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其他非主流政治经济科学研究方法

其他非主流政治经济科学研究方法

时间:2022-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主要是指被称为“公共选择模式”的研究工具,即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公共选择理论来分析政治过程以及政治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公共选择模式的研究方法特别关注国际政治经济的制约因素。公共选择模式在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于它为国际政治经济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在政治和经济科学中,比较政治学和比较经济学已经是自成体系的成熟学科。

三、其他非主流政治经济科学研究方法

国际政治经济学是在20世纪70年代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发展遇到问题时才产生的。它提出了新的研究问题、新的研究思路和新的研究方法,从而吸引了众多其他学科领域研究者的兴趣。除了主流经济学和政治学之外,其他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工具也不断地被引入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中。下面介绍其中的两种:新政治经济学和比较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

1.新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

新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主要是指被称为“公共选择模式”的研究工具,即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公共选择理论来分析政治过程以及政治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公共选择模式以“有理性的”个人作为研究的最基本单位,其行为准则是按照个人效用最大原则实现利益最大化,并且假定个人在外部约束条件下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边际调整。公共选择模式强调研究的精确性和正规性,主张对研究命题进行经济或政治的计量分析。公共选择方法引入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后,一方面为国际政治经济学提供了一种对国家、政府、政治利益集团的行为进行实证分析的研究思路;另一方面它又试图从制度经济学研究的角度对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作规范性研究。公共选择模式的概念和研究范式主要包括:“公共产品”、“搭便车”、“选举周期”、“相互依赖”等等。

公共选择模式的研究方法特别关注国际政治经济的制约因素。在分析一个国家实行何种政治经济政策时,它更强调国家确立其政策的内外部条件而非政策的合理性。公共选择模式在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于它为国际政治经济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通过公共选择模式可以将各种不同类型学科的研究方法,包括新古典经济学方法、数理统计博弈论等等进行交叉融合。它的优势包括:将经济学方法和政治学方法综合起来研究国际政治经济的某些特定问题;它具有对一般政治经济问题进行分析和检验的一套工具;政治经济的计量研究对理论与现实联系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公共选择模式对适用性有特殊要求,因此,如果不加分析地将其运用到国际政治经济的不同问题场合就会产生严重的失误。此外,过于强调计量和实证方法也可能导致出现片面追求数学化和精确性的不良倾向。

2.比较政治经济研究方法

比较方法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研究方法。根据阿伦德·利普哈特的观点,比较是一种建立普遍经验命题的基本方法,类似的还有实验、统计和个案研究等研究方法[15]

在政治和经济科学中,比较政治学和比较经济学已经是自成体系的成熟学科。而随着新政治经济学的兴起,一些学者开始进行比较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查尔斯·林德布洛姆是比较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领军人物。他从国家、市场、意识形态等方面,对各个政治经济体之间进行比较,从中研究政治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

比较政治经济学的思想和方法在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得到了认同,但是国际政治经济学与比较政治经济学又有所区别。比较政治经济学的研究重点放在国家内部,它是通过比较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不同时期的政府、社会集团和经济的关系来探讨国家怎样管理经济事务。而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点是各政治经济体的运行对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影响。例如,在国际政治经济中,东西、南北、南南、北北以及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历来是研究的重要内容。此外,国际政治经济学还认为必须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同模式、发展中国家错综复杂的差异、国际组织和国际机制的作用,以及跨国公司和非政府组织的跨国政治经济行为等方面进行研究。

实际上,国际与国内的政治经济因素历来都是不可分割、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国际政治经济体系必定会影响一个国家内部的政治经济关系,而国家内部政治经济状况以及对外政治经济政策也会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作用。

总之,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体系和方法论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问题:一方面它需要落实到自身理论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之中;另一方面也需要不断从政治、经济等社会学科甚至其他人文、自然科学中汲取思想源泉和研究思路。

讨论题

1.怎样理解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概念?

2.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哪些?

3.国际政治经济学有哪些主要的研究方法?

【注释】

[1]引自苏珊·斯特兰奇著,杨宇光等译:《国家和市场:国际政治经济学导论》,经济科学出版社,1990年。

[2]引自罗伯特·吉尔平著,杨宇光译:《国际关系的政治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89年。

[3]引自罗伯特·基欧汉著,苏长和等译:《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4]参见Jeffry Frieden和David Lake:《国际政治经济学:审视全球权力和财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5]引自罗伯特·吉尔平著,杨宇光译:《国际关系的政治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89年。

[6]转引自张纪康著:《跨国公司与直接投资》,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7]引自联合国《跨国公司行动守则(草案)》,1983年。转引自叶全良、王世春主编:《国际商务与贸易投资》,人民出版社,2005年。

[8]参见斯蒂芬·克拉斯纳主编:《国际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9]引自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人民出版社,1999年。

[10]引自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人民出版社,1999年。

[11]引自尼·布哈林著,蒯兆德译:《世界经济与帝国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

[12]转引自王茂湘等编:《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和当代资本主义》,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

[13]引自约翰·鲁杰主编,苏长和等译:《多边主义》,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

[14]参见斯蒂芬·克拉斯纳主编:《国际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15]引自阿伦德·利普哈特著,李陈华译:“比较政治学与比较方法”,《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6年第6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