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财政与国家

财政与国家

时间:2022-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财政历来是国家作用于经济基础的一种经济手段,这不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特有现象,也不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阶段实现国家干预政策的特有现象,而是作为上层建筑的国家为其经济基础服务、作用于其经济基础的一个共同现象。应当指出,国家财政调节的主动性、广泛性并不表示利用财政干预和调节经济及社会生活一定都是积极的、自觉的。

第三节 财政与国家

【案例导入】

一个车牌号要卖11万元,一盘翡翠饺子要卖3万元,两瓶可乐卖690元,杭州一家酒店的年夜饭19.8万元一桌,一套黄金书卖价超过2万元。2006年2月4日,南京某珠宝店推出“天价”金碗(每只238888元)。我国尚未全面达到小康水平,但“天价”商品如潮水般涌来,冲击着人们的神经。

面对众多的“天价”,人们不禁会问:中国到底富不富?哪些人有钱?众所周知,我国人均年收入刚刚超过1000美元的“温饱线”。根据国际通用的贫富差距指标——基尼系数,中国2004年底已经达到0.4577,超过了国际通用的0.4的安全水平,表明我国的贫富差距不小。换句话说,“天价”车牌号、“天价”年夜饭、黄金书、金碗等均与普通人无关;普通的人或生活在最低生活标准线附近的贫穷者需要的是基本的日常生活用品,但他们的收入不高,购买力有限。高收入者或先富裕起来的富人拥有一切,“天价”商品对他们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

经济理论与人类社会的实践充分表明:贫富差距悬殊是影响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关系变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财富越来越多地向高收入阶层集中,并由此导致贫富差距呈扩大趋势。

注:本案例根据《中国改革报》2006年2月20日的报道编写。

一、财政是国家存在及实现其职能的经济基础

无论何种性质的国家,其存在都表现为拥有军队、警察、法庭等实体附属物,以及从事行政、经济及其他社会管理的机构。但它们自身并不生产任何物质产品,这些实体附属物和管理机构的物质需求都要通过财政来取得。

国家职能的实现,即国家每一项政治、军事、外交、司法活动,以及各项事业的兴办都需要财力作保证,如进行战争、从事外交、侦察破案、刑拘审判,以及兴办教育、修筑公园、架桥修路等公共工程等。同时,国家机器的规模、国家活动的范围、国家职能的大小都会受到一国财政经济状况的制约。超越财政经济的能力任意扩展国家的职能,那就必然动摇国家的基石,甚至导致政权的崩溃,这在中外历史上都是不乏其例的。

二、财政是国家配置资源的重要方式

财政作为政府的一种经济行为,自产生以来,就具有配置资源的功能,政府通过财政配置资源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和劳务,以维持社会正常运转。实际上,财政对一部分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的进程与结果,就形成了一部分社会资源的政府配置。在社会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政府主要是维护社会生存的外部条件,其活动范围有限,政府的资源配置没有足够的能力。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必须承担越来越多的资源配置任务,而作为政府经济体现的财政分配就成为政府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方式。

三、财政是国家调控经济及干预社会生活的经济手段

1.国家利用财政作用于其经济基础

恩格斯指出:国家就是通过保护关税、贸易自由、好的或坏的财政制度发生作用的。财政历来是国家作用于经济基础的一种经济手段,这不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特有现象,也不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阶段实现国家干预政策的特有现象,而是作为上层建筑的国家为其经济基础服务、作用于其经济基础的一个共同现象。当然,在不同社会形态下的不同国家中,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上,国家干预和调控的深度、广度和力度,干预的具体形式是不同的。

在国外,各资本主义国家也都通过税收、公债、财政投资补贴等方式对经济实施干预和调节。特别是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私人垄断发展到国家垄断时期,西方各主要国家更是广泛运用财政手段来全面干预经济,包括财政投资建立国有企业、对私人企业给予财政补贴、通过政府采购影响商品流通、通过税收和财政赤字调节总需求,等等。

我国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政府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体制。由于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基本国情、经济发展目标和社会制度决定了政府对经济调控的范围和力度要比其他市场经济国家更大一些,而政府财政则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2.国家利用财政调节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

国家不仅利用财政调节经济,而且还利用财政调节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我国历史上曾把税收作为促进人口增长的重要工具,如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规定:“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在国外,东德、保加利亚等国均曾采取过补贴、减税等措施鼓励生育;相反,韩国、突尼斯、尼泊尔、泰国等国则采取财政措施限制人口增长。另外,历代世界各国在教育、环保、科技、卫生等很多方面都广泛地采用财政措施进行调节。

应当指出,国家财政调节的主动性、广泛性并不表示利用财政干预和调节经济及社会生活一定都是积极的、自觉的。调节干预适当,可以对经济社会起促进作用;调节干预不当,则有可能起阻碍甚至破坏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