后的难题。江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成立以来,针对农村信用社因服务手段落后导致农村结算渠道不畅、农民异地存取汇划资金不便、农民走向市场存在资金流动性障碍等一系列重大历史难题,在全系统迅速启动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彻底改变了农村金融服务落后的面貌,让农民享受到与城市同等便利的现代金融服务,走出一条以信息化推进城乡金融一体化、助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新路子,有力推动了各项业务发展、为农服务和风险管理水平提升。

一、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建立覆盖全省城乡信用社网点的核心业务系统,形成支撑信息化建设的网络平台

在农村信用社这样一个手段极其落后、历史包袱沉重、管理非常薄弱、队伍素质偏低、机构多客户广、业务和管理难题众多的传统金融系统,要推进信息化建设特别是要建立一个高水平的全省数据大集中的信息网络系统,形成支撑现代金融业务、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平台,无疑是一种脱胎换骨的改造。为克服信息化建设面临的诸多难题,省联社成立后,在深入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坚持以客户为中心设计系统应用架构,按照安全性、先进性、适用性、经济性相统一的原则,以“工程组织”的方式提高信息化建设效率,从而把现代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成熟的银行电子化技术与农村信用社特殊的条件、特殊的需求、特殊的组织架构、特殊的管理模式有机结合起来,1年多时间走过商业银行10多年的信息化路程。

(一)以客户为中心设计系统应用架构

改革之初,省联社就把以客户为中心作为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最核心的理念,并积极贯穿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在整个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省联社牢牢把握“以客户为中心”这一设计理念,从提出信息化需求到设计系统应用架构,从建立相应技术模式到拓展电子银行产品和服务,始终把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放在重要位置,使信息化建设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类客户多元化的金融需求。按照这个设计理念,在全系统架构中,始终把客户信息放在整个信息系统中最基础、最核心的位置,针对客户不同类型的需求形成不同产品,不同类型的产品对应不同类型的交易,不同类型的交易中又归纳出不同类型的信息处理方式,根据不同类型的信息处理方式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和计算流程。在整个信息系统中,客户的需求、信息的变化始终处于中心位置,以不断巩固客户依存度、提高客户贡献度、增强客户忠诚度、提升客户满意度。

(二)按照“四性”原则提升信息化建设质量

在方案研究、需求设计、技术架构、设备选择等整个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省联社始终坚持安全性、先进性、适用性和经济性相统一的原则,努力实现以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建立最安全、最适用的信息网络平台,切实提升信息化建设的质量。一是安全性。始终把安全性、可靠性放在信息化建设的首位,信息化的一切决策和管理都以安全性为基础和前提,确保系统的硬件、软件和组织实施过程具有高度安全性、可靠性。高度重视系统运行的安全管理,通过完善制度规范、落实操作流程、加强机房管理、保证各类设备畅通,使整个信息化系统处于高质量、高可靠性的状态。二是先进性。不是一味追求最前沿的技术,而是引进既先进又成熟的技术;不管是信息化硬件系统还是组织实施方式、运行管理方式,在力求先进性的同时都最大限度地采用当今IT技术的成熟成果。三是适用性。把现代先进成熟的信息技术与农村信用社特定的自身条件、特殊的组织架构、特殊的管理模式和客户特殊的需求特点有机结合起来,使信息化系统适应客户多元化、需求多样化的需要,并符合农村信用社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四是经济性。在充分满足安全性、先进性、适用性的前提下,从建设开发、运行维护和功能扩展等方面充分考虑信息系统建设的经济性,使之成为有效率、有效益的工程。为此,全省农村信用社在全国同行业率先采用了全省数据大集中的数据处理方式;在全国银行业率先采用了IBM最新的商用计算机技术,建立了“三层四级”混合型数据通讯网络架构;从低端到高端的网络设备,都采用了民族企业华为公司的设备,从而在保证安全性、先进性的前提下实现了经济性,成为最经济的网络;在通讯链路的选择上,从主干线路到网点的支线,根据数据流量分别采用不同带宽的线路,最大限度地降低通讯成本。

(三)以“工程组织”方式提高信息化建设效率

为攻克信息化建设中的一系列难题,省联社以“工程组织”的方式实施了信息化建设工程,通过确立工程组织的领导,明确工程的具体目标,建立工程实施的协调机制,举全社之力解决信息化过程中遇到的管理薄弱、人才缺乏等各种难题。把信息化工程分解成若干个战役,逐个战役进行攻关,遇到重大战役从领导到员工都参与其中,遇到专业问题由相关专业部门协同解决。比如,核心业务上线期间,省、市、县分别成立领导小组,调集财务、信贷等业务人员和信息科技人员一道加班加点,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了数千万客户的数据移植;为解决人员素质难以适应信息化操作需要的问题,各单位全面展开了全员信息化培训,使大部分过去连打字都不会的员工基本能够适应信息化操作需要。

按照上述理念、原则和思路,全省农村信用社用一年左右建成开通了覆盖全省城乡2800多个信用社网点并兼具安全、先进、适用、经济等特点的核心业务系统,成为中国农村金融信息化建设史上的一个成功范例,被IBM公司授予“银行综合业务系统示范工程”,被华为3COM公司授予“中国信合信息化建设样板点”。该系统的开通,对全省农村信用社和广大农民而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标志着全省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手段发生根本性转变,标志着广大农民和城市居民一样充分享受到现代金融服务,标志着几代信合人和几百万全省农民实现了期盼多年的通存通兑梦想,标志着全省农村信用社开始向正规化、现代化金融机构迈进,成为全省农村金融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二、利用信息化成果大力拓展电子化产品和服务,联通各种结算渠道,让广大农民和城市居民共享现代金融服务

金融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改进金融服务手段,更好地满足各类客户多元化需求。核心业务系统开通后,省联社充分利用这一平台,按照轻重缓急原则,紧锣密鼓地展开了系统的电子化产品和服务创新,目前已开通了23个应用系统,农村信用社服务手段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服务手段已经基本达到,有的甚至超过现代商业银行水平。

(一)全面发行“百福卡”,让农民真正实现“汇通天下”

经过反复调研、严格测试,2006年9月全省农村信用社“百福卡”正式发行,并与中国银联实现对接。“百福卡”寓含“为百姓祈求幸福”、“卡到福到”等良好祝愿,充盈着“喜庆、祝福”气氛,具备强大的金融服务功能,客户只要持“百福卡”就可以在全省城乡任一农村信用社营业网点办理存取款业务,可以在全国任一贴有银联标识的自动取款机上提取现金和查询余额,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购物消费、代理业务、转账汇款、个人贷款、账户管理、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个性化、多样化的金融服务,真正让广大农民实现“一卡在手、汇通天下”。

(二)开通“受理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让外出务工农民异地取款不再难

为有效解决农民工返乡后取款不便、城乡间资金流通不畅难题,全省农村信用社积极借助遍布城乡的机构网点、成熟的信息网络和先进的电子银行技术,与“百福卡”发行同步推出“受理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农民只要持任一有银联标志的银行卡,就可在农村信用社任一网点取款和查询余额,解决了大量外出务工农民异地取款难题和农民返乡携带大量现金的安全问题,对改善农村结算手段和加快农村劳力、资金等生产要素的流通,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全民创业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为使这项特色服务家喻户晓,全省农村信用社通过多种形式的广泛深入宣传,引导农民了解和掌握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培养农民用卡习惯,受到广大农民特别是外出务工农民的普遍欢迎。

(三)研发推出“转账电话”,相当于把“银行”搬到农户家中

为让现代金融服务走出柜台,把现代金融支付手段延伸到偏远乡村,省联社成功研发了在同业同类产品中技术遥遥领先、具有农村信用社特色的“转账电话”服务,相当于把“银行”搬到农户家中,农民足不出户便可轻松实现资金汇划、刷卡交易和账户查询。与一般支付终端相比,转账电话具有八大明显优势:一是成功加载了农信社“特色服务”,用户通过转账电话可足不出户,安全、便捷地享受丰富的自助刷卡交易;二是客户可在转账电话上凭支付密码免费查询各家商业银行发行的银行卡余额;三是支持“百福卡”客户刷卡消费、查询账户余额、修改密码,转账电话所捆绑的“百福卡”(或活期账户)还可免刷卡“一键”查询余额;四是可帮助客户将各家商业银行银联标准借记卡上的款项实时自助地转入“百福卡”;五是支持批发、零售商户受理各家商业银行发行的银行卡轻松刷卡消费支付,替代传统POS功能;六是支持农村生产加工企业迅速转账收取货款,避免清点大量现金和假钞风险;七是支持企事业单位办理工资发放、差旅预借、费用报账等财务收支,减轻企业财务人员收付现金的工作量;八是方便大中院校、通讯、医疗、交通、保险、税务、财政等单位刷卡收取公共事业费用,为城乡金融一体化注入强劲活力。转账电话推出后深受广大客户欢迎,仅三个月就安装转账电话857台。

(四)联结各种“结算通道”,让农民享受到现代金融服务

为进一步改进农村结算手段,全省农村信用社以网络系统为平台,以“百福卡”为载体,积极联通各种现代结算渠道。开通了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和小额批量支付系统,有效解决了跨行结算问题;开通了同城实时清算系统,解决了同城结算难题;接入全国农信银信息系统,开通了银行汇票业务,解决了全国各省市农村信用社之间的结算问题;实现“百福卡”与中国银联的对接,在城乡布设了228台ATM机,现代金融服务自助终端开始进入农村。如今,农民只需花几秒钟就可以实现跨行、跨区域交易、汇兑。便捷的金融手段加速了城乡资金流动,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建立以价值创造为中心的信贷、财务、客户等管理信息系统,以信息化手段提升农村信用社管理水平

省联社成立后,在深入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确立了全省农村信用社信息化建设的系统思路:一是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信息系统(包括核心业务系统和客户服务系统),打造省内数据大集中、与人民银行现代支付网络、中国银联等各类网络联通,具有强大的业务交易、结算和管理功能,最安全、有效、便捷的客户服务的业务网络系统,使业务操作、客户服务建立在信息化手段之上。二是建立以价值创造为中心的管理信息系统,使农村信用社有效的客户管理、风险管理、财务管理及组织行为管理建立在强大的信息技术基础之上,全面提升农村信用社综合管理水平和持续发展能力。重点是依托信息网络系统,形成客户管理中心、风险管理中心、利润管理中心和行为管理中心“四个中心”。客户管理中心:主要是解决如何识别客户,对客户进行分层分类;如何评价客户,掌握客户的依存度、贡献度、迁徙度等情况;如何分析服务客户的成本效益,比较哪些是最佳客户,哪些客户对企业贡献大;如何在识别、评价的基础上巩固、维护好客户,争取新的客户,不断拓展市场。风险管理中心:主要是针对各类业务风险因素,以信息化手段有效解决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管理等一系列风险管理问题,包括信贷风险管理、负债风险管理、中间业务风险管理、资金业务风险管理、计算机系统风险管理、突发事件的预警和处置等,使各类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利润管理中心:通过信息化手段识别、监测和控制农村信用社经营状态,对成本和费用进行监测、分析和控制,对资本、资产进行管理,最终实现农村信用社及社员的效益最大化。行为管理中心: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化技术,对员工管理、干部管理、机构管理、分配管理、绩效管理、安全管理、员工培训和办公自动化管理等方面进行信息化管理,全面提升管理效率。

围绕以上“四个中心”,江西省联社全面展开了信贷管理、客户管理、财务管理和行为管理四个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2007年3月,集“数据、管理、分析”三大功能于一体的信贷管理信息系统全面上线运行,主要包括客户信息、贷款流程控制、业务后续管理、综合统计查询、与其他系统接口和公共管理六大功能模块,使贷款发放、贷款管理、风险提示全部实现信息化操作,既方便了广大客户办理贷款业务,又提高了信贷风险识别、控制和管理的水平。2008年3月,客户管理信息系统已在全省67个县级联社上线运行,包括宏观分析、客户分析、产品分析、渠道分析、绩效分析、经营简报六大板块,为客户管理、产品管理、渠道管理、员工绩效考核等经营行为提供可量化的信息依据。2010年10月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开通。四大系统建成之日,将是农村信用社管理手段得到根本性提升之时。

江西省农村信用社信息化建设虽然历经三年多的艰难探索,并取得了初步的显著成效,但由于起步较晚,加上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管理基础薄弱、科技人才缺乏等众多因素,目前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与信息手段日趋完善的商业银行相比,在信息安全管理、应急处理能力等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在新的起点上,将按照既定的信息化建设思路,以系统创新的理念,全面提升信息化建设效果,真正实现以信息化助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