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风流倜傥的股市大鳄

风流倜傥的股市大鳄

时间:2022-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个月之后,由于其神秘的独来独往,在市场上大笔进出,被人们冠上了“天王”的封号,与另外三位大户被齐称为台湾股市“四大天王”。为了防止被套牢,小沈对外宣布接管。1988年9月24日,又逢股市连续19天无量下跌的“郭婉容事件”,更使小沈彻底看破股市。证券交易所总经理赵孝风致电沈庆京,希望他能连同其他股市中的大户帮助当局救市。虽然已经对股市失去投资信心,但是沈庆京还是打起精神连同其他大户出面整顿股市。

第十一章 诡秘人生

社会观点出发,要使投资更高明一些,只有战胜时间和无知的神秘力量,增加我们对未来的了解;所谓高明的投资,乃是先发制人,占尽先机。

一、台湾股市“四大天王”

20世纪80年代,台湾股市上活跃着四位精英,被人们封为台湾股市“四大天王”。他们的股票进出常常能使得市场出现较大的波动,台湾当局托市之前也需要得到他们的承助。十几年过后,“四大天王”的风云事件还为当时的投资者津津乐道,下面我们就把他们的故事记述如下,供沪深市场的投资者当做经验教训来欣赏。

(一)四大天王之一:独行侠威京小沈

沈庆京,人称“威京小沈”。1947年出生于南京,后举家迁至台湾,少年生活极为不羁,打打杀杀、混帮派、搞械斗,并因此入狱3年。出狱之后,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开始了环游世界做船员的生活。1974年,上岸开始进行配额交易,并在短短的3年之中脱颖而出,成为台湾有名的“配额大王”,事业中的第一桶金也由此获得。

随着台湾纺织行业的逐渐下滑,沈庆京开始将投资目光转向股市,1987年,他拿着24亿元台币进入股票市场。一个月之后,由于其神秘的独来独往,在市场上大笔进出,被人们冠上了“天王”的封号,与另外三位大户被齐称为台湾股市“四大天王”。

沈庆京第一次大规模介入的股票是1987年3月投资的光宝电子。光宝电子当时的股本在2亿股左右。当得知光宝的董事长宋恭元被房地产套牢,急于将股票脱手以解决巨额债务的时候,沈庆京不动声色地在市场上连续买进了几百万股光宝电子,不久市场就传出“小沈在炒作光宝”的风声。这时,光宝电子公司开始派人对付收购,本无心入主光宝电子的沈庆京将计就计,继续在股市上吸入,直到持有700多万股的时候,要求并进入了董事会。这时,光宝电子的股价已经上涨了很多。没过多久,沈庆京将手中的股票全部成功出货。

继而又如法炮制坐庄了台纸、士纸、南港等股票。仅光宝和台纸两只股票就为小沈带来近20亿元台币的利润。

收之东隅,失之桑榆。士纸股票的冷门操作使沈庆京至今都不寒而栗。1987年10月,沈庆京第一次因朋友的介绍在市场之外以8.5亿元台币的价格收购1000万股(占总股本额的10%)士纸股份。消息传出之后,一向冷门的士纸股份立刻由冷转热,第3天就涨停板到115元台币的高价。但这种气势没有维持几天就碰到1987年美国股市的“黑色星期一”,台湾股市一泻千里,由4673点跌到了2297点,足足大跌3个月,跌幅高达50.83%。沈庆京在这次风暴之中亦未能幸免。

在沈庆京的投资过程之中,也有因为诚笃的个性而招致全盘皆输的滑铁卢,南港轮胎就是一例。当初投资南港轮胎,是因为其属下拥有一块非常具有投资价值的土地,沈庆京从1988年开始购入该股票,起初仅占有3%的股权,但股票一路下跌,只好一路买进,半年之后小沈手上的股票已经达到2000万股,占到33%,这时他手中的股价由当初的26元台币,一路买到38元台币。南港轮胎是许家的家族企业,由于小沈的股权比例已经是7倍于许家的股本。为了防止被套牢,小沈对外宣布接管。此言一出,许家立刻出面谈判,要求以每股27元台币的价格购回。这同小沈的60元台币开价相差甚远。经过艰苦的谈判,许家愿意让小沈以每股30元台币的价格将股票转卖给了日本横滨护膜集团,同时将南港厂的土地以每坪20多万元台币的价格出让给小沈。虽然股票的价格连融资的利息都不够支付,但是考虑到日后进军房地产业的长远规划,终于决定让步。但是后来才发现,南港土地紧邻的一片仍是另外一家的财产,如果不购买的话,南港土地的利用价值也微乎其微。反复斡旋之后得到土地的时候,赎回价格已经每坪攀升到了130万元台币。而那时,南港的股票市值已经达到了60元台币。为了坚守信用,小沈仍然以每股30元台币的价格置换。这是小沈在股票市场上最严重的一次挫败。

南港轮胎一役惨遭滑铁卢,再加上“黑道”频频介入股市,沈庆京对股市的热度已经逐渐降温,遂陆续将股票卖出。1988年9月24日,又逢股市连续19天无量下跌的“郭婉容事件”,更使小沈彻底看破股市。

从1987~1989年期间,股市成了全台湾最热闹的地方,股市气势如虹,几近疯狂。为了控制这种局面。1988年9月,台湾“财政部长”郭婉容宣布重新开征证所税,以借此方法控制股市。但是事与愿违,19天近乎休市的无量下跌让无数投资者胆战心惊。19天中,沈庆京手中40亿元台币市值的股票,以每天损失2亿元台币的速度亏损,到最后,不但损失了当初的利润,连带成本倒赔了七八亿元台币。股市由24日以前的8800多点跌到了5500点,当局已经承受不住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证券交易所总经理赵孝风致电沈庆京,希望他能连同其他股市中的大户帮助当局救市。虽然已经对股市失去投资信心,但是沈庆京还是打起精神连同其他大户出面整顿股市。整整花了4个月的时间,才恢复元气,1989年8月,股市不但越过“郭婉容事件”之前的8800点,而且一直冲破10000点大关。

挽救股市一举使沈庆京的知名度水涨船高,原先就已经闻名全岛的“四大天王”此时更是声名远播,连香港都知道台湾有个“威京小沈”。照理,小沈应该趁此机会将当初的损失赚回来,但是,小沈清楚地看到这次由于当局干预所引发的股市回暖是一种异常的状态,不用多久一定会回落。到1990年3月,股市由12000点陆续跌到8000点的时候,沈庆京已经将手中的股票全部抛空。

尘埃落定之时,沈庆京回忆说:“股市不是我的舞台,因此,决定急流勇退,挥别投机岁月。潇洒走3年的结果,并没有从股市中获利,唯一有的就是‘股票天王’的封号。对我而言,好坏各半,而我并不喜欢这个封号。”

在逐步从股票市场抽身而退的过程中,沈庆京开始把投资目光转向一级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化工、建筑等实业上面,并从此扩展了另一番天地,成为“四大天王”中投资转型最为成功的代表。

(二)四大天王之二:从股市奇人到政坛要员

游淮银,人称“阿不拉”,美国旧金山大学管理学博士,25岁就在台湾“财政部”任职。在股市“四大天王”之中,以擅长选股而著称,就综合研判的能力和专业技能而言,无人能出其右。

1974年,游淮银凭着父亲赞助的100万元台币开始了投资生涯。第一次买股票的游淮银也是从小散户起家。为争取新上市的大明股票承销认购机会,游淮银在冬夜里从深夜12点排队排到第二天上午9点,才以每股12元台币的价位认购到一张大明股,这张股票最后让初出茅庐的游淮银赚到近6万元台币。

真正让游淮银名声大噪的一次股市操作是在20世纪70年代投资的“炼铁股”,好强的游淮银领导多方阵营,与实力相当雄厚的空方鏖战3个多月,10元台币买入,其间连封10多次涨停,最终在40元台币左右全身而退。1976年,赚了钱的游淮银退出公职,与人合伙购买了日盛证券公司90%的股权,开始出任该公司的执行董事,当起券商老板。

1985年,游淮银出任新光证券公司总经理一职,这个时期也是台湾股市高速成长的阶段,他也由此进入了股市操作的顶峰时期,并逐渐确立了投资绩优股的风格。在交易时间内,游淮银经常坐镇营业柜台,双眼紧盯着大厅行情板,要大进股票的时候也亲自喊盘,独特剽悍的操盘形象也由此树立。不少散户都喜欢跟着他买卖。与其他大户的操作手法不同的是,游淮银经常是在低档吸足筹码,在一路拉高的过程中,不仅不增加筹码,到高档还能全数获利了结。

1988年,他设立富隆证券,富隆集团从此成型。1988~1989年间,他凭借三商银、中华开发、中铁等上千元台币的历史天价涨幅炒作,为自己冠上“四大天王”的光环。值得一提的是,游淮银是“四大天王”中唯一在1988年“郭婉容事件”股市无量下跌19天之前,凭借敏锐嗅觉提前出货的一位。

但是,游淮银的雄心并不仅仅局限于一方股市。1992年,他突然投身政坛,当选台湾“立委”,成为“四大天王”中转型最鲜明的炒手。1995年,游淮银拿到上市银行东企银行的经营权,但是由于被揭发东企对富隆放款30亿元台币的事情,导致该银行发生挤兑事件,存款大量流失。从此,游淮银开始了他投身政坛,商场失意的序曲。但噩梦似乎刚刚开始,由于东企银行事件,台湾金融当局依法限制该公司业务经营项目,但是,游淮银却在向“证监会”申报的资料中隐瞒限制内容。不仅如此,2000年,游淮银又因旗下的钻石基金1984年涉嫌炒作尚峰股票一案被提起公诉,并最终被判刑3年零8个月。至此,游淮银成为台湾当局整顿黑金扰乱金融市场中第一位被提起公诉的“立法委员”。

抛开其利用大户便利,驰骋股市骗取投资者利益的大鳄作风不谈,单单从其早年在股市中的投资经验而言,游淮银的择股能力是有目共睹的。

在股票的选择上,游淮银强调企业多项指标的测评,其中包括公司财务结构、产品在企业界的地位与发展远景、经营者的心得与能力、公司研究发展所投注的经费和成效等。同时亲自了解上市公司实质也非常重要。如果有隐藏性的不良资产,单单以账面做参考实在不是科学的做法。

游淮银股市制胜的秘诀,反映在他的有关话语中,他曾经说过,“只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够在股市中生存”,“有头脑的人才能做股票”。这说明在风云变幻莫测的股市中必须要有头脑、有眼光、有足够的判断分析能力。此外还要有许多基础要素。就游淮银个人来讲,他以前所学的专业以及他结合专业对股票、对“第一代主力”进出手法与技巧的研究、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了解等都是不可缺少的硬件。

游淮银认为,投资人的“操之在我”是能够在炒股中制胜的关键。不要全凭传闻、小道消息炒股票,应用自己的头脑和知识去综合分析,三思而后行。当然,有时应快速出击,这才是股市制胜的秘诀。股市变幻莫测,没有常规可循,必须凭自己的智慧去选对股、选对时机,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四大天王之三:“多头总司令”老雷

雷伯龙,1921年出生于台湾,西北大学政治系肄业,海军军官学校毕业,公费赴美海军研究所研习。他的军队教育背景对他投资理念的树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永远像一名指挥官一样操纵大规模的投资战争,并且不论胜败。

从1971年开始,雷伯龙进军股市,纵横股海30多年,他多次在市场信心低落、股市受政治危机影响的情况下进场买入,事后股市利空出尽开始大涨时,自然赚得盆满钵满。危机入市一直是雷伯龙秉承的投资策略,这虽然是可遇不可求的致富良机,但也是考验人性胆识的残酷游戏。当外在环境震撼持股信心,卖盘倾巢出动的时候,若非具备超强的胆识与承受短期剧痛的能力,恐怕实难效仿。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正是这种笃定的自信,也让雷伯龙同样在让人心惊胆战的股灾当中所持有的大量筹码未能出手。1990年台湾股指从12000点直跌到2000点,雷伯龙倾尽全力不惜借贷,多次奋力托市,怎奈伯龙有意,股市无情,100亿元台币的资金全部化为乌有,雷伯龙也因大量融资而债台高筑,官司缠身。妻子因此离婚去了美国,儿子本是哈佛的心理学博士,也因为父亲的官司缠身远赴美国,放弃了在台湾任教的机会。雷伯龙这位曾经在台湾股市最有影响力的大炒手,如今却早已经被台湾股市所淡忘,晚年生活令人唏嘘。

回望其充满成败的投资一生,却有许多值得借鉴与警醒之处。首先,成功者所付出的心血不容忽视,在台湾早期上市公司只有一两百家的时候,雷伯龙能够将每家的营收、盈余等财务指标倒背如流,即使在晚期不做股票的时候,每天还是要看8份报纸。若非这样的功力,要想单凭财大气粗,恐怕也实难在股市驰骋。其次,危机入市,反向操作的犀利举动值得众人体会。再次,雷伯龙一直善于利用媒体和自己的影响力调控股民气势。这一点,与国际著名金融人物索罗斯的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处。

雷伯龙的成功令人羡慕,但是其失败的经历更值得借鉴。尽管当年能够在股市中叱咤风云,一石激起千层浪,但也正是这样只进不退的军人做派让他在逆市而动的时候吃尽苦头。正所谓股市行情容易预测,投资情绪却难把握。雷伯龙每次股市大跌,都被套牢大量股票,违约事件不断,其“多头总司令”的名号也是因其只进不退的个性而得。

雷伯龙在投资中以利用财务杠杆也就是融资操作股票而闻名,但是长年利息和手续费的消耗,再加上空头袭击的卖压影响,使这柄双刃利剑最终刺中要害。个性操作是雷伯龙失败的起因,而财务杠杆的不当操作更是加速了其走向末路的行程。晚年的不思变通,一味留恋过去的成功经验,都使得雷伯龙的投资道路越走越窄,最终无路可寻,让人叹息。

(四)四大天王之四:崇尚生活的邱明宏

邱明宏是台湾股市“四大天王”中最低调的一位,在他的投资生涯中,似乎很难找到令人惊心动魄的大买大卖,也从未见他以叱咤风云的姿态驰骋股市。甚至他的名字从来没有单独见诸报端,而总是跟在三位“天王”之后,俨然一副婉约派的作风。

邱明宏和沈庆京一样,在淡出股市之后,开始了实业界的投资。同沈庆京不同的是,邱明宏的投资更注重宣扬生活意味,强调绿色投资。旗下的亚历山大健身休闲集团就是很好的例子。

近年来,邱明宏更是一副皈依佛门的投资态度。首先开始悬壶济世,出资为无钱看病的台湾民众提供诊疗。甚至自掏腰包出版了一本书,教导大家如何保健养身。在亚历山大俱乐部,亲自现身说法,强调该俱乐部中的游泳池没有氯化物的污染,流动水流的设计如何既有利于环境又有利于健身。

如果说我们从前三位股市大户中学到的是精深的投资理念的话,那么,邱明宏带给我们的就是一种看尽繁华、淡泊财富、崇尚生活的人生态度。

昔日“四大天王”雄踞台股的风光事迹令人无法拂掠,耳边似乎还回响着当年征战股市中的拼杀声。投资的战场是现实的,更是残酷的。许多人津津乐道于成功者的辉煌战绩,却往往忽视在这成功的路上有多少辛酸曲折,有多少失败的先驱。

二、风流倜傥的股市大鳄

刘大鳄是香港最有故事的财富大佬,其身上交织着两条线:一条是商旅轨迹,另一条是风月传奇。港人概括为“财经娱乐”一体化。

20世纪90年代,没有任何富贾如刘大鳄那样频繁与港岛当红明星一起占据所有报纸的娱乐版头条,而刘一点不退却、不掩饰,“我有钱,却不能做我喜欢的事情,那么用钱做什么呢?”香港狗仔队曾作过计算,过去10多年,刘大鳄送给一众女朋友的包括房产、靓车、珠宝、古董、现金等礼物在内,价值接近10亿元港币。

当然,风月传奇的谱写,是有完美的商业胜利保证的。

刘大鳄自言,与第一任太太结婚时,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拥有一个150多平方米的房子,存款能够达到100万元港币,一家人小康就可以了。可是上天比较垂青他,在二十七八岁时,他就赚取了人生的第一个亿元港币,远远超出了年轻时的理想。

20世纪70年代初,香港经济由英资独领风骚。70年代末期以后,新兴华资财阀开始崛起,英资财团因忧虑香港前景而有所退缩,此消彼涨之下,华资强人李嘉诚、包玉刚等先后从英资手里夺取和记黄埔、九龙仓、香港电灯及会德丰等公司。而80年代的香港则是股市新锐刘大鳄的黄金时代。

刘大鳄,生于香港,具有潮汕人的精明,对数字极为敏感。20世纪70年代在加拿大求学期间,刘认识了来自北京的一个靓妹。1978年与友人创办公司,以生产吊扇为主。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石油危机阴影仍未退尽,欧美陷在一片节约能源声中,加之当时怀旧气氛的弥漫,刘大鳄生产的古典吊顶风扇在美国市场大行其道。不到两年时间,从1.7万元港币、22个工人起家的风扇公司,雇员发展到万人,而刘氏也赚取了人生财富的第一个亿元港币。1983年8月,中英联合声明签署,风扇公司上市,其时总资产已达5亿元港币。

在制造领域的如鱼得水,使得不甘寂寞的刘大鳄开始涉足金融市场,并进军地产业。1983年、1984年间,刘大鳄借着风扇生意之便,开始投资美国市场的“国库债券”,经过数百个晨昏错乱的日子,刘“赚回了人生的第一个1亿美元,而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晚上能好好睡一觉”。

1985年初,刘大鳄与公司另一创始股东间的矛盾无法调和,刘把手上股份配售给基金,挟巨资“下野”。可他并未走远,时值当时港币上升,原来的公司产品严重滞销,股价下跌,刘大鳄趁机在市场大笔扫入,一招“狮子回头”,又重掌大权。而刘这一出一进,已有2亿元港币落袋。这以后,刘氏“股市狙击手”的名声日隆。

股市狙击在美国很早就流行,狙击手法是:当一家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控制权不稳,而该公司的资产值又很高时,就很容易为企业狙击手所垂涎,在市场吸纳到相当的股份后提出全面收购,迫使对方以高价买回自己手上的股份,或是将整间公司易手,从中赚取利润。股市狙击手极不受企业大股东欢迎,被称之为“绿色敲诈”。

1986年1月,刘大鳄瞄准的又一个目标是庄氏家族的能达科技,以庄氏家族买回刘手上的股票为结束,刘获利650余万元港币。

再战告捷,刘豪气顿生。随即盯上华人置业。收购华人置业是刘大鳄最得意的一战,“因为当时手上一股都没有,所有人都认为我不会成功”。但两个月后,刘创造了奇迹,冯氏和李氏两大家族先后被拼出局,将华置拱手相让。

刘氏兄弟接手华人置业后,商场中人无不刮目相看。祖籍同是潮汕的李嘉诚对后起之秀的“同乡”可谓惺惺相惜,一直是华人置业的股东。身家日渐富贵的刘大鳄懂得享受,花钱只图一个“痛快”。刘大鳄对车牌号极为讲究,在香港政府的公开拍卖中,先后以近4000万元港币拿下20多个车牌,其中11、2222分属两部劳斯莱斯,最心爱的66则挂在刚刚花800万元港币买的豪华宾士上。

华人置业现董事会主席为刘大鳄,刘大鳄为执行董事但控有64.20%的股权。1995年华人置业市值最高曾一度攀上300亿元港币,现时只有43亿多元港币,但总资产为155亿元港币。

对于“股市狙击手”的称号,刘大鳄心情矛盾,他说,一半对,一半错。“因为我是被迫的还击”,可是谁又会相信叱咤香港股市的刘大鳄,所为都是出于被迫呢?

刘口中的“被迫还击”是指当年脍炙人口的“大酒店争夺战”。

大酒店为香港历史最悠久的酒店企业,拥有闻名遐迩的半岛酒店和浅水湾酒店,老牌英资嘉道理家族和梁氏家族为大股东,拥有绝对控制权。不过,公司作风保守,被投资者评级为“不思进取”,加上净资产值高,可以说先天就带有了被“狙击”的诱因。

“半岛酒店是香港当时唯一的6星级酒店,古色古香,我很喜欢那种味道”,所以当机会来临的时候,刘大鳄毫不犹豫以旗下两家公司以每股53元港币接手。但进入后华人受到歧视,为争取大酒店董事席位,刘大鳄和嘉道理家族展开了一场龙虎斗,最后以嘉道理接手刘手上大酒店股份为终结,此举刘氏旗下一公司获利达9200万元港币,另一公司则赚取4200万元港币。

经此几役,刘当时在股坛呼风唤雨,凡是刘染指的股票必然大升,甚至只要与他名字扯上关系的都脱胎换骨,市场曾盛传刘大鳄将收购置地和东亚银行,其股票就如脱缰野马般飙升。企业大股东对刘氏纷纷避之则吉,小股民却对其如痴如醉视为股市英雄。

1997年10月,对香港来说是一场不可思议的灾难,全球性股市暴跌祸及香港,跌势不仅令许多小投资者血本无归,与刘大鳄一般的诸多富豪皆不能幸免。股灾使得香港人狂热的头脑逐渐冷静下来,刘大鳄在这一段时间几乎销声匿迹。

但股灾似乎并没有使刘大鳄伤筋动骨。在股灾之后,能够再投资的人已不多,但刘氏一系上市公司包括私人家族对外投资很快就超过10亿美元,在内地的投资占到其中的一半。

2002年6月,刘大鳄以私人名义与上海一家百货公司合资,购得上海南京西路上的8块黄金地块,双方各占50%股权,项目总投资逾20亿元,随后两年刘还将投资10亿元,项目将于2004年5月动工。

2003年,刘氏旗下的公司还在天津市和海口市投资。

自1992年在北京和上海设立办事处,刘氏在内地的投资遍及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天津等近10个沿海发达城市,至今各项投资累计到位资金已超过60亿元港币。现时在大陆的出租物业投资,每年可以得到4000万~5000万元的租金收入,对于集团的营收贡献微乎其微。但刘氏并没有看轻内地市场,在2002~2003年间,刘大鳄曾亲自在内地考察有一年半之多。

刘大鳄60亿元内地攻略,试图拷贝的是他在香港的范本。铜锣湾的一座百货大楼,位于香港岛所谓“金箭嘴”的黄金购物地段,是区内购物心脏地带,属于香港的“地标”物业,不仅位置绝佳,还是香港业务最佳的百货公司,在金融风暴肆虐的1998年度创下历史最高营业额纪录。从其母公司日本崇光破产之后,在多家财团的争夺中,该大楼最终由刘大鳄联同另一个富豪,以35.5亿元港币力压群雄,成功购入。

刘大鳄收购这个百货大楼,意在其丰厚的租金回报。完成此次收购后,其在铜锣湾所拥有的物业面积已经高达约12.8万平方米,可以说已成为香港铜锣湾“铺王”。

三、“仙股医生”与“香港壳王”

很难用一两句话来形容股市庄家詹培忠浮沉故事的个中滋味。

一位香港证券界人士如是评价他——“作为最早的一批华人经纪人之一,他的额头上写满了香港股市发展的纹路,炒股技法娴熟,对上市守则滚瓜烂熟,最擅长走黄灯,纯粹炒股几乎从没有失过手,是一个毁誉参半的香港股市传奇人物。”

他可能是香港绰号最多的人物:作为前议员,因为以激烈言论评说时事,他被冠以“潮州怒汉”之名;对于香港证监会而言,他是出了名的“坏孩子”,一度“与制度玩火”;而在香港几百万人的股市散户心中,他则是“金牌庄家”,“仙股医生”,一个可以跟场入市的风向标;同时,他也是香港第一位因为坐庄作假而坐牢的议员,在某种意义上,他是香港前证监会主席梁定邦、香港高等法院大法官彭健基加强香港金融市场监管、显示司法公正的一个典型案例。

詹培忠,57岁,潮州人,9岁来港,23岁开始炒股票,最多时同时操盘20只股票。在20世纪80年代因为操盘著名的佳宁股份(使其股价从1元港币飙升至17元港币)一战成名而被媒体誉为“金牌庄家”。

从20世纪90年代起,詹培忠开始投资于内地股票。他最为得意的一笔,是一转手便从荣事达赚取近8000万元。1999年詹以7000万元入股荣事达并控股50%,随后管理层为引入美国美泰克公司资本而以1.5亿元的价格回购詹所持有全部股份,詹的投资回报率达100%。詹培忠同时也是最早从事“壳”生意的香港壳王。1982年至今,经其手买卖的壳公司多达20个,詹由此也积累了数亿身家。

但一场官司却让他离开市场5年之久。很多香港人对5年前的案子记忆犹新,尤其是判刑理由,现在回顾起来仍然耐人寻味。主审法官彭键基称:对詹的控罪涉及100份虚假股票转让书,价值1200万股大富地产股份,这显然是经过细心、精密的策划,目的是使税务局及股票过户处对此文件信以为真。虽然这是詹培忠属下职员一项错误的商业决定所导致的结果,但作为立法会议员并有“公司医生”及“金牌庄家”称誉,凭借其多年丰富的金融界经验,詹一定知道如何纠正这项商业错误。然而,詹却选择造假,就是“同制度玩火”。

但是现在,“金牌庄家”詹培忠又回来了。

不仅重新回到了大本营——香港金钟海富中心17楼、詹培忠控股有限公司和詹培忠投资有限公司,他还专门建立个人网站大写培忠手记,因为詹要竞选2005年9月的立法会议员。他声言:“在哪里跌倒就要在哪里爬起来。”

根据香港法律规定,凡是入狱超过3个月者,自判刑日起5年之后才可以重新参选议员。尽管詹贿选的罪名要到2005年8月才到期,但为了尽早唤回人们曾经对他的回忆,詹培忠仍然在2002年8月熬完“证监会”规定的“3年不准出任上市公司董事”的规定期限之后,多次高调进行各类大型的买“壳”卖“壳”事件。

自2002年国美(0493)借壳事件起,詹培忠再一次名声大噪,并乘势高调重出江湖。此期间,詹培忠还和京华三一首席顾问刘梦熊成为好友,合组公司,专做“壳”生意。

近两年来,詹动用数亿元资金大手笔进出股市炒作仙股公司,或炒或收购,当年“金牌庄家”又重出江湖了。

2005年3月,市场曾两度为詹而侧目:詹培忠连续入主骏雷股份(0070)和北方兴业(0736)成为单一大股东,这两只仙股在“詹培忠入股”消息的刺激下,形成近期香港股市少见的井喷行情。

3月9日,詹培忠买入骏雷(0070)12%的股份,并计划参与供股,市场憧憬他会取代骏雷现时大股东陈泽民成为新主,消息披露当天,股价飙升1.5倍,过去52周里,骏雷股价从0.01元港币最高升到0.055元港币。

时隔两日后,詹氏又宣布买入北方兴业(0736)28%的股权,成为单一大股东,公司主席兼大股东庄声元向詹培忠出售公司13亿股,每股作价0.023元港币,总代价3000万元港币,詹培忠出任非执行董事兼主席。受此消息刺激,复牌后该股价一度升至最高0.049元港币,股价翻番。

对于具体操作手法,詹培忠轻描淡写:“只是技术问题,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骏雷22.7亿股的盘子,要控股很容易,只要你供股,人家不供、不和你抢就可以了。比如骏雷决定供股,每供两股送一股,从22.7亿股扩充到89亿股,只要0.04元港币就可获得3股,才0.113元港币一股,还是有一定的炒作空间的,至于骏雷以后怎么发展,不排除将好的项目注入这家公司。”对于北方兴业,詹培忠则更加不愿多说,只是表示投资而已,“配合捧场一下啦”。

香港坐庄的手法和内地是差不多的,因为香港机构投资者具有强势,所以所谓庄家在香港的市场价值主要还是表现在一些仙股公司身上。该人士指出,香港股市奉行自由经济,虽然没有严厉的除牌机制,但是对于一只股票真正的惩罚在于没有任何交易,遭到投资者的抛弃,所以这类仙股公司的大股东为了自己逃出升天,会主动寻找詹培忠这样的庄家来炒作。

如果仙股公司的“壳”有升值潜力,詹培忠就将其收购,把“壳”洗干净之后再卖给香港本地或者内地投资者。但也不排除大股东将自己手中的股票质押借钱给庄家炒股票,大股东在脱身之后,与庄家一起将损失转嫁给散户或者其他投资者。

至于骏雷和北方兴业最终的命运如何,市场普遍评价说,这只是詹培忠又一个“壳游戏”的开始,但当年“公司医生”的美誉能否再现尚未可知。

如果说市场憧憬詹培忠入主北方兴业是一种买壳行为,那么,詹培忠入主骏雷则被评价为一种难以言说的情结。因为骏雷的前身——德智发展,正是詹培忠5年前翻船之所。

5年前,詹培忠以议员身份被裁定串谋伪造虚假股票文件罪名成立,被判入狱3年,即时剥夺立法会议员资格,1999年又因为被揭发曾设90人豪华宴进行贿选,罪名成立,罚款10万元港币。

詹培忠在接受采访的时候,直言德智发展是一间很复杂的公司,对于当年的操盘细节詹培忠却闪烁其词,但他承认在1991年通过逐个击破的手法,用“很少的本钱”(5000万元港币)控股了一家资产数亿元港币的公司。“运用技术手段,使原来的股东因为我的介入而损失了数亿资产”。詹说。

而据一位证券界人士回忆,当时的德智发展虽然因为官司缠身停牌多年,但旗下不乏优质资产,尤其是旗下大富地产拥有的浅水湾道127号,按照现在的市值至少15亿元港币,詹培忠正是看中了这块资产。他说,当时詹的操作手法主要是利用该公司陷入官司而停牌之机,透过经纪人说服投资者将股票折价出售,在逐步取得控股权也即詹培忠所说的逐个击破之后,通过投票机制,安置自己人进入董事会,再通过一些资产买卖行为曲线获得该地产的所有权。

詹培忠承认当时他卖掉该地产的价格是3.5亿元港币,詹培忠个人从该交易中获利近3亿元港币,而这也正是詹培忠所言的大股东数以亿计的损失所在。

当着别人的面,詹亦苦笑说,在某种程度上讲,他入狱“或许是应咒”。而且詹培忠也老老实实为这起恶意收购买了大单:经过与证监会协商,詹培忠最后以每股30元港币的价格全面收购德智发展,这家曾经停牌11年的上市公司,停牌前股价为0.2元港币,詹培忠不仅为此付出了1年的牢狱之灾,还变相缴纳罚款数亿元港币。

虽然香港市场没有庄家制,但詹培忠坐庄情有可原。该人士指出,香港股市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虽然形成一个以机构型投资者为主的市场,但并非所有的股票都如汇丰般备受基金青睐,因此,香港股市有一个庞大的仙股队伍,至少25%的股票成交不活跃,这一类股票实际上已经被投资者所淘汰,等同于除牌,但同时也就形成了一个可观的“壳资源”市场。

詹培忠从1982年开始做“壳”生意,22年来共做“壳”20只,但最著名的要数2002年引国美入主京华自动化。

根据京华自动化2000年7月28日的公告披露,第一大股东Rocard向Golden Mount Limited出售5000万股股票,占总股本的31.8%。每股作价1.12元港币,比当日收盘价0.83元港币溢价34.9%。Golden Mount Limited是詹培忠个人独资拥有的公司。通过此次交易,詹培忠花费5600万元港币成为京华自动化的第一大股东,随着黄光裕的一系列资本运作,詹培忠将其持股比例逐步减至8%。在几次复杂的回吐中,詹培忠获利几千万元港币,而对于具体的细节,詹拒绝透露,也否认其财务顾问的身份,只是称同为潮州老乡的黄光裕脑子非常聪明,一讲就明。

詹培忠坦言,一般来说,他所挑选的“壳”,盘子都不会很大,通常介于1亿~2亿股之间。他说,他看中的“壳”一般是6种:管理不善型、负债严重型、资产薄弱型、业务落后型、官司缠身型以及人事不力型。第一步,詹培忠从清盘官或者债权人手中,以大大低于市价的价格买入并取得控股权;第二步,进行“洗壳”,清理公司留存的问题,詹培忠称其因为熟悉公司管理运作、不需要聘请财务顾问和律师,大大节省了成本;第三步,再将这个无负债业务、没有官司的干净的“壳”转手高价卖掉。

业内人士对此解释道,跟所有做“壳”生意的中间人一样,詹培忠也要遵守互信这个游戏规则,通常“壳”买卖双方之间没有明文的合同,靠的是君子协定,以便规避一些上市规定。该人士称,詹培忠凭个人之力做到如此数量的“壳”交易,平均每年一个,由此可见詹培忠并非只有财技了得,更多的是背后的功夫。

四、美国股市的聪明投机客

股票市场风云变幻莫测,转瞬之间可以让人腰缠万贯,也可以让人倾家荡产。这里的确也造就了一批胜利者,呼风唤雨,游刃有余。被人称为“经纪王”的美国人皮特就是一个典型。

皮特的诀窍很简单:“尽量买一个公司的股票,降价时分批买进,升值后抛出。”他认为这种方法不仅能赚钱,而且能够赚大钱。

皮特有自己的一套独立买卖方式,自己根据这个方式进行调查研究。他说:“华尔街的大多数研究人员只会解释结果,华尔街的分析师几乎都是混饭吃的、未出师的职业分析师。”

让我们来看看皮特的方法吧!

(一)博弈套利

1976年,当时闻名于世的赌城大西洋的赌博还没有合法化,美国的经济也处于低谷,各行各业普遍萧条不振,股市也非常低迷。这个时候如何投资,皮特没有把握,一直处于等待状态。

有一天,他注意到国会通过了一项削减经费的议案,因为政府财力不足。下午,在当地读高中的女儿回家,在饭桌上和父亲说起她们学校也裁减了做校服的预算。

听到这些与股市无关紧要的消息,皮特心里一动,头脑中马上冒出了一些朦朦胧胧的念头,搞得他坐立不安。

第二天早上天不亮他就醒了,早晨是他脑力最佳、思考问题最清楚的时候。削减经费的国会议案和女儿校服的事情仍让他念念不忘。政府一直未能解决经济衰退,他们会继续采取什么措施呢?对,他们将使赌博合法化,他们肯定会这么干!想到这里,皮特从床上一跃而起,激动地大喊大叫。妻子因此被惊醒,还以为他出了什么问题。

经过进一步分析,皮特更加确信自己的想法。美国联邦政府入不敷出,急需补充新的财源。于是,他大量购进了“修养胜地国际公司股票”,价格在7美元左右,这本身就是一种赌博,而且他押的赌注非常大,让同行们都目瞪口呆。皮特的委托客户也纷纷打来电话问他把握有多大。

他自己也并非不担心,但是他尽量给人们非常自信的印象。他给委托人作解释,还不停地制造舆论。果然,不久之后,修养胜地国家公司股票开始上涨,在国会通过赌博合法化之后,涨势更是猛烈。不到两年时间,价格上涨了10多倍!

最后皮特将这些股票以85~95美元的价格抛出。这样,他为自己赚了70多万美元,为他的委托人赚得更多。这次成功让皮特声誉日隆,也给他带来了更多的客户。

(二)将计就计

有一天,一个外科医生给皮特打电话,想找他了解有关FAN的情况。

“FAN?是一种化学原料吗?”皮特显然不熟悉。

“不,是一种新近从海水中提炼出来的物质,能够代替石油和天然气来作燃料。”

皮特弄不明白这是种什么物质,就打电话询问了一些科技专家,得到的答复是:这是刚刚从海水中提炼出的物质,将来会取代一些传统燃料。

这时,中东正面临海湾战争,紧张得一触即发,西方国家都面临着“石油恐慌”,这个时候,FAN的出现必然会大受欢迎的。于是,他把情况向医生做了介绍。这位医生以2.5美元的价格买了1万股“新能源公司”的股票。

医生买进该公司股票的原因是因为他认识新能源公司的大股东之一德斯坦,皮特经医生介绍,与德斯坦通了话。

德斯坦在电话中大大宣扬了他们公司的实力和产品的巨大潜力,皮特不动声色的听着。然后,德斯坦又向皮特发出了邀请。

“我想邀请一批有影响力的股票经纪人到夏威夷的棕榈滩,详细讨论一下新能源公司和FAN。如果您同意前来参加3天的讨论,您的费用全由我们负责。”

皮特一边听,一边心里盘算,他邀请的这批经纪人大约有20人,到夏威夷的飞机票加上吃、住,大约要用掉3万美元,加上活动又要用掉5万美元,这将是一笔不小的开资,说明德斯坦有一定的实力。另外,经纪人讨论完后,可能都会购买一批新能源公司的股票,股票上涨的可能性很大。

想到这里,他答应了邀请。并很快自己买进1万股,又替委托人买了7.5万股。出发之前,他看了一下新能源的股票价格,已经比买时的2.5美元上涨了1美元。

皮特飞到夏威夷,一到宾馆,服务员就交给他3个崭新的名牌高尔夫球,一筒网球,一本导游手册。看得出,这家公司在经纪人身上下的功夫不浅,直觉告诉他,这家公司的股票价格会比原来预料的要涨得更高一些。于是,他打电话通知助手再买1万股。

虽然如此果断,但猎手毕竟是猎手,皮特天天与助手联系,随时了解该股票的行情变化,他可不愿吃亏上当。

讨论会以酒会开始,非常豪华,经典鸡尾酒由荷兰杜松子酒、苏格兰威士忌和烈性威士忌按标准配方当场兑成。

会上,德斯坦拿起一只小瓶,里面装着一些黄黄的液体:“你们看到这些液体了吗?这就是FAN,我们未来的主要燃料。中东危机很可能会导致战争,那时石油供应受到影响。即使没有战争,几十年后石油也会被人类消耗殆尽,那时谁拥有FAN,世界便属于谁!应该说未来在我们手上。先生们,应该让你们都从中得到巨额财富。”

回到事务所后,皮特马上进一步调查新能源公司和FAN的情况。权威调查报告说,FAN确有很大潜力。但目前研制方法尚不过关,产品成本昂贵,不适合大批量生产。同时海湾局势也正在缓和。了解到这些后,这位“经纪人”并没有急于抛出股票。

新能源股票价格节节上升,原因是夏威夷效应的不断扩散。等到一些媒体开始推荐的时候,股价涨到8.5美元,皮特把自己的股票全部卖出。

事后,皮特告诉自己的助手:“当有人告诉我,一种股票很快要大涨,而且知道的人很多,我马上就把它卖掉。这是我前些年得到的一个教训。但是这次我为什么买了几万股,因为我知道得早一些,而且看到圈套设计的比较巧妙,应该有短线套利的机会。”

后来,“新能源公司”的股票价格跌到30美分。

(三)皮特的思路

皮特非常注意建立自己的信息网,并公开高价征集有效信息,这样可以不断地找到最佳目标。找准目标后,在合适的时机全线出击,然后等待合适的价格退出,对于这个合适的价格皮特有着巧妙的积极行动。在这方面,他有一套与外围资金双赢的方法,不过是他赚大头,别人赚中头。

在投资业只有胜利者和失败者,有时候你只能做一个窝囊的胜利者。你重仓看好的股票,获利卖出后,股价又上涨一倍,客户恨透了;另外一只股票,获利后受到客户情绪影响不卖,它却下降了导致亏损,客户更是气急败坏,他会忘掉当初他自己的愿望。于是,皮特的操作方法就是只保证持续赢利,不保证完美赢利,不管别人怎样说,他只是坚持自己的观点:盲点套利,短线套利,空仓等待。追求完美不是股市技术所要做的事情,那是在祈祷时对主的希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初级的股市与成熟的股市,中国的股市与美国的股市一样,以投机为主。大资金玩收购、玩盲点,小资金玩盲点、玩套利,书本上的传统理论是骗子骗人用的,尽管著者的出发点不是这样,但是在中国的股市现实中起到了这个作用。美国股市、香港地区股市与中国股市唯一不同的地方在于:有无避险机制、做空机制、收购机制,融投资双方严重不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