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台湾新生报社

台湾新生报社

时间:2022-04-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台湾新生报社台湾新生报社的出版标记在李纯青著、台湾新生报社1946年4月初版的《献曝》封底,印有一枚圆形出版标记,圆内印有“台湾新生报社”字样,出版标记图案以形如齿轮的方向盘和一支蘸水笔组合而成,这样的组合有何深意,不解。9月3日《台湾新生报》社改组为台湾新生报股份有限公司。

台湾新生报社

img581

台湾新生报社的出版标记

在李纯青著、台湾新生报社1946年4月初版的《献曝》封底,印有一枚圆形出版标记,圆内印有“台湾新生报社”字样,出版标记图案以形如齿轮的方向盘和一支蘸水笔组合而成,这样的组合有何深意,不解。

在此书封面的左侧,印有“台湾新生报社印行”几字,据说前面的“台湾新生报”几字是由于右任所题。此书由新生报社新生印刷厂印刷,可见报社附设有印刷机构。

在版权页上,印有“台湾新生报社第四种丛书”字样,开始不解是第四种丛书,还是丛书之第四种,后查相关资料,才知是“第四种丛书”而非丛书第四种。新生报社“第四种丛书”,除了李纯青著《献曝》外,还见到过一种仍是李纯青著《台湾纪行》,只见两种,其他不见。另外,笔者还见到过新生报社“第三种丛书”一种:《内科学:传染病篇》,1946年10月版,由陈礼节著。从“第三种”和“第四种”丛书看,肯定之前还有“第一种”和“第二种”,可惜连一本影子都未见。至于,是否还有“第五种”或“第六种”,更是浑然不知。

有关《台湾新生报》的情况,所见不少,现简要编摘:1945年10月10日,《台湾新报》恢复中文栏。10月25日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派谢然之接收该报,改制并更名为《台湾新生报》,隶属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宣传委员会,李万居任社长。《台湾新生报》创刊时,中文版面四分之三,日本版面四分之一,日发行量18万份,成为当时台湾第五大报。1947年“二·二八事件”,报社总经理阮朝日和日文版总编辑吴金链被强行押走,一去不返。9月3日《台湾新生报》社改组为台湾新生报股份有限公司。1949年6月又改组为台湾新生报社股份有限公司,还成立了高雄分社,发行南部版。

如今,在大陆能见到的“台湾新生报社”版的图书寥寥无几,以笔者所见,也就上述三种,在三种之中,李纯青一人就占了两种,可见此人与新生报社的关系。

img582

《献曝》封面和版权页

关于《献曝》,李纯青在书前写有《前言》,其中说到书中的内容:首辑“台湾纪行”,最近在上海大公报发表,是给祖国的报告,或不宜于台湾读者。我知道记事定有失错,且都是掠美之文。仅以爱台湾并爱及此,拳拳不忍割舍,故特留其作本书的向导。第二辑“时事评论”,是从我所撰的社评中信手撕出的,这六十二篇,发表于香港大公报或重庆大公报,脱稿时间前后相去五年半。往事如烟,所论已成陈旧史迹,但我相信其在台湾仍有新颖的地方。今依时间次第编列,读者可就日月系事中,索得抗战中国的鳞爪。不过我应该声明:评论立场是属于大公报,不属于我个人。第三辑“杂俎”十篇文字,或为论文,或为游记,所述也已时过境迁,无足取材,以此殿后是游戏的,仅希望读者得到另一种趣味。

李纯青,生于1908年,笔名寒飞、吕煊、孔白之、杜微、何家通等,福建安溪人。1925年考入集美师范学校,参加学生运动,被推为学生会主席。1929年考入上海大陆大学,后入南京中央政治大学社会系。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入东京日本大学社会系留学。抗战爆发后到上海、香港、重庆,任《大公报》专栏记者。抗战胜利后以《大公报》记者身份往台湾,在台湾出版《献曝》并主编《台湾评论》杂志。1946年返上海,任《大公报》评论员并主编《时代青年》周刊。1948年11月到香港主持《大公报》,1949年3月任天津《进步日报》(天津《大公报》改名)副总编辑。建国后曾任上海《大公报》副总编辑、天津《大公报》副社长等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