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短期政策不能解决长期问题

短期政策不能解决长期问题

时间:2022-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至于中国未来的政策走向,他并不担心出现通胀,认为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中国正确的抉择,现在改变并退出经济扩张措施为时尚早。然而,中国面临的急迫问题是国内长期经济增长,而非短期的国际主义行为。G20实施的经济刺激计划只针对金融危机带给世界各主要国家的短期需求不足问题,并不能解决中国特殊的长期经济问题。短期经济政策锚定于长期经济目标,才真正有利于国民经济。

短期政策不能解决长期问题[1]

在应对此次百年一遇的全球经济危机过程中,中国的经济刺激计划对世界经济作出的贡献得到了国际承认。

上周,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先生赶在G20伦敦峰会召开之前访问了中国,赞扬了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非常有效,经济回升几乎完全源自内需,进口的回升使中国的贸易伙伴从中受益,有助于提振世界各国的信心。

至于中国未来的政策走向,他并不担心出现通胀,认为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中国正确的抉择,现在改变并退出经济扩张措施为时尚早。这一主张与中国政府“我们不会改变政策,将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表态高度一致。

上述共识似乎被佐利克先生带到了G20伦敦峰会上。5日公布的会议公报称,与会的各国财长和央行行长仍对经济增长和就业前景持谨慎态度,并特别关注危机对许多低收入国家的影响,G20各国将继续实施果断的、必要的财政支持措施及扩张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直至经济稳固复苏。

然而,中国面临的急迫问题是国内长期经济增长,而非短期的国际主义行为。中国遇到的增长困难表面上是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实际上是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的。G20实施的经济刺激计划只针对金融危机带给世界各主要国家的短期需求不足问题,并不能解决中国特殊的长期经济问题。

日本经验非常值得中国借鉴。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的经济目标十分明确,就是追赶英美。通过制订并实施经济计划和产业政策,日本成功实现了追赶。但是,在成功追赶之后,实施了将近40年的追赶战略失去了作用,日本面临一个新问题:完成了追赶之后怎么办?

也许是因为日本的经济成功来得太快,日本的官员和学术精英们还没有来得及思考更长远的未来,未来就已经来到了他们眼前。加之在经历了将近40年的经济快速增长之后,日本国民中难免会有骄傲自满的情绪,还有被全球媒体烘托的即将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盲目乐观。

精英们的失职和国民们的骄傲自满导致日本在体制和结构方面故步自封,任何改革都变得异常困难,以至于在经济增长方式必须转变的时候错过了宝贵机会。于是实际经济增长徘徊不前,经济泡沫却因为顺应了公众情绪而被各方面接受。日本不仅“失去了十年”,还失去了失不再来的机会,从“未来的世界第一”沦落为“未来的世界第三”。直到泡沫破裂,日本陷入金融危机和长期经济萧条,才开始接受金融领域“大爆炸”式的体制改革。

在过去15年中,中国成功实施了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实现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增长,经济总量已经接近世界第二。但是,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迟早会走到尽头,而且国际金融危机(以及美国经济转型)让这条道路变得更短。因此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时不我待。

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前,市场力量已经开始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一方面,由于沿海地区的土地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上升,某些难以为继的产业开始向低地价和低工资的沿海不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转移。另一方面,“产业空心化”的高地价、高劳动力成本的沿海地区失去低附加值产业的同时,自然需要高附加值的产业来填充。只要个别地区能够成功实现“腾笼换鸟”,中国经济就安装上了新的发动机。

短期经济政策锚定于长期经济目标,才真正有利于国民经济。例如,与其提高出口退税鼓励本国出口和国外消费,还不如用同样数量的财政补贴鼓励国内消费。同样是财政补贴,前一种补贴大多溢出到了海外,后一种补贴基本上留在国内;前一种补贴抵消市场力量,推迟增长方式转变,后一种补贴则利用市场力量推进转变。

【注释】

[1]2009年9月7日发表于《中国经济时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