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企业收入是销售额还是利润

企业收入是销售额还是利润

时间:2022-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利润表又称为损益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期间生产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由于净利润的计算只有一个抵减步骤,所以称之为单步式利润表。这是利润表与资产负债表的最大不同。基本部分反映企业在报告期间的经营收支和盈亏形成的情况。利润表下面的文字是补充资料,这部分内容主要列示那些影响本期财务报表金额或未来经营活动,以及有助于报表使用者准确分析企业经营成果的事项。

第三章 读懂利润表

第一节 管理者为何要读懂利润表

利润表又称为损益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期间生产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利润表既反映了企业净利润的形成过程,又体现了利润的计算过程。

资产负债表相对,利润表是一张动态报表,反映的是企业一个时期的状况,它会告诉管理者企业利润的来龙去脉。

1.可以反映企业的盈利水平,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取得的各种收入、所发生的各种费用,以及生产经营所取得的最终成果,都可以通过利润表中有关项目集中地表现出来,可以使报表使用者清晰、全面地了解企业经营的好坏、企业利用所拥有的经济资源获取利润的能力,从而评价企业经营管理的成功程度和评价经营者的绩效。

2.可以预测企业在未来期间的发展趋势

编制的年度利润表中往往列示了上年度和本年度全年累计发生数资料,通过利润表提供的不同时期的比较数字,可以反映企业的盈利水平的变动、经营成果的发展趋势,以便报表使用者作出合理的决策。

对企业经营者来说,可以检查利润目标和计划的完成情况和变动趋势,从而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找出差距,最大可能地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而外部报表使用者可通过对损益表的分析,依据企业的盈利能力决定是否向企业提供借贷或进行投资以及借贷或投资的规模等。

3.可以分析企业的损益形成的原因

通过报表提供的明细资料并结合其他报表,还可以进一步掌握企业盈利或亏损的重要原因,综合反映利润的形成和分配情况、年末未分配利润的结余情况、企业的偿债能力及有关项目的周转效率等。

第二节 利润表的基本知识

1.利润表的基本形式

利润表是通过一定的表格形式来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会计报表的信息要求不完全相同,所以形成了不同格式的利润表。(1)单步式利润表。单步式利润表就是将当期所有收入列在一起,然后将当期所有的费用列在一起,两者相减得出当期净利润。由于净利润的计算只有一个抵减步骤,所以称之为单步式利润表。其具体的结构如表3-1所示。

单步式利润表的格式比较简单,报表使用者易于理解,能够较清楚地反映企业的全部收入总额和费用总额,同时对收入和费用一样重视。但是不能揭示利润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也不列示利润形成的主要环节和过程,不便于报表使用者进行具体分析,也不利于同行业之间和本企业前后不同时期之间相应项目的比较与分析。

(2)多步式利润表。多步式利润表是指分步骤、分性质将各项收入与费用进行配比,计算出各类损益,然后将其汇总计算出企业的利润总额。具体格式如表3-2所示。

多步式利润表弥补了单步式利润表的诸多不足,能详尽地反映出企业的净利润的形成步骤,准确地揭示企业净利润各个构成项目的内在联系,有利于报表使用者进行盈亏分析。

但多步式利润表编报较为复杂,且容易造成收入、成本的发生有一个先后顺序的错觉,实际上,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及各种费用等之间不存在发生和配比的先后问题。

表3- 1 利润表

表3- 2 利润表

2.利润表的结构

利润表的基本结构和资产负债表一样,也是由表头、基本部分和补充资料三部分组成。

(1)表头部分。在表头部分,除应正确列明报表名称、编制单位、计量单位和报表编号外,还应明确报表编制的期间。报表的编制日期,一般应填写某某月份、某某季度或某某年度。这是利润表与资产负债表的最大不同。

(2)基本部分。基本部分反映企业在报告期间的经营收支和盈亏形成的情况。这部分中各项目的金额栏都分别列示“本月数”、“本年累计数”两项,本月数是指当月的实际发生额,本年累计数则是从年初1月份起到编表报告期止的累计实际发生额。根据这两栏资料,既可以了解本期利润的完成情况,又能掌握全年利润的完成进度。

根据会计制度编制的利润表基本部分的内容,由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构成:

①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利润是由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减去与之相关的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计算出的。

这一部分的内容,是表中较为复杂且所占比重较大的部分,反映了不同行业的经营特点。由于不同行业的业务特点不同,各行业需根据自己的特点确定主营业务。例如:工业企业的主营业务应包括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和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而商业企业的主营业务应该包括商品销售收入、代购代销收入、商品销售成本、经营费用和商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②营业利润。由主营业务利润加上其他业务利润,减去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可以得到营业利润。这部分利润能客观地反映企业经营的各种业务所形成的利润金额,企业的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主要通过营业利润来体现。

③利润总额。由营业利润加上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得出利润总额,即企业的利润总额。

④净利润。由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后得出净利润,即企业的税后利润。

(3)补充资料。利润表下面的文字是补充资料,这部分内容主要列示那些影响本期财务报表金额或未来经营活动,以及有助于报表使用者准确分析企业经营成果的事项。凡在当期利润表下无法或不便于表达的,都要在报表的补充资料中揭示。

第三节 利润表的主要项目

利润表的重点项目主要有四个,这四个利润项目具有不同的意义。

1.主营业务利润

主营业务利润是企业利润形成的重要渠道,一个企业产品销售利润的多少与其是否有好的产品及销售规模、成本、费用控制紧密相连。

如果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很高,一般说明该企业产品销售情况良好,具有一定的销售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主营业务业绩较为突出。

如果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低或亏损,可能会存在如下问题:销售规模小,负担不了成本、费用;成本、费用过高。

若要增加销售利润,就应该从扩大规模效益和降低成本两方面入手,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下哪个企业销售规模大,市场占有率高,成本控制得好,该企业就能获得利润,就能够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否则就会被淘汰。

(1)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是企业当期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取得的收入。收入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的,不管收没收到钱,只要销售成立,会计上就要确认收入。收入实现和收到现金不是一码事,相当多的收入都是通过赊销实现的。

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时,如同时符合以下四个条件,即可确认为收入:

①企业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了买方。风险主要是指商品由于贬值、报废、毁损等原因造成的损失,报酬是指商品中包含的未来经济利益,包括商品因升值等带给企业的经济利益。如果一项商品发生的任何损失不由本企业承担,带来的经济利益也不归本企业所有,则意味着该商品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出该企业。

一般地,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的转移,是随着所有权凭证或实物的交付而转移的。但在下面几种情况下,企业即使已将所有权凭证或实物交付给了买方,但仍保留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

企业已经销售的商品在质量、品种、规格等方面不符合合同规定的要求,而企业又未根据正常的保障条款给予弥补,因而仍负有责任。

例如,A公司2004年销售一批商品,商品已经发出,开具了专用发票,对方也已预付部分货款。买方收到货物后,发现商品质量没有达到合同规定的要求,立即根据合同的有关条款与A公司进行交涉,要求A公司在价格上给予一定的优惠,否则就要求退货。双方没有达成一致意见,A公司也没有采取任何补救措施。此项销售表明,尽管商品已经发出,发票单也交付给对方,并收到部分货款,但是由于双方在商品的质量的弥补方面未达成一致意见,买方尚未正式接受商品,商品可能被退回,因此商品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仍然留在A公司,A公司此时不能确认收入,要等到双方达成协议,对货物进行补救以后才能予以确认。

企业销售商品的收入是否能够取得取决于买方销售期商品的收入是否能够取得。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代销商品。代销是指企业委托另外一个企业销售其商品,受托方只是一个代理商,委托方将商品发出后,所有权并未转移给受托方,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仍在委托方,与受托方无关。只有受托方将商品售出后,商品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才转移出委托方。因此,在代销这种销售方式下,委托方要在受托方提供代销清单的时候才能确认收入。

合同中规定了买方有权要求退货的条款,而企业不能确定退货的可能性的。例如,A公司销售新推出的一项商品,规定该商品有7天的试用期,购买者不满意的7天内给予退款。这样,企业尽管已将商品售出,也收到价款,但企业无法估计退货的可能性,商品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实质上并未转移给买方,该企业在售出商品时不能确认收入,只有当买方正式接受商品或退货期满时才能确认收入。

②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企业如仍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或仍然对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则此项销售不能成立,不能确认相应的销售收入。

最典型的例子是售后回购。售后回购是指销售商品的同时,销售方同意日后重新买回这批商品。在售后回购这种情况下,通常不应当确认收入。

③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销售商品的价款能否有把握收回,是收入确认的一个重要条件。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时,如估计价款收回的可能性不大,即使收入确认的其他条件均已满足,也不应当确认收入。

④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根据收入和费用配比的原则,与同一项销售有关的收入和成本应在同一会计期间予以确认。因此,只有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相关的收入才能够确认。销售商品的价款能否收回,主要依据企业以前和买方交易的经验或其他方面的信息进行判断。

例如,企业通过了解,发现买方的信誉度较差,或在销售时得知买方遭受自然灾害,资金周转比较困难,在这些情况下,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不能流入企业,企业应推迟确认收入。等到这些不确定因素消除的时候,才可以确认收入。例如订货销售。订货销售是指企业已经收到买方全部或部分货款,但没有现货,需要通过制造或第三方代工。在这种销售方式下,企业尽管已经收到全部或部分货款,但商品尚在制造或在第三方,相关成本不能可靠地计量,因此只有在商品交付时才能确认收入,预收的货款要作为预收账款在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类项目中计量。

(2)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成本是企业当期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所包含的成本。

按照相关会计制度的要求,产品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燃料和动力费、制造费用各项内容。

直接材料是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材料、辅助材料以及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其他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是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工人的工资以及按照工人工资总额和规定的比例计算提取的职工福利费。

燃料和动力费,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外购和自制的燃料及动力费。

制造费用主要是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所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

(3)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税金及附加,是与本期销售收入相关的税金及教育费附加。

销售税金是在销售收入实现时根据税法规定计算的,包括应交和应交未交的税金。

销售税金中不包括增值税,也不包括所得税。由于增值税是价外税,其核算方法较为特殊,企业缴纳的增值税在利润表中不能得到反映,而所得税金额在计算净利润中以单独项目列示,所以也不包括在其中。

2.营业利润

企业营业利润的多少代表了企业的总体经营管理水平和效果,通常营业利润越多,效益越好,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效果就越好;当企业的营业利润较少时,应着重分析商品销售利润的多少、多种经营的发展情况和期间费用的多少。

(1)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是企业进行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业务活动所取得的收入,减去其他业务成本以及为取得其他业务收入而发生的费用支出和应由其他业务收入负担的销售税金及附加费后的余额,它是企业非主营业务活动的最终经营成果。其他业务收入也是营业收入的一部分,例如制造企业销售原材料收入、固定资产租金收入、无形资产转让收入等。

(2)期间费用。期间费用是企业当期发生的费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本期发生的,不能直接或间接归入某种产品成本的、直接计入损益的各项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业务招待费、印花税等相关税金、技术转让费、无形资产摊销、咨询费、诉讼费、提取的坏账损失、提取的存货跌价准备、企业经费、聘请中介机构费、矿产资源补偿费、研究与开发费、劳动保险费、待业保险费以及其他管理费用。

营业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产品、提供劳务等日常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专设销售机构的各项经费。包括: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广告费、租赁费(不包括融资租赁费),以及为销售本公司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的职工工资、福利费等经常性费用。

财务费用是指企业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利息净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净损失(减汇兑收益)、金融机构手续费以及筹集生产经营资金发生的其他费用等。

3.利润总额

在正常的情况下,企业的非营业利润都是比较少的,当一个企业的利润总额主要是由于非营业利润获得,则该企业实现的利润的真实性和连续性应该引起报表使用者的注意。如果企业在营业利润方面是亏损的,而利润总额是盈利的,说明该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上存在着问题,需要提高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活动的效率,提高企业主营业务的持续盈利能力。

(1)投资收益。投资收益是企业对外投资所获得的利润、股利和利息等投资收入,扣除投资损失后的余额。

企业对外按其投资期限长短分为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短期投资主要是有价证券(包括股票和债券)投资,其投资收益主要是有价证券持有期间实际收到的股利和利息收入。

长期投资分为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和其他投资。股票投资按其投资额占被投资企业股本总额的比例分别采用权益法或成本法进行核算。在权益法下,当被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时,投资企业应当按照持股比例计算本企业所拥有权益份额的增加数,作为企业的投资收益,而不管被投资企业是否宣告发放股利,本企业是否收到股利。

例如:甲企业持有乙企业40%的股份,2004年乙企业实现税后利润80万元,则甲企业根据权益法计算,将乙企业税后利润的40%,即32万元确认为本企业的投资收益,同时借方相应增加长期股权投资金额。同样,当被投资企业发生亏损,也应按照持股比例计算本企业应负担的亏损额,作为企业的投资损失。在成本法下,投资企业应在收到或被投资企业宣告发放股利时,按宣告发放的数额或实际收到的数额作为投资收益,但投资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按《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在成本法下,投资企业应于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确认投资收益。

对于债券投资,企业应按照债券的实际持有时间和规定的利率计算应收的利息收入,作为企业的债券投资收益,而不论其是否已经收到。对于企业在购买债券时发生的溢价和折价,企业应当在债券到期前分期摊销,作为企业债券投资收益的减少或增加。

其他投资可根据具体情况参照股票投资或债券投资方法确定投资收益。

(2)补贴收入。补贴收入是指企业按规定实际收到的退还的增值税,或按销量或工作量等依据国家规定的补助定额计算并按期给予的定额补贴,以及属于国家财政扶持的领域而给予的其他形式的补贴。

(3)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收入是指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各种收入。营业外收入并不是由企业经营资金耗费所产生的,不需要企业付出代价,实际上是一种纯收入,不可能也不需要与有关费用进行配比。因此,在会计核算上,应当严格区分营业外收入和营业收入的界限。

营业外收入主要包括:固定资产盘盈、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出售无形资产净收益、非货币性交易收益、罚款收入、教育费附加返还款等。

(4)营业外支出。营业外支出是指不属于企业生产经营费用,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但应从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支出。

营业外支出主要包括:固定资产盘亏、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出售无形资产损失、非常损失、非货币性交易损失、罚款支出、债务重组损失、捐赠支出等。

4.净利润

税后利润(即净利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经济指标。对于企业的投资者来说,净利润是获得投资回报大小的基本因素,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净利润是进行经营管理决策的基础。同时,净利润也是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管理绩效以至偿债能力的一个基本工具,是一个反映和分析企业多方面情况的综合指标。

净利润的计算公式为:

净利润=利润总额×(1-所得税税率)

净利润是一个企业经营的最终成果,净利润多,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好;净利润少,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差,它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效益的主要指标。

净利润的多寡取决于两个因素:其一是利润总额,其二就是所得税税率。

企业的所得税税率都是法定的,所得税税率愈高,净利润就愈少。我国现在有两种所得税税率:一是一般企业25%的所得税率,即利润总额中的25%要作为税收上缴国家财政;二是对三资企业和部分高科技企业采用的优惠税率,所得税税率为15%。当企业的经营条件相当时,所得税税率较低的企业经营效益就要好一些。

例:一家电器商店,一年的营业收入为4000万元,平均每台家用电器的平均进价为1500元,员工一年的工资100万元,房屋租赁等开支为400万元,营业税税率为3%,则这家电器商店一年的总成本为:

营业税=营业额×营业税税率=4000×3%=120(万元)(一般这种行业缴纳的是增值税)

则这家电器商店的利润总额为:

当所得税率为25%时,其净利润为:

净利润=利润总额×(1-所得税税率)

   =380×(1-25%)=285(万元)

当所得税税率为15%时,其净利润为:

380×(1- 15%)=323(万元)

很明显,所得税税率低时,企业的盈利就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