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城乡一体化机理

城乡一体化机理

时间:2022-03-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城乡发展的目标是城乡一体化,实现城乡一体化,必须研究城乡一体化机理和内容,实行可持续发展。(一)城乡一体化机理城镇与乡村(区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城镇郊区,也应发展菜、奶,以保证城镇吃到新鲜食品。要在城镇、乡村统一整体中合理分布人口,避免过分集中、过分分散。即城镇与其吸引辐射的乡村应统一管理。
城乡一体化机理_中国市县区发展研究

我国城乡发展的目标是城乡一体化,实现城乡一体化,必须研究城乡一体化机理和内容,实行可持续发展。

(一)城乡一体化机理

城镇与乡村(区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城镇是乡村(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乡村(区域)是城镇的基础。

城镇是乡村(区域)的中心一一管理中心、工业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交通中心、信息中心、文化科技教育卫生中心、居住中心、人口中心、污染中心。城镇具有高度聚集有行政管理结构工业、商品及其贸易流通机构和设施,有资金和银行、交通枢纽、信息传递设施(邮电等)、文化科技教育卫生机构和设施、居住建筑、人口,由于有聚集的工业、人口、交通,它们排放大量的污染物使城镇也成为污染中心。离开了城镇的中心(除污染中心外)作用,乡镇就难以发展、生存。

乡村(区域)是城镇的基础。它为城镇提供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生产原料(如棉花、麻、毛、皮、木材、各各种矿产)、生活资料(如粮、棉、油、肉、奶、蛋、果、菜等)、能源(水电、煤炭、石油等)、工业品市场(农机市场、农药市场,化肥市场、纺织服装市场、家电市场等)、劳动力等,乡村(区域)不仅是城镇资源(包括水)的供应地,也是城镇污染的扩散地,城镇排出的污水、废气、废渣要在广大的农村(区域)一}中扩散、净化,否则封闭的城镇就不能生存、发展

由于城镇与乡村(区域)本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叮分割的整体,二者的关系是局部——中心与整体——(区域)基础的关系,因此,无论是取得最大的城乡整体发展效益,还是为了取得城镇发展的最大效益或为了取得乡村发展的最大效益,都应该、都必须实行城乡一体化,即城镇与区域一体化。亦称城乡(区域)融合。

城乡一体化的核心,是城乡协调。包括分工、协作、分工巾有协作,协作中有分工,分工是为了协作,协作促进分L城镇的分工主要是发展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乡村的分工主要是第一产业(农业)。如果没有这样分工,则影响城乡的整体效益。如各村也发展第二产业,利用棉花原料建棉纺织厂,则会使城市的棉纺织厂因缺原料而闲置;乡村棉纺织厂则因缺乏技术、经济效益不佳,结果城乡整体效益不佳。分工中有协作,乡村第一产业与城镇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协作,如城镇建设了大棉纺织厂,所在区域乡村则应广种棉花,棉花能满足棉纺织厂的需求。反过来,乡村种了棉花,城镇则应发展棉纺织厂,其规模也应与产量对应;乡村需要A种农药、I3种化肥、(:种农机,城镇则应生产A种农药、I3种化肥、(:种涉农机;或商业部门采购、销售A种农药、I3种化肥。C种农机。农产品初级加工工业、小型商业网点也应该在乡村发展。城镇郊区,也应发展菜、奶,以保证城镇吃到新鲜食品。只有这样合理的分工协作,才能使城镇、乡村、城乡整体效益最佳。

(二)城乡一体忧内容

城乡一体化,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内容:产业一体化、人口一体化、生态一体化、空间一体化、管理一体化。

1:城乡产业一体化。产业指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包括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城乡产业一体化中,重点是城市与乡村互为市场、互为原料(包括生产、生产资料)地、相互服务,形成统一的经济网络。主要是:

第一,城镇第二产业与乡村第一产业一体化,即工农一体化,工农结合。城镇第二产业要利用乡村第一产业产品(食、棉、油、麻、线、茶、皮、毛、林、果等)为原料发展生产,满足乡村市场需要即农业生产的需求,生产农机、农药、化肥等,占领乡村市场,向乡村传递技术人才。乡村第一产业要利用、满足城市市场,根据城镇第二产业布局生产,以满足城镇人民生产需求。

第二,城镇第二产业与乡村第二产业一体化。城镇发展高、中技术工业,深、中加工,高、中增值,乡村工业发展中、初技术工业,中、初加工,中、低增值,城镇不断向乡村工业传递技术、人才,乡村不断为城镇工业提供服务,或实现一条龙生产,如汽车工业,城镇生产整机、主机,乡村生产配件;纺织工业,城镇发展印染、织布、精纺、中纺,乡村发展粗纺、轧花初加工。

第三,城镇第三产业与乡村第一、二、三产业一体化。城镇商贸要满足乡村第一产业需求,及时供应农机、农药、化肥、种子,占领农村市场,取得商业效益;城镇商贸要满足乡村工业生产需求,供应生产设备,销售乡村工业产品,使之走向市场;城镇商贸、服务与乡村商贸服务一体,城乡交通一体,形成统一网络,搞活流通、服务,占领乡村大市场,促进生产方便生活。

2、城乡人口一体化。要在城镇、乡村统一整体中合理分布人口,避免过分集中、过分分散。控制、分散大城市人口,避免“城市病”。乡村则要小城镇化,将过分分散的人口适当集中。要打开城乡大门,搞活、放宽管理,使人口合理流动、合理分布。人口一体化,包括劳动一体化,乡村剩余劳动力要合理、通畅地流向城镇——主要是县级小城镇,服务城镇建设,促进城镇化发展。城镇过分集中的技术人才,也应向乡村流动,实现人才价值,促进乡村建设。

3、城乡生态一体化。即生态系统一体化,这里包括人在内的生态系统、城镇人口过分集中,排放污染物集中、过多,生物少、自净能力差,环境质量差,因而出现“城镇病”——人口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污染、供应不足。乡村则相反,人口稀疏、排放污染物分散、少、生物多,净化能力强,环境质量好。要解决生态系统中的城镇病,必须将城镇与乡村统一考虑,城乡生态一体化。主要是分散城镇人口、城镇工业到乡村;增加城镇中的生物、田园,将乡村引入城镇;污染物处理,城乡统一考虑。一方面城镇不得不将污染物排放到净化能力强的乡村,另一方面,也必须在净化范围内,不能污染乡村。此外,在防洪等灾害方面,乡村要服务于城镇。为了保护城镇生态,使城镇有一个好环境,为了在节假日城镇人有绝色游乐地,城镇周围必须有绿带。

4、城乡空间一体化。即城镇、乡村空间布局一体化。城镇要合理分布在乡村(区域)中,使城镇接受乡村,乡村接受城镇,-在二者过渡地带——城镇边缘,融为一体。总之,要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城乡系统。

5、城乡管理一体化。即城镇与其吸引辐射的乡村应统一管理。管理一体化,最主要,最重要的是行政管理一体化,市管县、县管乡镇、镇管村即是管理一体化。其次,城镇经济联合体,也是一种管理一体化。管理一体化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手段。

(三)城乡一体化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指即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主要是在保护环境下的发展,其机理是区域自然——经济社会生态系统的协调。

城乡一体化,可使城镇(中心)与乡村(区域)协调,工业与农业协调,集中与分散协调,生产、生活与保护环境协调,近期发展与远期发展协调,当代发展与后代发展协调,使整个空间(区域)协调,总之可使整个区域——自然经济生态系统协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之一,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之一。

(作者:汩罗市建设局高级政工师 马国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