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利工程管理机制设计

水利工程管理机制设计

时间:2022-1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④水资源管理信息反馈与评估机制:各层次水资源管理机构在水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过程,通过信息反馈和评估机制,对水资源的状况以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利于规划和调配。对流域水资源管理来讲,由分工及分工后所带来的协调问题更为突出。

第三节 水利工程管理机制设计

流域水资源管理机制的设计就是要回答流域水资源管理为何运行,怎样运行,动力何来,如何制约等四个问题,由此涉及到流域水资源管理机制的三个板块(类):行为目标导向机制、内部协调机制和环境适应与发展机制。

1、行为目标导向机制

依据流域水资源管理的总目标所具有的引导、指向和衡量的作用,及调节、协调和激励作用,确立具有导向性、动员性、诱导性、激励性、制约性等的行为目标导向机制,可以提高人员士气,保持旺盛情绪,鼓舞人们不断努力接近目标,实现目标,从而形成高效运行状态。

①管理层次间的契约化机制、(水)产权机制,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现代企业的典型制度,“委托——代理”的合作化、契约化关系已成为与其所有者以及企业组织内部不同层次之间联系的纽带,国家流域管理委员会和专门流域水资源管理委员会是水资源的所有者,委托水务局对水资源进行经营,即前者具有所有权,后者具有经营权,委托方始终是资源的所有者,应保留其对资源状况的法律所有权和收益权以及与之相对称的监控权,但有必要暂时放弃实施经营的决策权,更不能无端干预经营方的经营管理活动。受托方则主要履行两方面权力:一是拥有内部人事自主权;二是对受托资源的经营管理权,并以一定的抵押金或担保物来承担托管风险。

②项目招标机制:流域水资源保护开发部在进行水资源保护开发过程中,实行项目招投标机制,使保护、开发工程走产业化之路,利于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③水资源利用的补偿机制:流域水资源利用经营部在经营水资源的供给中,实行有偿和补偿机制,是水资源商品化之路,可促进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节约用水及水资源的保护。

④水资源管理信息反馈与评估机制:各层次水资源管理机构在水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过程,通过信息反馈和评估机制,对水资源的状况以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利于规划和调配。

2、内部协调机制

流域水资源管理系统的整体性是系统的基本特征之一,系统功能表现为整体功能。如何使具有不同职能的机构相互协调,共同为实现系统的整体功能做出贡献,既是管理者所追求的目标,也是管理者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事实上机构分割与协调问题一直是管理所面临的难题之一。对流域水资源管理来讲,由分工及分工后所带来的协调问题更为突出。协调问题必须通过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来解决。

①规范化机制:产生协调问题的原因之一是,在分工合作的前提下,对具体的管理任务而言,首先是事情该由谁做不够明确,包括事情处理的权力、职责、时限、完成的方式与标准等,其次是在需要不同机构进行配合才能完成时,参与的机构、参与的顺序(流程)与时间限制,参与的程度(权力与职责)、参与的方式以及衔接处的交接方式等明确不够规范。因此需实行规范化机制来解决。

②自我协调沟通机制:协调问题产生的另一个原因是缺乏信息交流,即沟通不足。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的沟通,单向沟通、双向沟通、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不足,引起许多不必要的协调问题。因此应建立自我协调沟通机制,实现自我协调。

③仲裁机制:对那些通过规范和自我无法协调的争议,可通过仲裁方式解决,这是目前普遍采用的协调机制,流域水资源管理的仲裁应由流域水资源管理委员会来承担。

3、环境适应与发展机制

建立环境适应与发展机制是为了增加管理系统的生长能力。“生”即生存,“长”即发展。有了比较健全的生长机制,流域水资源管理系统就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并健康发展,实现管理的目标——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①结构柔性化:管理组织结构具备柔性模式,可随环境变化而变化,持续变化组织结构,替代那种相对固定的结构。

②权力分散化:决策的权力不再集中于管理金字塔的上层,处于操作层的机构将具有越来越多的决策权力,提高适应环境变化的时效性。

③组织结构多元化:管理组织内部不同机构的结构不再是统一的模式,而是根据具体环境及组织目标来构建不同的组织结构。

通过以上的粗略设计,一个流域水资源管理系统——太极界壳模式可用图11-6表示,如能发挥各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通过努力建立这样一种模式,必将促进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img43

图11-6 流域水资源管理系统——太极界壳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