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建预警系统的建议

重建预警系统的建议

时间:2022-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东南亚金融危机,暴露了IMF在预测和防范危机这个最重要的环节上,它的预警功能和风险监控制度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如何进一步完善其预警系统就成了这次变革的重要内容。1.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变事后救援为事前预防。IMF不仅要建立全球性的风险防范体系,而且要帮助成员国建立内控机制,使风险防范建立在双层预警系统的基础上。3.构筑全球性或地区性的国际金融风险预警和防范体系。

三、重建IMF预警系统的建议

在每次危机结束后,如何防范危机的发生,如何有效地解决危机,都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反思的问题。东南亚金融危机,暴露了IMF在预测和防范危机这个最重要的环节上,它的预警功能和风险监控制度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近年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遭受到越来越多的指责,要求对它进行改革的呼声此起彼伏。甚至有人建议讨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目前,IMF面临着自成立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变革。如何进一步完善其预警系统就成了这次变革的重要内容。具体来说,IMF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和调整:

(一)加强危机预防功能

长期以来,IMF监管措施侧重点主要在于事后补救,预防方面明显不足,因此基金组织要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维持国际货币体系稳定,防范金融危机上来。要树立长、短期目标,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

1.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变事后救援为事前预防。IMF要根据成员国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比如,经济增长率、短期外债率、通货膨胀率利率汇率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银行呆坏账率、短期资金流动速度等指标建立数据模型,提出可供成员国参考的警戒线。根据这些数据和模型建立一整套防范金融危机的预警系统,包括预测系统、抵御系统、监控系统等。变IMF在防范金融危机和金融风险上的被动局面——事后救援为事前预防、事中救援、事后监控,并以事前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应该指出,由于各国国情不同、经济结构不同,因此在建立预警指标体系的同时,还应考虑不同指标的选择和权重问题。对于不同国家同一指标重要程度不同,对同一国家不同指标的权重不同。例如,外债指标对基础雄厚、经济发展走势稳定的美国来说,显得无足轻重;而对墨西哥、泰国等发展中国家来说则举足轻重。因此,确定预警指标的同时,更要区分不同国家选择、取舍不同的指标,给予不同的权重,建立相应的预警指标体系,才能对实际工作有所指导,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出现发出警报,减少损失。

2.重视经济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提高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IMF要更多地使用金融市场各类数据来监督各项事态的进展情况,制定更为严格的规定,要求成员国家定期及时地向基金组织报告各项重要的经济指标,以判断对国际金融市场可能造成的影响,必要时提出调整意见,以防不测。应进一步完善《特别信息披露标准》,例如,提供中央银行的远期交易、有关短期债务流动和风险程度的信息资料等。只有提高信息服务质量,才能使投资者的决策更为合理,政府的政策更为有效。与此同时,提高信息的使用效率也是至关重要的。这就需要在IMF的日常监督过程中对信息资料进行细致周密的分析研究,提高对危险信号的敏感度。

3.帮助成员国强化内控机制,建立自我约束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IMF不仅要建立全球性的风险防范体系,而且要帮助成员国建立内控机制,使风险防范建立在双层预警系统的基础上。要对成员国定期进行检测分析,提供技术援助和人员培训。引导成员国适度开放资本市场,调整经济结构,克服经济中的泡沫成分,合理推进货币自由兑换进程,促进金融改革和对外开放。

(二)强化对成员国银行体系的监管

根据IMF的报告,在过去的15年里,2/3的成员国的银行体系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在20世纪80年代,各国投入巨额财政资金以挽救深陷困境的银行业。美国为解决储蓄和贷款危机花费了GDP的3%,而智利损失了GDP的30%。这些财政成本表明银行危机正消耗着巨额国内资源,成为一国金融体系最大的不稳定因素。这次日本金融危机主要就是由日本金融制度本身存在的许多问题特别是巨额银行呆坏账引起的。由于历史和经济发展水平方面的原因,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的银行体系和金融监管制度都还很不完善,在国内经济形势和国际经济环境发生变化时,有的国家简直不堪一击。在1997年7月的IMF和世界银行年会上,亚洲各国普遍接受了《巴塞尔协议》及最新公布的《银行业有效监管的核心原则》,表现了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的强烈愿望。IMF也必须从危机中吸取教训,与世界银行和其他国际性、区域性金融组织一道强化对各国银行体系的监管。除目前要求成员国按照巴塞尔委员会的标准规范银行业发展外,还应利用其在国际金融监管的核心地位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

(三)建立一套防范投机资本的机制

金融自由化为国际短期资本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快速流动,为其冲击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提供了越来越大的空间,是国际金融动荡的重要原因。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当今全球有近2万亿美元的游资可以在国际市场上兴风作浪,利用各国经济政治上的漏洞和缺陷冲击别国货币,给一些国家带来灾难性损失。实际上,亚洲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和危机的导火索就是投机资本。IMF一贯鼓励成员国开放国内资本市场,但事实证明,如果它不能对国际投机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管,就无法保证今后此类金融危机不会重演,同时其预警系统也无法发挥其正常的功能。因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应与各成员国一起对外国资本进行管制,以便各国经济在稳定的金融环境中发展。

IMF可在以下两个方面加强对国际投机资本的监控:

1.帮助成员国谨慎、有序地开放资本市场。东南亚金融危机表明:一个国家如果条件不成熟便开放资本项目,会大大地增加市场风险,从而成为国际游资冲击的对象。资本市场的开放应谨慎和有序,应该有较好的宏观经济环境、有效的汇率政策和完善的国内金融体系作后盾。尽管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不会因某些地区发生金融危机而逆转,但各成员国应采取怎样的方式、选择什么样的时机以及在什么样的宏观经济环境下走向开放,IMF应当协同各成员国慎重地予以抉择。

2.控制投机资本大规模地集中炒作。要加强对国际资本特别是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管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可以对资本流动的数量、时间、范围进行一系列规定和限制,防止投机资本的规模性、短时期、大幅度流动。目前发达国家已开始着手制定法规对类似对冲基金的投机资本活动加以约束,并要求其定期公布有关的买卖信息。发展中国家更应加强流入资本的管理,尤其要限制对冲基金的活动,以保证国际资本自由有序流动,保证发展中国家免受或少受国际炒家的冲击。IMF可以把成员国提供的这类信息加以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控制那些大规模的集中炒作,以保护所有成员国的经济安全。

3.构筑全球性或地区性的国际金融风险预警和防范体系。要保证国际资本流动自由而有序,除了规范国际金融运行的一般行为外,还要制定监督国际资本投机的规则。这一职能可以赋予IMF,由其负责监控国际金融市场的过度投机,以免金融危机的发生,并且帮助可能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和地区及时解决经济发展和金融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也就是说,通过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构筑全球性或地区性的国际金融风险预警和防范体系。只有这样,国际资本的流动才能既是自由的,又是有序的。

(四)增强IMF运作的透明度

IMF通常采用磋商、合议的工作方式,其进程和内容多不公开,很容易导致“黑箱操作”,进而影响到IMF决策的公信力。然而,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必然要求经济决策的高度透明。在2001年的国际货币金融委员会春季会议上,IMF的执行董事也认为多听一听来自成员国的政治领导和民间团体的各种声音有助于IMF更好地了解成员国出现的问题以及他们的需求,更好地为他们设计援助计划方案,公开化、透明性作为一种“文化”在IMF的运作中得到进一步发扬是十分关键的。同时,增强IMF运作的透明度也符合国际上广大人士的意愿。例如,巴西在接受IMF援助时,欢迎IMF将其出台的政策建议公开化,许多方面对此举均表示赞赏。

加强IMF运作的透明度,主要可以着眼于以下两点:第一,在合理适当程度上公开IMF与成员国的谈判、作出决策的依据及所达成的协议,这不仅有利于巩固IMF的决策立场,还有助于实现决策的公正有效性。第二,对成员国的危机情况考察或经济政策评价方面,应有一个透明度较高的进程和统一的权威性规则标准,惟有如此,IMF评估报告才能具有相当的可靠性和指导意义。

近几年来,IMF已采取了一些提高其内部运作透明度的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