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克思对斯密有关论述的扬弃

马克思对斯密有关论述的扬弃

时间:2022-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上述可以看到,斯密对四个时期物价进行分析所用的资料,充分说明物价无论是陡然上升、大体持平,还是趋于下降,都和美洲白银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有关,这就充分证实以劳动价值理论为基础的货币理论的正确性;尽管他没有完全自觉地以这一点来说明问题,有时还陷入货币数量论。马克思对斯密的论述审慎地加以扬弃。对于这种片面性,马克思予以纠正。马克思无疑是正确的。从对问题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斯密和马克思在货币理论上有分歧。

4.马克思对斯密有关论述的扬弃

从上述可以看到,斯密对四个时期物价进行分析所用的资料,充分说明物价无论是陡然上升、大体持平,还是趋于下降,都和美洲白银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有关,这就充分证实以劳动价值理论为基础的货币理论的正确性;尽管他没有完全自觉地以这一点来说明问题,有时还陷入货币数量论。马克思对斯密的论述审慎地加以扬弃。其中最重要的是说明,美洲廉价白银输入欧洲,最初几十年为什么没有引起物价上涨?因为这一问题,对货币数量论固然是一个否定,但对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货币理论似乎也是一个难题。

关于美洲银矿发现后,半个多世纪欧洲物价不受影响,斯密的说明是有片面性的。这就是只谈美洲将白银输到欧洲换取货物,不谈欧洲将货物输到美洲换取白银(这使欧洲输出到北美的商品价格提高,反过来影响欧洲物价),并且这样输出到欧洲的白银,究竟是货币还是商品,也不清楚。此外,这样一来,美洲输出白银到欧洲,被这些白银换取的货物的价格,按他的说法,固然会逐渐上涨,而不被换取那些货物的价格似乎就不受影响,或者说就在斯密视野之外。总之,无法统一说明欧洲出口和国内物价一般变动问题。

对于这种片面性,马克思予以纠正。他指出:欧洲最初“实际上只有这样的出口商品的价格是提高了,这些商品同金银交换时,是把金银当作商品,而不是当作流通手段。这些商品用价值降低了的金银来估计,而一切其他商品则继续以金银的原来生产费用为标准用金银来估计自己的交换价值,对比起来,前者的价格是提高了。这种在同一个国家里对商品交换价值的双重计算当然只能是暂时的;用金或银表示的各种价格必然会按照交换价值本身所决定的比例彼此拉平,于是一切商品的交换价值最终都会按照货币材料的新价值来估计。……在资产阶级生产还不很发达的时期,这种拉平的过程进行得极其缓慢,经历了很长的时期,而且无论如何赶不上流通中现金的增加。最近关于16世纪商品价格变动的批判性的研究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并且说:“休谟也承认这一过程是缓慢地进行的,虽然这并不符合他的原理。”[12]因为按照他的货币数量论,就应立即引起物价上涨。

我们看到在说明“价格革命”的起因方面,马克思和斯密虽有相同之处,这就是都以白银价值的降低来说明物价上涨;但是,作为货币的白银的价值,由哪一种生产条件决定,两人的看法是不同的。我们已看到,斯密认为由最丰饶的波托西银矿的条件决定,至少是不自觉地认为,如果这个矿后来变得没有原来那么丰饶了,那么在这之前,是由它的生产条件决定,总之,他不认为矿产品的价值是由劣等的生产条件决定。马克思则认为,矿产品和农产品一样,其价值由劣等的生产条件决定。因为丰饶矿山,正如优良土地一样,不能由资本创造,这和工厂不同。马克思无疑是正确的。这样,美洲丰饶银矿的开采,尽管产银很多,但只要原来最劣等的银矿继续经营,由它决定的白银的价值就不因此而变化,这样物价是不会上涨的。这时美洲丰饶银矿得到的超额利润,就转化为级差地租,转归矿山所在的土地所有者。所以“价格革命”的发生,在理论上必然是由于富矿产银很多促使某些劣矿退出生产,而决定白银价值的是那些比原来劣矿稍好一些的矿山,也就是新的劣矿,这样白银的价值就较前降低了。历史事实正是这样。马克思特别指出,在16世纪和17世纪,不仅金银的数量增加,同时它们的生产费用也是减少了的,休谟从欧洲矿山的停止开采上看到这是事实。由于劣矿退出生产,白银价值下降,美洲富矿的超额利润减少,级差地租减少,这就表现为矿山交纳的赋税税率降低,而矿山经营者仍得到平均利润。

现在谈一谈美洲富矿随着开采的深入,生产费用增加的进一步发展,与白银价值变动之关系的问题。从对问题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斯密和马克思在货币理论上有分歧。斯密认为,生产费用的增加,就导致减税,两者成正比,而“减税的结果,以前因不堪重税而中止开采的矿山,现在也许会再行开掘。这样,每年上市的银量,一定要增加若干,而一定数量银的价值,也一定要低落若干”。[13]这是用从前停产的劣矿再进入生产使银的产量增加,而不是用这样会产生新的劣矿,而以新劣矿的生产条件相对提高,来说明白银的价值应该下跌。马克思不是这样。他认为,富矿生产费用逐渐增加到某种程度就成为劣矿,如果原来停止生产的劣矿因此而再行开采,白银价值就由新的最劣的生产条件决定。这情况很复杂。如果新的劣矿比老的更劣,白银的价值就要上升,物价应下降。只有发现了更丰饶的新矿,产量大增,劣矿又退出生产,由比原来劣等稍好的银矿(新的劣矿)的生产条件决定白银的价值,银价才下落。这个情况同美洲最初发现丰饶银矿引起银价下跌相同。很明显,斯密这里论述的是货币数量论。

【注释】

[1][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第187页。

[2]李达:《货币学概论》,三联书店1950年版,第193页。

[3][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第184—186页。

[4][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第181页。

[5]同上书,第230页。

[6]同上书,第185页。

[7][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第185—187页。

[8]同上书,第206页。

[9]同上书,第191页。

[10][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第193页。

[11][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第194页。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151页及注①。

[13][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第206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