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思维的种类及其在演讲中的作用

思维的种类及其在演讲中的作用

时间:2022-10-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形象思维是借助已有的直观形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不过,演讲的时空环境、对象、目的的不同,这三种思维所占的比重不同,有的偏重形象思维,有的偏重逻辑思维。聚合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也是紧密结合的。这样的思维过程,可用图9.1表示:这一动态过程在演讲活动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在演讲活动中,特别是学术性演讲,要求思维清晰而准确。

三、思维的种类及其在演讲中的作用

根据不同的标准,思维可分为不同的类别。

第一,按思维所借助的对象来分,可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动作思维也称实践思维,是在思维过程中依赖实际动作作为支柱的思维,它以实际操作来解决直观的、具体的问题。形象思维是借助已有的直观形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抽象思维又称逻辑思维,是用抽象的概念和理论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这三种思维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在演讲活动中,演讲者为了使听众心悦诚服,精神感奋,必须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喻之以利,导之以行”,这就要求演讲既要有深刻的理性阐述,又要有具体的形象描绘,以及动情的气氛渲染。为此演讲者在构思立意、选材组材的过程中,必然要综合运用这三种思维。不过,演讲的时空环境、对象、目的的不同,这三种思维所占的比重不同,有的偏重形象思维,有的偏重逻辑思维。

第二,依照思维解决问题时寻找方法、途径的不同,思维可分为聚合式思维和发散式思维。聚合式思维是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一个最好的解决方案。这种思维实际上不过是把提供的各种信息重新加以组织,找出人们已知的一个答案。而发散性思维则是指人们在遇到问题时,从不同方向、角度、层次进行考虑,以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办法。思维的发散面越宽,量越大,就越能发现问题,就越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从总结经验的角度来看,思维的发散面越大,量越多,总结的经验教训就越全面、越深刻。聚合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也是紧密结合的。聚合以发散为基础,发散以聚合为归宿。发散—聚合—再发散—再聚合,循环往复,构成人们思维方式运行的动态过程。这样的思维过程,可用图9.1表示:

图9.1

这一动态过程在演讲活动中体现得尤为突出。演讲动机的萌发、主题的确定、材料的选择以及布局谋篇等等,无不交织着聚合式思维和发散式思维。刘勰在《文心雕龙·论说》中写道:“说之枢要,必使时利而义贞。”他明确地点明演讲词主题的选择要针对“时利”,内容的确立必须“义贞”。所谓“时利”“义贞”,就是要有现实主义,讲求社会效果,以求达到兴国安邦的目的。然而,要确定这样的主题,不是唾手可得的,而必须首先分析时代特点,掌握听众的思想状况、文化水平以及他们的心理需求等等,这便是从不同方向、角度、层次进行发散性思维。在此基础之上,根据分析的情况进行综合,确定出具有社会实践意义且为听众感兴趣的论题,这又是以聚合为主的思维。主题确定后,再根据主题进行选材,实际上又是从主题出发进行再发散。当材料选择后,又以阐明主题为标准进行安排组织,这实质就是再聚合。如此循环往复,使思维更臻完备,使演讲的主题明确深刻,内容充实具体,结构严谨自然。请看《丑女自有风流在》(1)中的一段:

既然是一条孱弱的小溪,就别想——像沧海惊涛拍岸;既然是一株无名的小草,就别想——像大树伟岸参天;既然是一只陆地行走的动物,就别想——像雄鹰那样神气傲慢;既然生命只属于地平线,我就甘愿平凡。是彗星也要一闪,是昙花也要一现,是小雨也要把莽原变成绿洲,让燕子去弹唱明媚的春天。经过几年的苦心磨砺及惨淡经营,小小的我终于有了一束微笑了……我终于找到了一份寄托,寻到了一缕慰藉,也找回了一个充实而又崭新的自我。在今天,我会说:“我丑,也自有我的风流!”

很显然,这位演讲者采用了一连串的形象对比,“孱弱的小溪”与“沧海惊涛拍岸”、“无名的小草”与“大树伟岸参天”、“行走的动物”与“雄鹰神气傲慢”……“地平线”、“彗星”、“昙花”……从思维所借助的对象来看,是十分典型的形象思维;而从思维解决问题时所寻找的方法和途径来看,它是以“我丑,也自有我的风流”为核心,呈放射状进行发散式思维,最后再收束,归结到主旨上。

第三,依据思维对象的隶属边界及其性态的清晰度不同,思维可分为模糊性思维和精确性思维。模糊性思维是指思维中关于对象隶属边界及其性态不清晰、不确定的一种思维方式。精确性思维与模糊性思维相对应,它是指思维中关于思维对象的隶属边界及其性态清晰、确定的一种思维方式。许多事实证明,人们固然需要精确性思维,也同样需要模糊性思维。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追求精确反而不精确的矛盾,常常遇到追求精确反而抓不住主要矛盾的困难,有时甚至会遇到思维精确性与社会效益的矛盾。在演讲中,这种情况也常常遇到,这时,使用模糊性思维反而比精确性思维更准确。例如:“大海的一个巨浪,可以把十三吨重的岩石抛到二十米的高处,能把一千七百吨重的巨石翻转。”这些数字缺乏科学依据,看似精确,其实适得其反,使人感到似乎是胡编乱凑,还不如说“海浪汹涌澎湃,掀起巨石……”之类,令人感到真实具体。演讲需要形象思维,其实“形象”两个字本身就具有模糊性。例如,我们设想某人的形象时,断然不会用数学的精确方法去描述他的鼻梁有多少毫米高,两眼圆睁时其半径是多少毫米,面部轮廓的曲率是多少,其白净度又是多少等。如果这样描写,显然烦琐而不可信,倒不如运用模糊语言进行描绘:“高高的鼻梁,大大的眼睛,圆润的脸庞,白净的肤色。”这里虽然没有精确地说明到底有“多高”、“多大”、“多圆”、“多白”,但给人的印象反而准确、鲜明。

模糊性思维与精确性思维联系密切,它们互相依存、互相包含。当今,由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思维的精确性要求突出了。在演讲活动中,特别是学术性演讲,要求思维清晰而准确。总之,根据演讲主题的需要,当用模糊性思维时要用模糊性思维,当用精确性思维时用精确性思维。例如,有人在讲人生价值时,为了避免空洞的说教,引用了一些鲜为人知的确凿的科学资料:

如果提取一个人身上的脂肪,只能加工成七块肥皂;提取铁质,只能制成一枚二厘米长的铁钉,所有这些值不了多少钱。所以,人的价值主要在于创造,在于贡献,只有那些对社会不断作出贡献的人,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体现出真正的价值……(2)

这里运用“七块肥皂”与“一枚二厘米长的铁钉”的数据,来说明人的自然价值,并与人的社会价值进行对比,给人印象极为深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