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维拉科查的脚印

维拉科查的脚印

时间:2022-0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里被视作印加文明之神维拉科查来到地球的地方。维拉科查正是在这里开始了其向该地区的人们传播文明的旅程。2004年4月,我有幸能乘着可爱的单向列车沿着维拉科查的脚印前行。维拉科查的传说以及他如何“行走”于圣谷的故事,带领我们直面印加文明之谜。在奥兰泰坦博,被认为是维拉科查的人类形象能够清楚地被识别出来。
维拉科查的脚印_远古外星人如果

秘鲁被认为是印加文明的摇篮,西班牙人把印加文明称为“恶魔的”文明。直到最近,印加文明仍然被认为是原始的文明。(在西欧,学校课程通常不包括印加文明。)冯•丹尼肯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这个核心问题:如果印加文明是原始的或愚蠢的,那么他们又如何能够建造如此错综复杂的建筑呢?比如萨克塞华曼古堡(Sacsayhuaman)或是奥兰泰坦博(Ollantaytambo)。在萨克塞华曼古堡中有些石头重达361吨,这两座复杂的建筑物处在高海拔地区,现代游客即使轻装前行都会感到呼吸困难,更不要说拖动如此重量的巨石块了。

萨克塞华曼遗址坐落在库斯科以北。这里有着壮观的巨石,这些巨石的各面形状各不相同,但却能完美地整合在一起。这种技术是必须的,因为该地区经常发生大地震。印加文明的施工技术被证明能够抵抗这些大地震,而其它建筑物则不能。

40年之后,人们才清楚认识到印加文明并不落后。显然,印加文明是建立在他们祖先所拥有的数个世纪的知识基础之上的。他们的祖先分布在全球,他们是最后一批原住民统治者,世代都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尽管如此,他们的文明究竟代表着什么,这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还未得到解答。为数不多的几位秘鲁考古学家以及一些来访的科学家们,承担着解答该问题的大部分工作,但是他们的结论还尚未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认知。

秘鲁圣谷发源于的的喀喀湖,穿越库斯科和奥兰泰坦博,到达马丘比丘(Macchu Picchu)以及其它地方。这是印加文明之神维拉科查走过的道路,也就是为什么该河谷如此神圣的原因。基于在各种各样的遗址中所发现的非凡的工程学特征,“外星干涉”这种说法是合乎情理的。

的的喀喀湖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可航行湖泊。这里被视作印加文明之神维拉科查来到地球的地方。的的喀喀湖的边界处有一些壮观的考古遗址,尤以蒂亚瓦纳科遗址和普玛彭古遗址最为出名。

在努力探索印加文明的过程中,出现了两位重要人物——费尔南多•萨拉查(Fernando Salazar)和埃德加•埃洛列塔•萨拉查(Edgar Elorrieta Salazar)。他们直截了当地提出,印加文明把某个地区看作是他们文明的核心。这个地区就是“圣谷”(Sacred Valley),之所以神圣,是因为该地区同神息息相关。

圣谷始于的的喀喀湖附近的玻利维亚高原,延伸至库斯科(字面意思就是印加世界的“肚脐”)和马丘•比丘。马丘•比丘这个流传久远的印加建筑于1911年被海勒姆•宾厄姆(Hiram Bingham)发现。的的喀喀湖湖位于海拔1.2万英尺的地方,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可航行湖泊。在的的喀喀湖中的一个岛上——太阳岛——根据印加传说,创造神维拉科查来到了地球之上。维拉科查正是在这里开始了其向该地区的人们传播文明的旅程。

奥兰泰坦博的海拔之高,让人难以相信居然能用如此巨大的石头来建造神庙群。据推测,其选址是基于山上存在的某种神圣特征而定的。在山上可以俯瞰该遗址:山坡上呈现出一张脸,这张脸就是维拉科查神的脸。

2004年4月,我有幸能乘着可爱的单向列车沿着维拉科查的脚印前行。该列车途经世界上最美丽的风景区。的的喀喀湖海拔非常高,人们在此行走会感到呼吸困难。该河谷正是从这里延伸至海拔11155英尺的库斯科和9186英尺的马丘•比丘。维拉科查从这个地方继续他的旅程,从东南到西北,直到他到达太平洋,然后销声匿迹。至此,他的任务圆满完成。

维拉科查的传说以及他如何“行走”于圣谷的故事,带领我们直面印加文明之谜。我们如今在奥兰泰坦博或库斯科看到的建筑遗址就是创造神走过的“圣道”的石头遗迹。

俯瞰奥兰泰坦博神庙山,山坡上明显地呈现出一张面孔,这张面孔让人联想到印加文明之神维拉科查。从秘鲁发现的一些古代建筑中所采用的非凡工程技术来看,这些建筑的建造者们所使用技术的神圣起源不可忽视。

在奥兰泰坦博,被认为是维拉科查的人类形象能够清楚地被识别出来。这座山俯瞰着这个建筑群。萨拉查兄弟进一步指出,奥兰泰坦博的神庙同那座山上的某些峡谷在同一直线上,这种排列同历法上的重要日出事件吻合。这座建筑群有许多巨石,尤其是所谓的“六巨石墙”(Wall of the Six Monoliths)。此墙如其名:由六块独立的巨石组成,不过它是未完工的。虽然这个地区是“神庙山”(Temple Hill)的主体建筑区,但因其建造过程中使用了巨石,所以通常被视为“堡垒”(Fortress)。该神庙的某些部分在修建过程中使用了红色斑岩(粉红色花岗岩)大卵石,开采这种极为坚硬的石头的采石场位于2.5英里之外的地方。在圣谷的另一边,乌鲁班巴河(Urubamba River)流经此地。用这种方式阐明其位置或许听起来并无什么吸引人之处,但如果你站在堡垒上,望向这些石头起源的方向,就会感觉那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圣谷很深,山的海拔很高——约9000英尺。A.海特(A.Hyatt)和鲁思•维里尔(Ruth Verrill)在著作《美洲远古文明》(America’s Ancient Civilization)中概括了这些谜团:“这些巨石是如何从数英里之外的采石场被运送到山顶的?它们是如何被切割和安装的?它们是如何被抬起放到恰当位置的?无人能知,甚至无人能猜想。考古学家和科学家们让我们相信,这种质量巨大的坚硬安山岩石是借助石头或青铜工具被切割下来,并被刨平打磨光滑。这种解释十分荒谬可笑,甚至不值得深思。没有人在任何地方发现过任何石头工具或器具,能够切割或凿开这种安山岩石,从未有过任何青铜工具在石头上面留下任何痕迹。”

屹立在奥兰泰坦博的维拉科查的石头面孔是一个关键,它解答了为何要在此安放如此巨大的石头。他的面孔表明,创造神仍在此注视着他的子民。就在绝大多数注意力都集中在神庙山的巨石块上之时,萨拉查兄弟发现,在圣谷下面,日出的第一缕光线照射在所谓的“黎明之屋”(House of Dawn)——帕卡里坦普(Pacaritanpu)。众神就是在这个地方成为了“上帝”。这座建筑物现在已很难辨认了,除非从“恰当的视角”来看。晃眼一看,那里只不过是河流附近的一片开垦田地。虽然起源于印加文明时期,但是几乎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再看一次,就会发现整片田地勾勒出一幅巨大的金字塔图形,这种两维结构被看作是三维金字塔。并且,这并不仅仅是视角把戏,因为这个地点就是太阳光照在地上的位置,一个石头结构清楚地表明了这个位置。

在印加文明的建筑结构中,这种难以察觉的图形并不罕见。印加文明在其它地方也使用同样的技术——通常是在进行城市规划的时候。萨拉查兄弟在山上以及马丘•比丘的设计中识别出了各种各样的动物图案。把中心城市库斯科巧妙地设计成美洲狮的形象,美洲狮是一种皇家动物。许多建筑式样都采用了天然图案的混合,它们被人类的干预放大——“突出”,通常是开垦具有某种特定形状的田地。

与某种宗教有关的布局突出了印加文明的城市规划,这种观点并非新解。耶稣会神父博纳布•科波(Bernabe Cobo)在其著作《新世界史》The History of the New World)(1653)中提到了库斯科的“ce¬ques”(线条)。“华卡”(wak’as)——神庙——就位于这些线条之上,当地人崇拜这些线条。这些线条被认为是圣道,类似在纳斯卡地区发现的直线。科波描述了这些线条如何从太阳神庙朝着四周辐散开去,太阳神庙位于古印加文明首都的中心。这些是看不见的线条,只有在华卡的排列中才能显现出来。这些线条辐射到恰当角度之上的两条线中间,正好把该城市分成了四个区域,然后一直向外延伸到印加文明帝国。这就是该帝国名字的由来:四方帝国(Tawantinsuyu),字面意思就是“地球之四区”(Four Quarters of the Earth)。

1911年发现了马丘比丘,自此,马丘比丘的美丽和壮观让其成为了必到的旅游圣地。虽然在该建筑群中所使用的石头并没有秘鲁其它地方所使用的大,但其所在地让它成为了一个神圣图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该神圣图案涉及印加文明之神维拉科查的旅程。

库斯科曾经是印加文明的都城,其最初的盖丘亚语(Quechua)名字是“Qosqo”,意思是“肚脐”。这里有着南美洲给人印象最深刻的砌石,多米尼加修道院(Dominican Priory)和圣多明各教堂(Church of Santo Domingo)就建于这座令人印象深刻的太阳神庙(Coricancha)之上,其目的是为了阻止当地人继续崇拜维拉科查。西班牙人来到库斯科,他们看到太阳神庙中居住着4000名祭司。这些祭司日以继夜地举行着仪式。如今已没有留下什么太阳神庙的遗迹,但所剩下的还是能够展现其曾经的威严。花岗岩墙体曾经覆盖着700多块纯金,每块纯金都在4.5磅左右。院中到处都是实物大小的动物雕刻,还有一片玉米地,所有这一切都是用纯金打造而成的,甚至太阳神庙地面也铺上了一层纯金。一个巨大的纯金打造的太阳雕塑迎面向着冉冉升起的太阳,这个太阳雕塑装饰着绿宝石和其它种类的宝石。在太阳神庙的中央就是真正的肚脐——库斯科•卡拉•乌鲁米(Cuzco Cara Urumi),即“暴露的肚脐石”。这是一个八边形的石头箱子,覆盖着120磅的纯金。

生活在秘鲁的前印加文明人所打造的非凡石雕艺术随处可见。其中更有趣、更易到达的遗址就是印加文明都城库斯科“肚脐”的太阳神庙四周的街道。

如同奥兰泰坦博一样,太阳神庙的真正神奇之处在于那里的花岗岩巨石。1950年5月21日一场大地震严重损毁了库斯科当地的建筑。这些源自殖民时代的建筑物受到了影响,但这座城市的印加文明建筑则在地震中幸存了下来。刚开始,人们认为大地震之后,许多古印加文明的城墙会消失,但事实上,地震却把太阳神庙最初的花岗岩挡土墙展示了出来。在太阳神庙四周的街道上还呈现出这些坚韧的石头。石头墙体的较低处是由整块巨石组成的,有着复杂的角,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抗震,城墙的顶端则是一些较小的石头。这里的考古学家们效仿他们在巴勒贝克的同事们的工作:他们淡化了两层石头之间的巨大差异,声称两层石头都是印加文明的杰作。显而易见,太阳神庙周围的城墙证明,这当中涉及到两种不同的建筑技术。其地基表明,不论是谁修建了它们,都拥有先进的工程技术知识,而这种知识显然在修建上层石头时已经遗失。

西班牙殖民者发现印加文明都城库斯科的太阳神庙后,剥去了太阳神庙墙上的所有金子。虽然仅存为数不多的神庙遗迹,但太阳神庙所揭示的伟大建筑工艺已经足够让人叹服。

实施这些大型建筑工程项目的一个原因是:这是维拉科查走过的道路。现代研究考察了与维拉科查相关的神话以及维尔卡玛育河和乌鲁班巴河圣谷的传说。他们得出结论,圣谷象征着银河,银河就是灵魂之道。库斯科坐落在两条河流中间,在银河的星图上,这就对等于人马座之北的“黑暗之门”,这道门被视作进入另一个世界的入口——实际上就是肚脐!

毫无疑问,这些激进的解释在被人们广泛接受之前是需要时间磨练的。当然,它们是世界范围内的现象,造物主来到地球,离开之时在地球上进行了雕刻创作。

他们的影响以及新方式在被考古学家改变并接受之前,会花费很长的时间。同时,游客们继续行走在维拉科查的圣道之上:许多人从蒂亚瓦纳科到库斯科,再继续到奥兰泰坦博,经过艰难的长途跋涉最终到达马丘•比丘。这条道路是游览最常用的道路,成千上万的人已经走过了这条道路,从最早的农民到印加文明的各位国王们——但据说,第一个行走此道的是维拉科查。

不过,鲜有游客会去参观蒂亚瓦纳科。作家伊格尔•维特科夫斯基(Igor Witkowski)把蒂亚瓦纳科描述为“打破一切常规的城市”。的确如此!其最有名的特征就是被称为“太阳之门”(the Gate of the Sun)的巨大石头建筑。建筑上面刻有维拉科查的图像,表明这座城市巍然不动地屹立在圣谷中。据说,这里就是维拉科查首次出现在地球的地方。

官方说法是,蒂亚瓦纳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而其鼎盛时期通常被认为是在公元1世纪。实际上,它是建在一片不毛之地上的,蒂亚瓦纳科人制定了农耕计划。他们首先把大型岩石搬到土地之上形成一个地基,然后铺上一层泥土防水。随后,他们再添加上一层碎石、沙子和土壤,从而形成可耕种的土地。然后又设计了一系列的灌溉水渠,装满水,这样农业就能为当地人提供粮食了。人们为了使这个区域成为聚居地,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这表明有充分的理由让他们这么做。否则,这些人为何不去那些更容易生存的地区生活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维拉科查。

在19世纪,法国人奥古斯塔斯•勒普朗根(Augustus LePlongeon)在蒂亚瓦纳科发现了海贝。他认为这座城市在大洪水毁灭地球之前一直是一座港口城市,而且很有可能坐落在海拔较低的地方。随后莫名其妙地,大洪水提升了整座山脉。紧接着,亚瑟•波斯南斯基(Arthur Posnansky)又声称,蒂亚瓦纳科是大洪水以前的产物,他把这座城市描述为地球上最古老的城市。波斯南斯基算出该城市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万年。波斯南斯基的阐释激起了许多大学教授的兴趣,包括波茨坦天文台(Astronomical Observatory of Potsdam)主任汉斯•鲁登道夫博士(Dr.Hans Ludendorff)。从1927年到1930年,这些学者们展开了为期3年的研究,最终得出结论,波斯南斯基的阐释是正确的。如今,科学家们指出,波斯南斯基又被证明是错误的。

勒普朗根和波斯南斯基并不是第一批赋予蒂亚瓦纳科这种卓越特征的人。编年史家佩德罗•德•西扎•德•利昂(Pedro de Cieza de Leon)询问当地居民是否是印加文明修建了蒂亚瓦纳科,他们“嘲笑这个问题,肯定地说蒂亚瓦纳科早在印加文明统治之前就已存在,而且……他们从他们的祖先那里听说,那里所见到的一切都是在一夜间突然出现的。”另一位西班牙游客补充说道,据他所掌握的信息,石头奇迹般地被抬起来,“伴随着喇叭声飞过空中”。

蒂亚瓦纳科遗址最神秘的是普玛•彭古。远古外星人理论的支持者们几乎一致认为,普玛•彭古遗址就是现有的最佳证据。其中一块建筑石块据估计重达440吨,其它的石块也在100吨到150吨之间。这些独立的巨石块中有许多都装有I字形的金属夹具。不过,并不是这些石块的尺寸让人们产生如此大的兴趣,而是石刻的精确度——达到了0.1毫米,大约相当于一张纸的厚度。每块石头都有立体边缘,这种轮廓清晰的边缘是我们使用现代的切割机器都达不到的。这里有许多复杂的石块,也就是所谓的H形状石块。这些H形状的石块有约80个面,而不是在普通石块上看到的六个面。这些精致的石块排除了手工制造的可能:每面都非常光滑,有同样的直径,而且平行。一块石头有一个精确的凹槽,凹槽有一个半椭圆形的横断面,这个横断面宽4.5毫米,长约1米。在横断面内28毫米处有一排洞,其直径稍微比凹槽的直径小。所有洞的直径都为4毫米,洞间深度的偏差不超过0.1毫米,这种精确度让人感到震惊。如今,只有极为精密的机械加工才能制成这样的石块。普玛•彭古遗址中的这些石头是用什么打造的呢?科学没有提供任何答案,普玛•彭古遗址仍不为人所知,这与印加文明中著名的蒂亚瓦纳科形成鲜明的对比。

普玛彭古是世界上最神秘莫测的遗址之一。这里的石头不仅尺寸大,而且还展现出极为复杂而精确的凿刻工艺,这种复杂性和精确性是普通工具所无法达到的,这需要能与我们最现代的设备媲美的机械。虽然我们可以在岩石上弄一些凿刻,但是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图案、沟渠、隧道和洞穴,要确定它们的用途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佩德罗•德•西扎•德•利昂是印加文明的编年史家,他在1553年写到了蒂亚瓦纳科。他指出,太阳就是从的的喀喀湖岛上升起来的。印加人说,从南方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白人,他能创造奇迹,他们把他叫做“造物主”(Maker)。他教导印加人要善良博爱,当他到了北方,北方的人们又把他叫做“的兹-维拉科查”(Tici- Viracocha)。后来,另一位白人出现了,他也能创造奇迹,人们把他称为维拉科查。但是在科查省(Cocha),当地人却想要用石头砸死他。他跪下来,抬头望向天空,就在那时,一团大火出现在天空,当地人争相逃命。维拉科查随后命令大火停止,但是火的热量已经烧焦了周围的石头,把石头变得轻如软木,这样一来,即使是最大的石块也能轻而易举地被抬起了。

伴随着维拉科查的传说,我们又听说了一位印加文明的神灵,人们对他的崇拜涉及到一些非常大的雕刻石头,我们还听说了一个能与世界上其它文明媲美的文明。无论我们把注意力转向何处,这些异常事物的共同点就是,它们是由外来生命创造的或是由他们引导创造的,这些外来生命拥有惊人的工具和技术。这就是所有现有证据推测出的结论。然而,科学却认为没什么有价值的证据,我们应该赶快抛弃,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一切都只是当地土著居民辛勤劳作的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