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到了用长期政策取代短期政策的时候

到了用长期政策取代短期政策的时候

时间:2022-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经为提高中国经济的短期增长贡献了几乎全部力量。加之人民银行和银监会从6月底开始发布了明确无误的调整信号,并且用定向央行票据等手段直接调控商业银行的放款能力。但是,在这个主要国家央行均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世界上,人民银行要调控好中国国内的流动性,仅仅管好国内银行的信贷是不够的。考虑到流动性的跨国蔓延,中国两年内的价格指数峰值有可能达到两位数。

到了用长期政策取代短期政策的时候[1]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经为提高中国经济的短期增长贡献了几乎全部力量。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必须建立在经济体制改革和增长方式转变之上。

2009年1~7月中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9%,比上半年回落了0.7个百分点,显示第一轮经济刺激虽然继续发挥着不小的作用,但是作用强度可能已经开始衰减。规模以上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8%,比6月略微增加了0.1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同比增速加快。与之基本一致的是发电量的加速增长。7月发电量同比增长4.8%,比6月的增幅高出1.2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中有升,7月同比增幅比6月高出0.2个百分点,达到15.2%。但是,从几个城市调查队报告的数字来看,居民消费支出增幅均小于这个数。而居民对住房的需求在年中被激发了出来。7月银行人民币信贷仅增长3559亿元,而居民户贷款就增长了2365亿元,占比超过2/3。其中1887亿元的居民中长期贷款(前六个月合计是5955亿元)主要用于买房,推动了一轮自我实现的房价上涨。

7月的信贷增幅下降也基本符合预期。由于季末效应的影响,6月1.53亿元的信贷增长当中已经包含了一些本应在三季度发放的贷款,导致7月商业银行储备项目不足。加之人民银行和银监会从6月底开始发布了明确无误的调整信号,并且用定向央行票据等手段直接调控商业银行的放款能力。这样的调整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在这个主要国家央行均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世界上,人民银行要调控好中国国内的流动性,仅仅管好国内银行的信贷是不够的。国际游资进出中国的通道是堵不住的。下一步货币政策的重点应该转移到汇率和汇率形成机制上。

经济学家大多预期物价会在未来几个月由负转正,因此7月物价继续下降(CPI同比下降1.8%,环比持平;PPI同比下降8.2%,降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也符合预期。按照预期,物价指数在今年10月左右由负转正之后,可能会有两年的上升期。考虑到流动性的跨国蔓延,中国两年内的价格指数峰值有可能达到两位数。因此央行应该及时考虑如何应对注定会到来的通货膨胀,而不是只看到眼前的物价指数。

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7月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0.2%,大大低于上月19.6%的增幅。特别是地方本级收入增幅从上月的23.5%降低到了8%。显示6月的财政收入(特别是地方财政收入)增长有很大的一次性因素,是不可持续的。因此,在目前的体制框架内,一些地方的财政能力很可能不足以为又一轮以投资为主的经济刺激计划提供配套资金。

这样,虽然今年“保8”几乎成为定局,短期内的经济增长已经不成问题,但是如果中国政府还要保持明年、后年的经济增长的话,继续依靠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是不够的,也是不可持续的。重新启动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增长方式转变已经成为唯一的出路。这正是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不久前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提出的主张。

近日银监会发布的《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正是金融危机之后,为了实现短期宏观经济目标而实施的金融体制改革的第一步。只是这即将开始的试点范围有限,对“保增长、调结构”的贡献不会很明显。由于参加试点的四家消费金融公司分设在四个城市,相互之间不存在市场竞争。由于不吸收存款、不发放房地产贷款和汽车贷款,消费金融公司与当地的商业银行也几乎不存在竞争。由于没有竞争,因此四家公司容易获得垄断利润,试点容易成功。同样由于没有市场竞争,这个试点的推广价值有多大也就很难说了。与之相比,酝酿已久的《放贷人条例》或许更值得期待。

【注释】

[1]2009年8月17日发表于《中国经济时报》及同日《明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