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年的经济增长为什么会“前高后低”

年的经济增长为什么会“前高后低”

时间:2022-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同样25家机构对全年GDP增长率的预测平均值为9.9%。预示上下两个半年的GDP增长率可能会相差2.5~3个百分点。尽管经济增长速度逐级降低,四季度的GDP增长速度很可能还是高于8%,不值得特别担忧。值得担忧的是中国经济到2010年年底还没有找到增加出口之外的新的增长点,经济增长速度继续下滑。所幸的是,在中国的经济体制当中,用改革促进经济增长的潜力仍然很大。

2010年的经济增长为什么会“前高后低”[1]

2010年初,美国经济经历了一个好于预期的复苏过程。但是复苏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年底之前很可能出现二次探底。只是这次探底超过第一轮衰退的可能性不大。与此同时,欧洲经济的复苏比美国缓慢,欧盟的体制还在经受前所未有的国家债务危机考验。美欧经济基本面的差异将导致美元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继续保持坚挺,也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但是,贸易保护主义一定会愈演愈烈,中国的出口部门将受到日益严重的打击,人民币升值在年底之前很可能会成为谈判筹码。

在这样的世界经济背景当中,如果联系中国经济当前的状况、预测中国经济在2010年的增长趋势的话,我们可以画出一条大致的基线:

首先,2010年的经济增长将呈现前高后低的趋势。2009年四个季度的GDP增长率逐季提高,分别为6.2%、7.9%、9.1%和10.7%。这一趋势会延续到2010年一季度。上周末,有25家机构参与了《证券市场周刊》组织的“远见杯”宏观经济预测。他们对2010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率的预测平均值为11.24%。但是,同样25家机构对全年GDP增长率的预测平均值为9.9%。预示上下两个半年的GDP增长率可能会相差2.5~3个百分点。

其次,受国际国内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有可能在一季度见顶、在四季度见底,从而在2010年完成一次完整的探底过程,画出第二个V型。尽管经济增长速度逐级降低,四季度的GDP增长速度很可能还是高于8%,不值得特别担忧。值得担忧的是中国经济到2010年年底还没有找到增加出口之外的新的增长点,经济增长速度继续下滑。有鉴于此,2010年经济工作的关键任务应该放在尽快找到新的增长点之上。

胡锦涛同志2010年2月在省部级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研讨班”上的讲话来看,中央已经对2010年的形势与任务作出了正确的判断。总书记指出:“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更加突显出来,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综合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

如笔者在2009年6月所预期的那样,为了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改革再次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之上。胡锦涛同志强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必须通过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来推动。以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形成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安排。”如此实用主义的动机,比理想主义的动机更能取得实效。

时间是关键变量。无论体制改革还是发展方式转变,这些结构方面的变化即使能够完成,在正常情况下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在现实当中,由于涉及到既得利益,一些领域的改革更是纸上谈兵了很多年,某些部委建立新体制的改革工作已经和维护旧体制的日常工作混为一谈;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也已经在中央和国务院文件中呼吁了十多年,实际上没有什么进展。如果这种情况不改变,不仅中国经济的中长期问题得不到解决,而且这些问题马上就会在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长中暴露出来。因此,胡锦涛同志高瞻远瞩地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要在“加快”上下功夫、见实效。据统计,他在讲话里总共用了多达50个“加快”。

在找到新的增长点之前,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只能依靠短期的宏观经济政策维持。长期执行这些短期政策(包括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的结果,必然导致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就目前的国际经验来看,货币政策可以较长时间置资产泡沫于不顾,但是必须对通货膨胀作出及时反应。就中国而言,通胀比失业更加有害于稳定,而和谐与稳定是中国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因此,无论怎样控制通胀预期,一旦通胀来临,经济政策对通胀的反应一定比对失业的反应还要灵敏。

这样,当前的经济工作实际上成为一场比赛:中国经济是先找到新的增长点,还是先遇到通货膨胀。如果中国经济在通货膨胀来临之前先找到新的增长点,那么短期刺激政策可以顺利退出而不导致经济衰退。但是如果中国经济在找到新的增长点之前先出现通货膨胀,那么决策者摆脱不掉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不得不在高通胀和低就业之间作出艰难选择。

所幸的是,在中国的经济体制当中,用改革促进经济增长的潜力仍然很大。某些市场化的改革甚至可以立竿见影地促进经济增长。例如取消各个垄断行业的市场准入,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完善市场基本制度(主要是约束每一只“看得见的手”),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潜力。及时采取这些措施,中国经济仍然有机会实现比较平滑的过渡。

【注释】

[1]2010年3月17日发表于《上海证券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