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英国资本市场的演变

英国资本市场的演变

时间:2022-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英国是现代股份公司和证券市场的发源地之一。由于缺乏有效的法规和监管,英国早期的股票市场存在着股份公司滥发股票、散布虚假信息、操纵市场的不正当现象,导致股票价格的暴涨暴跌。1981年,英国开始允许非交易所成员收购成员公司股份的29.9%,此举吸引了大量外国资本进入英国证券市场,交易所股东中外国投资者的比重迅速上升。

(一)英国资本市场的演变

英国是现代股份公司和证券市场的发源地之一。16世纪中叶,随着美洲大陆的发现,国际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英格兰成为全世界最重要的贸易中心。随着经济的繁荣和贸易的发展,股份公司的企业制度开始在英国诞生,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东印度公司。由于这些公司得到英国皇家的特许,控制了海上贸易权,垄断了对外贸易,因此,获利非常丰厚,丰厚的利润又使股份公司的吸引力大大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些股份公司不断发行股票,扩充资本,规模日益扩大,股份公司数量也随之不断增多,到1685年,英国大约出现了近100家股份公司。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工业革命和大规模生产与交换的出现,股份公司开始在英国取得了更大规模和规范化的发展。

英国的证券交易市场最早形成于17世纪末期。18世纪60年代,由伦敦150名经纪人发起,在“乔纳森咖啡馆”开办了英国第一家股票营业厅,但不久遭大火焚毁,随后在距英格兰银行不远的位于伦敦市中心的穿针街和百老汇大街的交叉口重新营业,取名“新乔纳森咖啡馆”。1698年,伦敦出现了挂牌证券交易所和证券经纪人,1773年,在事隔近百年后,“新乔纳森咖啡馆”正式改名为证券交易所,这就是伦敦证券交易所的前身。从此,英国的证券交易从分散走向集中。1802年,伦敦证券交易所获得了英国政府的批准,1812年,英国颁布了第一个证券交易所条例。

由于缺乏有效的法规和监管,英国早期的股票市场存在着股份公司滥发股票、散布虚假信息、操纵市场的不正当现象,导致股票价格的暴涨暴跌。值得提及的是1719年由英国贵族创办的南海公司,他们一面在南美殖民地虚构未来繁荣景象,一面在国内不择手段地壮大声势,声称要对当时3100万英镑的全部国债提供资金,并作为提案在议会上提出。在这种背景下,南海公司股票价格在短短的一个月内由每股128英镑猛涨到550英镑。此后,当时的英国国王和半数以上的国会议员也加入了炒股的行列,致使该股股价上升到1000英镑。此后,“泡沫”迅速破灭,股市全面崩溃,绝大多数南海股票持有者都蒙受了巨大损失。这就是世界证券发展史上著名的“南海事件”。为了保护公众利益免遭再次侵害,英国国会颁布了“泡沫法案”,禁止公司发行股票。这个法令的有效期一直延续了100多年,直到1825年才被废止。在长达一个世纪的时间内,作为当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最发达的英国,竟然禁绝了股票交易

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英国的证券交易从分散市场到形成集中市场所花费的时间跨度要长得多,大约近百年的时间,也一直没有兴旺起来。其原因除了受“南海事件”和此后通过的“泡沫法案”的影响外,也是由于英国证券市场上有价证券的数量和品种、特别是股票的数量和品种少,难以引起普通民众的兴趣所致。另外,英国的证券市场相对比较保守,证券交易所对大公司的参与一直持谨慎态度,中、小证券业者一直是证券交易所的主要成员,这也是英国证券市场在早期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到了19世纪中叶,随着铁路股票的大批出现,英国国内产业资本的扩大和英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加之国外债券大量涌入英国市场,英国的证券交易空前活跃起来,伦敦再次成为世界证券市场的龙头,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20世纪初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受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英国的海外投资停滞,英国证券市场上占主体地位的外国证券急剧下降。在此期间,美国经济实力迅速增长,很快超过了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经济再次遭受毁灭性打击,殖民统治体系走向崩溃,海外资金来源下降,经济地位江河日下,证券市场也因此而处于萎缩状态。

针对证券市场地位的下降,英国政府从20世纪后期开始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1981年,英国开始允许非交易所成员收购成员公司股份的29.9%,此举吸引了大量外国资本进入英国证券市场,交易所股东中外国投资者的比重迅速上升。1986年,英国证券市场又作出了被称为“大爆炸”(Big Bang)的重大改革,包括改革固定佣金制,允许大公司直接进入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放宽对会员资格的审查,允许批发商和经纪人业务兼营等。这些改革措施使英国证券市场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也使英国证券市场成为最国际化的市场,巩固了其在世界证券业界的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