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超短期理财产品成发行主力

超短期理财产品成发行主力

时间:2022-1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短期、超短期人民币理财产品在2011年尤其是在2011年上半年一度成为人民币理财产品的主力。2011年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几大特点之一就是短期和超短期产品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统计结果显示,全年各商业银行发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中,3个月以下期限的理财产品占绝大多数,比例高达70.26%,其中1个月以下期限的超短期理财产品占34.03%。在6月份时,短期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就达到了全年的高峰。

(二)短期、超短期理财产品成发行主力

短期、超短期人民币理财产品在2011年尤其是在2011年上半年一度成为人民币理财产品的主力。一方面,在高通胀背景下,市场加息预期很高,再加上股市的不断振荡以及楼市调控的重压,资金急需一个出口,增加了投资者对短期理财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2011年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流动性不足,短期银行间拆放利率飙升,银行为缓解存贷比压力,集中发行短期理财产品成为必然。

1.银行理财产品短期化特点明显

2011年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几大特点之一就是短期和超短期产品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统计结果显示,全年各商业银行发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中,3个月以下期限的理财产品占绝大多数,比例高达70.26%,其中1个月以下期限的超短期理财产品占34.03%。当然,这一现象随着年底监管部门的干预而有所改观。

img31

图2-6 2011年人民币理财产品委托期限分布

表2-1    2011年短期理财产品月度发行数量对比表

img32

从2011年短期理财产品月度发行数量对比表中可以看出,6月份发行的期限在1个月以内的超短期理财产品占比达到46.75%,是全年所有月份中最高的,这也跟银行为了应对存贷比半年考核时点而疯狂揽存有莫大的关联。一直处于缺钱状况下的银行机构为了能顺利在月末点拉高存贷比,利用银行理财产品到期后,一般需要一两天才能回到储户的账上,且会在账上停留一段时间的这个时间差,往往会在临近月底时发行一些期限超短的理财产品,用高收益来吸引客户手中的资金。

这一现象在下半年就因一系列关于银行理财产品监管措施的出台而被改变。在10月份,期限在1个月以下的产品发行量占比降到了28.71%,11月超短期产品下滑趋势仍继续蔓延,发行占比直接降到了18.50%,12月期限在1个月以内的超短期理财产品基本上没有了踪影,只剩下一些银行常规发行的理财产品和滚动型理财产品。而期限在1—3个月的理财产品发行占比则达到了全年的顶峰,达到48.71%,甚至超过了6月份发行的期限在1个月以内的产品数量占比。

2.短期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节节升高

2011年随着短期理财产品数量增长的还有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期限在1个月内的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左右,而到了2011年就已经提升至4%左右,特别是在月末、季末等关键时点,其预期收益则更是水涨船高。

在6月份时,短期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就达到了全年的高峰。6月底,不少银行推出的3天人民币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达5%;7天人民币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可以达到5%—6%;而14天人民币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更可以高达6%—7%。各商业银行为应对半年存贷比考核,不惜亏本来提高短期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更有甚者还一度出现了短期理财产品和长期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倒挂的现象。但过了半年的考核时点之后,收益率就又开始一路走低。有机构监测数据显示,1月期以内的理财产品,在6月底时的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而到了7月份时就已经降到4.04%至4.38%的区间。即便是到9月底有一个季末考核时点,8—10天左右的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只有5%左右,与6月底时的收益率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

但在短期理财产品特别是超短期历次产品中,高收益往往只是迷惑投资者的一个假象。拿7天期限的理财产品来说,银行通常会告诉你预期年收益率是多少,投资者往往只看到了其超高的预期收益率,而忽视了前面的“年化”二字。还有就是资金的到账时间,短期理财产品讲究的就是一个“短”字。如果理财产品到期后,投资的资金迟迟不能到账,这就拉长了理财产品的期限,投资收益率也就被无形中摊薄了,如果在超短期理财产品的购买过程中遇上节假日或休息天,资金被提前两天冻结或晚两天到账,就意味着7天期的理财产品变成了9天,产品收益当然也就不会是投资者所预想的那么高了。

3.“秒杀”理财产品成为市场怪象之一

“秒杀”、“抢购”这些一般只会用在网络中的字眼在2011年也出现在了理财产品市场中。银行发行的短期理财产品在这一年曾被投资者“秒杀”或“抢购”。

受到股市楼市等综合因素影响,闲散资金需要一个风险相对可控而且收益较高的理财渠道,短期理财产品自然是最好的去处。投资者纷纷追求短期高收益产品,一些低风险理财品种越来越受到普通投资者追捧。一些好的理财产品经常推出一两个小时便售完,甚至在开卖几分钟后就被“抢劫”一空。投资者感言:这跟买菜一样,得要有眼光会挑,下手还要快、准,不然就买不到。

不仅在银行柜台销售的产品出现了这种现象,就连2011年新出来的网购理财产品和夜市理财产品也同样遭遇了“秒杀”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