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把握市场时机

把握市场时机

时间:2022-11-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说炒股要踩准股市节拍,其实质就是要把握市场时机,也就是在低位买进股票与在高位抛出股票的时机。股市中决定胜负赢亏的最关键因素,就是对市场时机的把握。许多人都知道世界股王巴菲特是选股高手,实际上他在市场时机的把握上更有其过人之处。巴菲特高明就高明在能准确把握市场走势上。这在当时大盘正在进一步下滑,并破位下行,股市出现恐慌性抛售的时候,邱力原发表行情即将到来的预测,显然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我们说炒股要踩准股市节拍,其实质就是要把握市场时机,也就是在低位买进股票与在高位抛出股票的时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赚到差价,获取利润。这个道理可以说所有的股民都知道,但在具体操作时却大都难以做到,究其原因,就是我们不知道哪是低位,哪是高位,换句话说,就是我们不知道哪是买进股票的时机,哪是抛出股票的时机。股市中决定胜负赢亏的最关键因素,就是对市场时机的把握。炒股高手高就高在能敏锐地发现股市底部并大胆建仓,能准确预测股市顶部并提前撤退;而股市输家输就输在追涨杀跌,高进低出上。

许多人都知道世界股王巴菲特是选股高手,实际上他在市场时机的把握上更有其过人之处。60年代是美国股市牛气冲天的时代,整个华尔街进入了一段疯狂的投机时代。随着投资者们对短期利益的追逐,股指不断创出新高,尤其是电子类股票、科技类股票突飞猛涨。在乐观的预期下,绝大多数投资者对再高的股价都不害怕了,把套牢的恐惧忘得精光,证交所排起了长队,投资基金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面对连创新高的股市,巴菲特却逐渐不安起来,因为他已敏锐地感受到,股市疯狂炒作的时候,往往就是股灾即将发生的时候。虽然当时只要追逐市场,不动任何脑筋就会变得越来越富有,但是巴菲特却认为即将来临的股市风险远远大于投机的收益。他开始有步骤地从股市撤退。1968年,美国陷入一场政治的动荡中,而股票的交易却达到了疯狂的地步。“大屏幕”的一日平均成交量达到了1300万股,比1967年的纪录还要多30 %。股票交易所被大量的买卖单据忙得喘不过气来,这在它的历史上是破天荒第一次。许多股票的市盈率达到了40倍到46倍之高,有的甚至达到了100倍。此时,许多投资者都在疯狂地买进股票,基金经理们亦乐观地认为,人们在特定的时刻认为某种股票价值多少,股票就值多少。而巴菲特却从中感觉到了牛市正断断续续发出死亡前的呻吟。于是,1969年5月,巴菲特做了一件非同寻常的事——当市场正在牛市的高潮中时,他却坚定不移地退出了市场。当时许多人嘲笑他是胆小鬼,他的合伙人也辱骂他是大傻瓜。但仅仅1个月后,巴菲特隐退的决定被证明是英明的。1969年6月,股市飞流直下,股价狂泻,一轮股灾由此发生。到1970年5月,股票交易所的每一种股票都比1969年年初下降50%,甚至更多,许多投资者赔得精光,债台高筑者有之,跳楼自杀者有之,而巴菲特却幸免于难。

70年代早期到中期,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之中。尤其是1974年的通货膨胀率达到了11%,出现了连30年代都没见过的新症状: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恶化的经济形势使投资者陷入极度恐慌之中,市场上人气低落,股票像熟透的水果从高空中坠落,一度热衷于以80倍市盈率买下“漂亮的50种股票”的基金管理者们,此时竟害怕买下哪怕只有5倍市盈率的股票。而此时巴菲特的反应却很独特,他说,“当别人害怕时,你要变得贪婪”。就在人们都逃到圈外观望的时候,巴菲特却一步一步回到股市中来了。他在一个月内买下了9%的《华盛顿邮报》的股票,卖给他股票的人们把他们价值4亿美元的资产以8000万美元卖给了巴菲特,他们之所以愿意如此,是因为电讯业股票已在下跌,投资者们都抛之惟恐不及。同年,巴菲特以极其低廉的价格购回了伯克希尔的股票,从而巩固了自己的统治权。巴菲特高明就高明在能准确把握市场走势上。60年代当股市疯狂上涨的时候,他却满脑子是恶兆;而如今当股市人气低迷的时候,他却自信光明即将到来。后来的事实果然证明了巴菲特的不凡之处:这一时期巴菲特收罗了许多富有潜质而价格又被低估的股票,而这些股票后来为巴菲特创造了无尽的财富,最终将巴菲特推上世界首富的宝座。

国外的投资大师是如此,国内的炒股高手也不例外。被人称为“三湘股神”的职业股民邱力原,就因两次成功地抓住股市底部而获利丰厚,并因此名扬全国。

从1993年末到1996年中,中国股市已经走熊3年之久,许多股票已跌到了极点,像深发展跌到了6元多,四川长虹7元多,深科技4元左右。许多股民对股市失去了信心,对股票失去了兴趣,大多数证券分析人员也持看空的观点。他们认为经济没有根本的好转,银根没有松动的迹象,资金面依然不充足,从技术图形上看,深沪股市也还没有反转的征兆。因此,市场悲观气氛浓厚,人气相当低迷。

但邱力原冷静地分析了股市的各个方面后,他发现,从1996年初的下跌后,连续几个月的时间,深沪股市并没有再创新低,而是长时间的盘整,成交量已严重萎缩,尤其是大部分个股拒绝下调,说明大盘有慢慢走稳的迹象。另外,邱力原研究了美国、日本股市的运行规律,他发现大多数熊市持续3年之后,都有一个反转的过程,至少有一定程度的反弹。从这里看,熊市结束的时间窗口已经来临了。最让邱力原信心倍增的是,从1995年底开始,政策面便暖风频吹。1996年1月中旬,国家经贸委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决定,向全国300家重点国有企业发放流动资金,并帮助其拓宽融资渠道,说明宏观经济形势经过3年的适度紧缩后,银根有放松的可能。这就为证券市场的大发展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环境。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分析,邱力原预感到持续3年之久的熊市即将结束,一轮新的行情有望在今年展开。于是,他大举介入,全线抄底,结果在后来的股市暴涨中获得全胜。1996年股市出现一轮暴涨后,又以暴跌收了场,大多数股民又陷入了另一轮熊市的煎熬之中。进入1998年,深沪股市进一步走弱,虽然政策给予了大力扶持,但市场低迷走势未变。在此情况下,许多人又开始悲观甚至绝望了,有的股民已经忍受不了漫漫熊市的折磨,开始割肉斩仓撤离市场了,一些媒体也在散布各种利空言论。此时,邱力原却不这样看。他认为无论从基本面、技术面还是循环周期、时间窗口、波浪理论等方面看,市场都已处在一触即发的历史性底部,为此,他著写了《正在构筑历史性大底》的长篇论文,明确地指出现在市场已处于底部,新一轮行情即将展开。此篇文章分8篇在《股市动态分析》上连续发表。这在当时大盘正在进一步下滑,并破位下行,股市出现恐慌性抛售的时候,邱力原发表行情即将到来的预测,显然是非常难能可贵的。1999年爆发的5·19行情证实了他的预测,邱力原因此再获全胜,相信他的预测而在1998年底和1999年初建了仓的股民,也大赚特赚。

从以上的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把握市场时机是多么的至关重要。如果你在牛市的顶部买股,无论买什么股票都有可能套牢;如果你在熊市的底部抛股,无论抛什么股票都有可能是错误。

把握市场时机,首先是把握买入股票的时机。大量的事实说明,什么时候买比买什么更重要。什么时候买,是强调应把握股市的大势,应在股市行情相对较低的时候才买进股票,而买什么就是选股。我们认为,选择个股重要,把握时机更重要,尤其是受政策面影响较大的沪深股市,一涨都涨一跌都跌的现象并没有完全消失,如果时机把握不对,不管投资什么样的股票,都可能面临着套牢的风险。认真分析沪深股市十年来的涨涨跌跌,你就会发现,入市的时机成了决定你赢亏胜负的最关键因素。当股市的整体处于低位的时候,股市的系统风险已被释放,一旦翻转,几乎所有的股票都有一个共同上涨的过程,不管是选择那些股票,都能获得相当多的收益回报。而当股市处于价格的顶峰时,股票的涨跌会呈现参差不齐的现象,股票有涨也有跌,股票指数几乎维持在原地徘徊。此时入市,选股就很困难,可能选对,也可能选错,处理不当,就会高位套牢,造成资金损失。

2001年B股市场对境内投资者开放后,演绎了一场暴涨暴跌的行情。把握了时机的股民赚了钱,没有把握好时机的则赔了钱。在2月19日停市前拥有B股的股民获得暴富,在2月28日复牌后第一时间买到B股的股民可以小富,而6月1日后入市的股民,则基本上被套牢,不赚反亏。在这里,入市的时机成了决定性的因素。如果我们研究B股的资料,你就会发现,早在B股市场对内开放之前,就有一些眼光敏锐的境内股民,在B股市场最为低迷的时候,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了B股市场。B股市场对内开放后,他们几乎在一夜之间赚到了巨额财富。根据耀皮B的公开资料显示,1999年中期个人股东孙文雄先生持有耀皮B股1488万股,至1999年底,增持至1920万股,当时的市价是0.182美元,2001年2 月19日的市价是0. 516美元,到3月5日其市价已达0.757到美元,短短4个交易日,这部分外汇资产已增值近50%。另据资料显示,孙文雄先生还同时大量持有英雄B、友谊B、华新B、轻骑B等多家上市公司的股份,匡算结果是从B股复盘后4个交易日的16个小时交易时间中,他在B股市场中的资产完成了每小时约53万美元的增值,每天的获利约213万美元。另有一股民,2000年底听一位专家介绍了B股的投资价值后,在鄂绒B、浦东金桥B和陆家嘴B都是两三角钱的时候买了近10万股,花了3万多美金。2001年5月中旬抛出,账面资产达到15万美元,半年时间赚了相当于100万人民币的数目。

一般来说,买入股票时机以在下跌期间、调整将近结束时进行最好。这就要看清大势,尤其是熟悉熊市见底的特征。对此前面我们已作过介绍。这里我们再介绍一种简便易行而又屡试屡灵的窍门,那就是众人一致看空时往往是买入股票的好机会。在股票投资中,股民因看空而卖出,而卖出后更看空后市。而当众多的股民一致看空的时候,说明该抛的已经抛了,卖压已经非常小了,股市下跌的动力几乎完全释放,此时,股价就差不多见底了。所以当众人一致看空时,也就是股价即将见底的时候,往往也是买入的大好机会。

从技术角度看,许多投资者都知道应在中线指标(如周线)极度超卖时买入。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理解也有误区:其一是弱市或弱势股常常呈超卖再超卖(尤其是有庄家打压时),从而诱导投资者过早买入被套;其二是单纯以超卖为标准买入往往不能保证你买到升幅可观的股(即强势股),而影响赢利。因此有经验的投资者不仅仅注重指标的超卖程度,而更注重是否呈底背驰。如果底背驰严重,甚至再三底背驰,即这个股一旦转势时就有戏了。底背驰除观察动力指标外(如大家熟知的RSI和KD线以及MACD),还应重视OBV,如OBV线与股指走势线(或股价线)背驰显著,那就表明有庄家悄悄进驻了。从这个角度分析,底背驰是由于庄家刻意做波段行情借调整实施打压形成的。无人打压的股,一般不会出现底背驰。指标之外,还应看成交量。如底背驰同时伴随着阶段性的地量,那就意味着该股已孕育着转机,一轮行情即将喷薄而出。

在把握市场时机中,把握卖出时机尤为重要。因为只有把握了卖出时机,你才能真正获取利润,避免风险。许多股民也抄到了底部,也买到了黑马股,但就是没有赚钱,甚至还亏了钱,就是没有把握卖出时机。有的卖出过早,被庄家一震就惊慌失措地撤了,结果仅赚了一点蝇头小利;有的卖出过迟,结果高位套牢,本来赚了的钱眨眼间化为了乌有,有的甚至反而倒亏老本。因此,股市里有“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傅”一说。那么,如何把握卖出时机呢?显然,在牛市顶部即将到来之前卖出,是最佳选择。具体操作中,我们认为,当众人一致看多时是卖出的最好机会。在股票投资中,当后续资金源源不断地涌入股市时,就会造成价格的持续上扬,这时就会产生价差,这个价差就是先入市股民的收益和投资回报,从某种意义上讲,后入市的股民回报了先入市的股民,新股民回报了老股民。而当所有的资金都投入股市后,由于再没有了后续资金,股价的上涨就会陷入停顿,股价也就达到了最高峰。而在股票投资中,股民是因为看好后市而买入,而买入后会更看好后市。所以当众人一致看多时,它表明绝大部分资金已入市,股价的上涨已无后劲,因而此时即是出货的最好机会。另外,当散户厅里股民越来越多且出现不少新面孔的时候,也是卖出的最好机会。在股票投资中,专业投资者与业余投资者在价值判断上有着决然的区别。专业投资者是根据股票内在的价值来进行投资决策的,而业余投资者主要是受他人的情绪感染而进行投资决策。在股价上涨阶段,受他人炒股赚钱效应的影响,业余投资者才会入市。而股价上涨得越多,时间越长,炒股发财效应的影响面就越大,入市的散户就越多。当一些平时对股票漠不关心的人都按捺不住诱惑而入市时,此时该入市的资金也就已进入股市了,股价也就见顶了。如1994年三大政策公布后,沪深股市接连上涨一个多月,股票交易营业部7月底还是门可罗雀,8月中下旬就人满为患了,而随着股市的上涨,入市的新股民越来越多,散户厅里的新面孔也愈来愈多,酝酿的风险也越来越大。果然,到9月上旬,股市就已见顶,9月下旬即出现暴跌。

投资大师雷克莱认为卖股时机要根据具体的市场形势判断。如果是升涨阶段具备以下情形,他认为股票投资者可以考虑卖出:

1.当股价涨势达到末期,上升乏力,形成盘旋整理势态,此时长期投资者可逐步酌量获利卖出;

2.当股价持续上涨一段时间后,在某一价位间成交量大幅增加,而股价却上下浮动有限时,此时投资者应提高警惕,分批将持股出手。

3.经过长期的上升,股价已有一至三次的中期下跌趋势,计算本益比股价也到高价圈,成交量减少,发行公司即将除息、除权或者部分发行公司业已除息、除权时应考虑卖出;

4.股价经长期上升,本益比已至高价圈,股价遇到较强的阻力线,无法向上突破,而且趋势图上形成重要而明显的反转信号时应立即卖出;

5.市场充满乐观气氛,利多消息频传,股价大涨,连续上涨几十个涨停板,连冷门股都出现涨停板时应考虑卖出。

如果股市下跌阶段具备以下情形,股票投资者可以卖出:

1.当股价在下跌初期,成交量大增,而价格却急速下滑时,就表示大跌,股票投资者应该断然停止观望;

2.在下跌趋势中,股价持续上升,没有明显的力竭或反弹信号时亦应出货观望;

3.股价在长期下跌趋势中所产生的中期反弹变动已涨至前一跌势跌幅的1/3左右,且连续出现几个涨停板,市场交易极为畅旺,成交量逐步增大时应考虑卖出;

4.当长期下跌中股价稍微反弹一下又开始下滑,且跌破支撑线时,对注重短期利润的投资者来说就该立刻卖出。

以上只是投资大师们的经验总结,在具体的市场中还需要具体分析,合理运用。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投资者无论在什么时候,进行什么投资,都应正确把握市场时机,该进股的时候进股,该出货的时候出货,切不可逆势而为。如果市场已经处于上涨的末期或者已经进入下跌态势,你还在大举进仓,不套牢才怪;而如果市场已经处于下跌末期甚至达到了无处可跌的地步,市场已经有启动的迹象了,你还不赶快建仓,甚至反而还割肉斩仓,无疑会一事无成,甚至血本无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