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其他成本分析

其他成本分析

时间:2022-04-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部分技术人员由于不是完全为《A新闻》产品生产服务的,因此每一期《A新闻》折算的成本难以计算,加之我局技术设施、设备和技术人员统一由技术中心管理。其中人员成本占52.6%,设备使用占29.4%,其他成本占18%。也就是说《A新闻》这一产品的标准成本价是1418元。

三、其他成本分析

完成一期电视新闻宣传,除了以上两项成本支出外,还有技术、后勤保障等开支需要考虑。

(一)技术人员成本费

摄录机的集中保管保养领用、演播室和制作机房技术保障人员、播出和发射人员都直接或间接地为新闻宣传活动服务。这部分技术人员由于不是完全为《A新闻》产品生产服务的,因此每一期《A新闻》折算的成本难以计算,加之我局技术设施、设备和技术人员统一由技术中心管理。因此,这里暂且当做模糊成本对待。

(二)通联工作成本费

电视台现已成立8个乡镇记者站和一个企业记者站,还有一批较为固定的通讯员。目前《A新闻》中有近1/4的稿件由记者站及通讯员提供。按每日两条,每条稿费10元计,每期稿费20元。还有每年召开一次的通讯员年会,需花费1万元用于给通讯员评奖、发奖及通联等工作,折算到每期《A新闻》中为27.4元。两项合计47.4元/期。

(三)交通服务费

电视台现有两辆轿车,现假定一辆桑塔那轿车专为新闻部服务,则:

(1)参照设备费率计算公式,以10年为使用期限,其费率为36元/小时;每天平均按3小时使用,全年按300天算,则全年使用费为32400元(包括汽车修理费、折旧费、购置车辆资金占用利息)。

(2)人员工资、奖金及各种补助费每人每年1.5万元。

(3)保险费6500元/年。

(4)养路费3000元/年。

(5)油料费以每月平均3000公里计,每百公里油耗10升,每升2元计,全年为7200元。

(6)年检年审费300元/辆。

以上6项费用合计64100元,折算到每期《A新闻》为175.6元。

(四)人员日常办公经费(包括BP机、电话等通讯费)

按每人每月50元计,则全年为10800元,每天为29.6元。

(五)消耗器材成本

指的是摄制新闻时使用的摄录像机电池、录像带、灯管等。假定一台摄录机一年一块电池按300元计,则需8块电池共2400元;录像带UVW系列摄像素材带和制作带全年假定需50盘,每盘140元计则需7000元;大1/2录像带每台摄录机配10盘/年,6台机需60盘,一盘25元计,则需1500元;灯管等这里忽略不计。以上合计为10900元,折算到每期《A新闻》中则为29.86元。

(六)其他不可预测及偶然随机支出费用

比如兄弟单位、上级单位来本单位检查交流工作等活动支出。

以上6项,在不考虑(1)和(6)情况下,合计255.5元/期。

根据以上分析,在不考虑《A新闻》的播出、传输和发射成本情况下,我们可以计算出每期的总摄制成本为1418元。其中人员成本占52.6%,设备使用占29.4%,其他成本占18%。也就是说《A新闻》这一产品的标准成本价是1418元。从前面分析可以知道,这是从全年范围内折算到每期的成本价。具体到某一期时,可能比这个成本价高,也可能低。

成本指标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它综合反映了电视台生产活动的状态。无论是产量多少、质量好坏、劳动生产率设备利用率的高低,以及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等,最终都会在产品成本中表现出来。

有了这个标准成本价和成本分析方法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就可以对电视台新闻宣传活动和其他文艺、专题等生产活动的成本进行预测、计划、控制、分析和考核;可以以这种成本为基础,把一段时期内实际发生的成本进行对比,揭示出成本差异,台领导可以此为线索进一步查明产生差异的原因和责任,并据此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

(资料来源:《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9年第4期)

【注释】

[1]赵玉明、王福顺主编:《广播电视辞典》,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220页。

[2]庄洪昌:《注重节目优化,精办专栏节目》,载江西省广播电视厅、江西省广播电视学会主办:《声屏世界》1999年第7期,第17页。

[3]郭一曲:《美国电台电视台的内部机构设置及收支比》,载《岭南视听研究》1999年第5期,第77页。

[4]庄恩岳主编:《新会计方法实用手册》,经济管理出版社1993年版,第47页。

[5]周鸿铎主编:《中国广播电视经济管理概论》,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4年版,第374页。

[6]赵薇:《广播节目的效益目标与成本核算》,载《中国广播》2000年第12期,第49页。

[7]周竞东:《电视台成本核算管理初探》,载《事业财会》2000年第3期,第17页。

[8]栾庆伟、迟国泰主编:《财务管理》,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3页。

[9]彼得·F.德鲁克等著:《公司绩效测评》《译者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页。

[10]参见刘惠东、王旭波著:《电视管理的核心——对电视节目质量评价体系的几点思考》,载《中国记者》增刊1999年第3期《现代媒体运作》。

[11]董悦秋、赵炳旭编著:《广播电视节目管理》,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147页。

[12]张怡:《新世纪的观众收视研究》,载《电视研究》2000年第8期,第17页。

[13]周鸿铎著:《电视节目经营策略》,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第8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