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化入侵对国家发展的危害

文化入侵对国家发展的危害

时间:2022-10-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亚洲国家而言,其所面临的挑战和压力依然空前巨大。如何在后危机时代保持清醒的头脑,具有敏锐的问题意识,抓住机遇,直面欧美发达国家经济侵蚀的挑战是摆在亚洲各国政府面前的一项艰巨长远的任务。全球经济危机在给亚洲各国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发展新机遇和国际合作的空间。

后危机时代亚洲国家文化资本与文化软实力:机遇与挑战

许德金[1]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北京100029)

摘 要:本文以后危机时代亚洲国家的文化与经济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后危机时代亚洲国家所面临的挑战及发展机遇,提出了后危机时代亚洲国家发展应具有新思路:即重视培育国家文化资本和相互间的文化互动交流,并以此保护和促进亚洲各国的文化共生及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亚洲;国家文化资本;软实力;机遇与挑战

On Asian Nations’ Cultural Capital and Soft Power in the Post-crisis Era

XU Dejin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Beijing 100029, China)

Abstract: The present study probes into the status quo of Asian nations’ cultur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focusing on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Asian nations are now facing in the post-crisis era. It also puts forward several suggestions regarding Asian nations’ future development: first develop Asian nations’ cultural capital, then promote the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Asian nations, and finally enhance the ties between Asian nations so as to promote the cultural symbiosis in Asia and further strengthen the soft power of Asian nations in general.

Key words: post-crisis era; Asia; national cultural capital; soft power;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引言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使得全球主要经济体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冲击,在此大的背景下,世界各国包括各种共同体及其成员国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措施,力求最大限度地挽救这一全球性流行病的影响。经过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到2009年年底,虽然世界经济形势依然低迷,但全球经济信心逐步恢复,经济先行指标PMI(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有所回升,全球经济明显回暖,消费者信心得以重建,全球主要的国际组织及预测机构则一改之前的悲观态度,多次上调预测结果,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态势日趋乐观,并预言未来的几年中世界经济将稳步步入复苏期,全球通胀会趋于平稳,总体经济形势看好,全球已进入所谓的“后危机时代”。

问题意识:后危机时代亚洲国家所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机遇

2009年后半期全球经济总体的回暖为亚洲国家当前的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地发展提供了机遇,但全球经济复苏的龟步前行、全球化大旗下后殖民化及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日趋激烈的国家与地区间的竞争决定了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发展始终具有不平衡性和不稳定性。对于亚洲国家而言,其所面临的挑战和压力依然空前巨大。如何在后危机时代保持清醒的头脑,具有敏锐的问题意识,抓住机遇,直面欧美发达国家经济侵蚀的挑战是摆在亚洲各国政府面前的一项艰巨长远的任务。

总体而言,后危机时代亚洲国家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以下三大挑战:

一、全球经济危机虽已渡过难关,正趋于稳步发展阶段,但欧债危机的加剧,固有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世界政治局势的持续动荡,都客观上让目前还算平稳的亚洲各国经济发展具有了一定的脆弱性和不确定性。如何在后危机时代加强亚洲各国的经济联系,携手共进,尤其是利用好类似博鳌论坛这种高端会议平台,共同谋求亚洲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尽量消除亚洲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就成为当前亚洲各国政府的当务之急。

二、由于这次全球危机的影响,亚洲各国经济结构的脆弱平衡已被打破,如何利用这次危机的破坏作用,找到新的经济发展支柱,寻求亚洲各国之间新的发展平衡点,重建各国乃至亚洲总体的经济结构,形成亚洲经济共同体,已成为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另一巨大挑战。

三、受此次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冲击,亚洲各国经济发展的短板日趋明显,在“去全球化”还是继续“全球化”、“去新自由主义”还是“去凯恩斯主义”,“去民族主义”还是继续“跨国主义”的世界性争论中,亚洲各国必须依据各国的实际情况做出自己痛苦的抉择。毋庸置疑,亚洲各国在决策的过程中,既要实事求是,又要有亚洲全局乃至全球的眼光,唯有这样才能取得更长远的发展,才能让亚洲经济更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性。

发展创新思维:国家文化资本论与文化软实力

全球经济危机在给亚洲各国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发展新机遇和国际合作的空间。要抓住这次危机所提供的发展良机,发展创新思维,寻找新的绿色经济增长点,免蹈20世纪30年代和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覆辙就成为亚洲各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而要发展创新思维,寻找新的绿色经济增长点,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的文化资本论和美国政治家约瑟夫·奈的软实力论无疑给我们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布迪厄看来,文化也是一种资本,是一种不同于马恩学说中所谓的“经济资本”与“社会资本”的资本。过去的100多年中,文化的资本化与资本文化化在资本主义大发展的所谓城市化/郊区化的浪潮中得到了极快的发展,但文化作为一种资本真正引起学界及政界的重视则是20与21世纪之交的事情,其中美国著名的学者奈无疑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奈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首次提出软实力(soft power,又译软权力)的概念,后于21世纪初多次推销其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并为世界各国政府及学者所接受,亚洲也不例外。在奈看来,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不但体现在由军事、科技、经济等组成的“硬实力”,也体现在以社会文化、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发展模式、意识形态等所具有的吸引力为具体表现形式的“软实力”。

软实力研究在国外自20世纪90年代起就引起了西方研究界的极大注意,其成果集大成者当属软实力学派的开创者约瑟夫·奈:自其在第一部专著《谁与争锋:美国力量的转变》中明确提出软实力的概念后,奈又在其后的十几年中独自或与人合作先后在美国诸如《外交季刊》等重要期刊上发表了十余篇阐述软实力的文章,并出版了《美国霸权的困惑:为何美国不能独断专行》(2002)、《软实力:世界政坛的制胜之道》(2005)等专著。西方学者当前对软实力研究的主要观点是:虽然软实力没有硬实力那样具有明显的霸权特征,但其却有更为特别的吸引力和更持久的渗透力。对软实力的重视和热议甚至导致国外尤其是美国的未来学者和经济专家认为21世纪各国的较量将取决于文化产业较量的成败。

国内学者对软实力研究的重视始于21世纪初期,其标志就是一系列有关国外尤其是美国软实力研究成果的译介及一系列初步探讨中国软实力的文章在国内期刊上公开发表,代表性文章如“国际政治中的中国软实力三要素”(2003)、“‘北京共识’与中国软实力的提升”(2004)、“关于中国的软实力及其提升的思考”(2005)、“约瑟夫·奈的软实力思想分析”(2005)、“软实力的概念及其对我国的政策意涵”(2006)、“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任重道远”(2007)。

综观国内当前的软实力研究,还存在如下几个不足:(1)其研究始终摆脱不了西方主流研究的模式,主要借助的还是奈所提出的软实力概念;(2)软实力研究的主要领域及中心放在中国的外交政策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上,对文化软实力的认识及其重要性还远远不够。正是针对这种不足,本研究拟从语言与文化两个方面对我国当前的软实力提升进行专题研究以弥补当前国内软实力研究之不足。

奈认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第一,对其他国家和人民具有吸引力的文化;第二,吸引别国效仿的政治价值观;第三,具有合法性及国际权威的外交政策。显然,在奈的研究体系中,文化软实力具有头等重要的地位。事实上,美国文化,尤其是其消费型的大众文化,确实已在世界各地产生了硬实力所无法比拟的巨大影响力。

令人欣慰的是,在中国,党中央和国务院在21世纪初,开始十分重视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巨大经济价值及其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国家文化资本的积累及其对外传播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并从国家和党的战略高度阐述了文化的重要性。比如,在2011年10月15日~18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明确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并从时代与战略的高度,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彻底改变了改革开放时代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强国的战略目标,表明了中国已将文化提到了立国的新高度,未来经济的发展将会以文化建设为中心,重点发展中国国家的文化资本,并期望通过中国国家文化资本的绿色发展,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并以此带动亚洲各国文化经济的大发展。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国家文化资本论及文化软实力可以为后危机时代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创新性思维和发展的新视野。

结语:“后”与“去”时代亚洲国家该做些什么

显然,当前亚洲各国正处于“后”与“去”的经济发展的时代大漩涡之中,中国也不例外。在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凸显颓势之时,被修正过的“凯恩斯主义”又开始悄然登场。尤其是随着俄罗斯正式加入WTO,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表面上看来愈加势不可挡,但随着对这次危机的反思及其所招致的巨大损失的逐渐显现,世界范围内的民族主义及贸易保护主义正在逐步抬头。在“后”与“去”的大时代背景下,亚洲各国到底该做些什么已成为亚洲各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所考虑的紧迫问题。以笔者浅见,至少亚洲各国目前可以尝试以下做法:

一、放弃“后”与“去”的争论,在后危机时代结合亚洲各国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本国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道路;

二、在后危机时代应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本国的经济,尤其要结合本国文化的特点,大力发展文化经济,要“经济搭台文化唱戏”,而非反之。只有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充分重视发挥国家和民族文化的作用,让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走向世界,并成为一种国家软实力,才能为国家未来的经济发展真正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腾飞之路。

三、后危机时代,所有亚洲国家均应重视国家文化资本的积累,将国家文化资本的积累和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通过积极合理地运用国家文化资本来推动未来国家经济的发展。只有这样,亚洲各国在后危机时代才能真正屹立于其他各种经济共同体之林,其经济发展才能绿色、平稳、健康,也才具有所谓的可持续性。

四、亚洲各国在重视培育和积累各国绿色文化资本的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强各国文化和教育的交流,在各自民族文化大发展和国家文化软实力大提升的语境下,促进亚洲各国和各个民族的文化共生,进一步增强各民族、各国家文化的包容性,在促进亚洲各国文化多样性的同时,加快亚洲各国一体化的进程,以期为未来亚洲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繁荣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 Bourdieu, P.Cultural Reproduction and Social Reproduction [A]. In R. B.own (Ed.). Knowledge, E.ucation, and Cultural Change [M]. London: Tavistock, 1973: 74-112.

[2] Bourdieu, Pierre. The Forms of Capital [A]. In A.H. Halsey (Ed.). Education: Culture, Economy, and Society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46-55.

[3] Brooker, Peter. A Concise Glossary of Cultural Theory [M ]. London: Arnold, 1999.

[4] Harker, R.Education and Cultural Capital [A]. In R. Harker et al. (Ed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Work of Pierre Bourdieu: The Practice of Theory [M]. London: Macmillan Press, 1990.

[5] Nye, Joseph S. Soft Power: 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 [M]. New York: Public Affairs, 2004.

[6] Nye, Joseph S. The Paradox of American Power:Why the World’s Only Superpower Can’t G.It Alone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7] Nye, Joseph S. The Future of Power [M]. 1 ed.New York: Public Affairs, 2011.

[8] Webb, J., Schirato, T.&G.Danaher. Understanding Bourdieu [M]. London: Sage Publication, 2002.

[9] 布迪厄.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M].包亚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10] 古德纳.知识分子的未来与新阶级的兴起[M].顾晓辉,蔡嵘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11] 贾海涛.文化软实力的构成及测评公式[J].学术研究,2011(3).

[12] 李富强.让文化成为资本——中国西部民族文化资本化运营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13] 李沛新.文化资本运营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14] 刘德斌.“软权力”说的由来与发展[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4).

[15] 王善平.中国应对美国“巧实力”的“暖实力”思维[J].领导科学,2013(1).

[16] 薛晓源,曹荣湘.全球化与文化资本[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17] 张鸿雁.城市形象与城市文化资本论——中外城市形象比较的社会学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注释】

[1]作者简介:许德金,博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跨文化创新团队负责人,研究方向:文学文化研究,跨文化与文化资本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