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信用的运行

信用的运行

时间:2022-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信用已成为货币资金一种相对独立的运动形式,参与经济的运行过程。一个国家经济行为的主体有四类,企业、金融机构、政府机构和居民。经济社会中广泛存在的是盈余部门和赤字部门,而平衡单位不占主导地位。因此,社会各类暂时闲置的资金是信用资金的主要供给。在市场经济国家,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政府干预,财政赤字成为经常现象,政府已成为市场上信用资金的主要需求者。

二、信用的运行

现代市场经济中,信用已成为货币资金一种相对独立的运动形式,参与经济的运行过程。那么,信用以及相应的债权债务关系是如何形成的呢?

一个国家经济行为的主体有四类,企业、金融机构、政府机构和居民。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收支正好相等的经济单位并不普遍,而收支不等则是经常现象。从某个时点来看,一国必然会形成以下三类经济单位:第一类是收入大于支出的单位,称之为盈余部门,它们需要进行储蓄和投资;第二类是支出大于收入的单位,称之为赤字部门,它们需要举债才能维持正常的生产或运营;第三类是收支相等的平衡单位。经济社会中广泛存在的是盈余部门和赤字部门,而平衡单位不占主导地位。资金在有偿的原则下从盈余部门向赤字部门流动,就形成了借贷行为或信用。那么,经济社会中为什么会形成这两类收支不等的部门?

首先,从基本消费单位——家庭来看,家庭收支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家庭收入与需求在时间上的不一致。由于人们的收入是有限的,不同的家庭或个人可能对目前消费和未来消费有不同的效用评价,因而会对消费在时间上作出选择。有些家庭对未来消费效用的评价大于目前消费(如预计将来子女上大学的费用、养老费用、退休后的旅游费用等),愿意放弃一部分目前消费而增加储蓄,有些家庭则持相反的态度,偏爱目前消费而入不敷出,倾向于减少储蓄和举债消费。很明显,两者相交换的结果,就是信用行为的产生,它提高了消费的总效用。

其次,从企业来看,在其生产和经营的过程中,一方面,一些经济单位为了更新固定资本、补充流动资金和追加投资,而自身积累不足,成为信用资金的需求者。另一方面,一些单位存在着暂时闲置的资金,在理性经济人假设下,这些单位只可能在有偿的原则下,才会转让资金给短缺者使用。因此,社会各类暂时闲置的资金是信用资金的主要供给。

再次,从国家来看也是如此,在经济繁荣的年份,收入(如税收等)可能会大于支出,成为资金供给者。在经济萧条或战争、自然灾害频繁的年份,预算支出(社会保险费、军费、救济等)大于收入,需要举债(内债和外债)才能平衡财政收支。在市场经济国家,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政府干预,财政赤字成为经常现象,政府已成为市场上信用资金的主要需求者。

经济中存在着专门调剂资金余缺的金融系统,借贷双方并不需直接见面,通过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就可解决资金的融通,从而进一步促进了信用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