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鄂温克族自治旗的历史沿革

鄂温克族自治旗的历史沿革

时间:2022-04-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鄂温克族自治旗的历史沿革鄂温克族自治旗历史悠久。鄂温克族自治旗境内有索伦左翼和索伦右翼8旗以及额鲁特镶黄旗,隶属呼伦贝尔副都统管辖。1954年,在内蒙古自治区人口普查会议上,与会的鄂温克人提出统一鄂温克族族称问题。1958年5月29日,经国务院全体会议第77次会议决定,撤销索伦旗,在原索伦旗的行政区域设立鄂温克族自治旗。1958年8月1日,鄂温克族自治旗宣告成立。

二、鄂温克族自治旗的历史沿革

鄂温克族自治旗历史悠久。根据《鄂温克族自治旗志》记载:远在旧石器时代,就有古人类活动在海拉尔河和伊敏河流域,著名的“扎莱诺尔人”创造了原始文化。公元前209年,匈奴击败东胡,建立了草原奴隶制政权。当时的鄂温克族自治旗属于左贤王庭辖地。三国时期属鲜卑北支领地,鲜卑“南迁大泽”(呼伦湖),入主中原,建立北魏政权,这是中国古代从呼伦贝尔草原出发第一个进入中原并建立封建王朝的游牧民族。东晋十六国时,鄂温克族自治旗为高车国乌洛侯牧地。南北朝时期为室韦乌洛侯牧地。五代十国时期,地属契丹乌古(于厥)。隋唐时,地属室韦部,设置室韦都督府。辽、金时期属西北路招讨司,在这里设乌古、敌列统军司,统治乌古和敌列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部落后,鄂温克族自治旗为成吉思汗幼弟斡赤斤封地。元朝建立之后,这一地域归属岭北行省。明朝初期,地属海拉尔千户所和只儿蛮卫,隶属奴儿干都指挥使司。蒙古科尔沁部继续游牧于呼伦贝尔和嫩江平原。根据史料记载,15世纪中叶蒙古科尔沁部人口已达20万,牧地拓展到了斡难河、呼伦湖,东已越过兴安岭,达到嫩江流域。1644年清军入山海关时,游牧在今呼伦贝尔地区科尔沁部的阿鲁科尔沁、茂明安、乌拉特、四子等部先后由呼伦贝尔南迁到昭乌达和乌兰察布盟地区。至此,人畜兴旺的呼伦贝尔草原成为人烟稀少的地区。

清朝时期,骁勇善战的鄂温克人被满族称为“索伦”,即“先锋”、“射手”和“请来”之意,清朝统治者各处有事都会征调鄂温克部队前往。为了加强对东北边防地区的守卫,防止沙皇俄国对东北边疆的侵略,清朝政府于1732年(雍正十年),将布特哈[69]1636名鄂温克族、730名达斡尔族和359名鄂伦春等族士兵携带眷属共3000名移驻地方辽阔、水草丰美和林木茂盛的呼伦贝尔,驻守边防,并将他们归并在鄂温克部落,编成50个牛录分隶八旗。鄂温克族自治旗境内有索伦左翼和索伦右翼8旗以及额鲁特镶黄旗,隶属呼伦贝尔副都统管辖。清朝统治者把鄂温克人编入八旗的主要目的在于充实军事力量,利用鄂温克部队的战斗力,而鄂温克族的八旗军曾在18世纪前后的许多次战役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1919年,陈巴尔虎蒙古族由索伦左翼分出,建立了陈巴尔虎旗。1922年,受俄国十月革命影响,布里亚特人不断涌入呼伦贝尔,在锡泥河地区设立布里亚特旗。1928年以后,蒙古族额鲁特部成立了额鲁特旗。1932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入呼伦贝尔,于1934年取消了原来的额鲁特旗、布里亚特旗、索伦左右翼旗的建制,成立了伪索伦旗,隶属伪兴安北分省。日伪在牧区设立的“索伦旗”,下辖辉河等10个苏木(区),设有佐领和领催,进行法西斯统治。1945年8月,苏联、蒙古国军队一举打败日本侵略军,索伦旗伪政权垮台。1945年9月,索伦旗公署成立,隶属于呼伦贝尔地方自治政府。1948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消呼伦贝尔地方政府,与内蒙古实行统一自治,并改称呼伦贝尔盟。同年5月成立索伦旗政府,隶属呼伦贝尔盟。1954年,在内蒙古自治区人口普查会议上,与会的鄂温克人提出统一鄂温克族族称问题。历史上,鄂温克人居住在贝加尔湖东北(今俄罗斯境内)和黑龙江上游石勒喀湖(今俄罗斯境内)一带山林地区,由于不断迁徙和居住分散等原因,被其他民族分别称为“索伦”、“通古斯”、“雅库特”等。1958年,根据鄂温克人本民族的意愿,将“索伦”、“通古斯”、“雅库特”等名称统一为鄂温克族。1958年5月29日,经国务院全体会议第77次会议决定,撤销索伦旗,在原索伦旗的行政区域设立鄂温克族自治旗。1958年8月1日,鄂温克族自治旗宣告成立。

鄂温克族自治旗是个多民族聚集区,民族成分多达21个,主要有鄂温克族、达斡尔族、蒙古族、汉族、满族、回族、朝鲜族、俄罗斯族和锡伯族等,其中鄂温克族人口为10329人,占总人口的7. 2%,绝大多数属于历史上的索伦支系。索伦鄂温克族人自1732 年(雍正十年)迁入呼伦贝尔草原,至今已经有270多年的历史。由于呼伦贝尔草原自古以来就是游牧民族的历史摇篮,而以狩猎、驯鹿和捕鱼为主要生活方式的鄂温克族驻防呼伦贝尔草原后,必须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努力学习牧业知识,掌握牧业生产技能,逐渐向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原有的狩猎生产方式则退居其次。与此同时,清政府也采取了资助发展畜牧业的政策,按职务给索伦部官兵发送一定数量的牧场和牛、马、羊等牲畜,以此发展呼伦贝尔草原的畜牧业,为此,迁徙到此处的鄂温克人文化类型也在发生着变化,即逐渐从狩猎的传统文化类型转向蒙古游牧文化类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