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晨报社

上海晨报社

时间:2022-04-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上海晨报社上海晨报社的出版标记在上海晨报社出版的《无灵魂的人们》封底,印有一枚从未见过的“上海晨报社出版部”的出版标记,图案是鸡加书,“鸡”对“清晨”,“书”对“出版”,有“雄鸡报晓”之意,属隐喻加显喻的构图方式。因此,只能从“上海晨报社”出版的图书中找出“蛛丝马迹”。

上海晨报社

img502

上海晨报社的出版标记

在上海晨报社出版的《无灵魂的人们》封底,印有一枚从未见过的“上海晨报社出版部”的出版标记,图案是鸡加书,“鸡”对“清晨”,“书”对“出版”,有“雄鸡报晓”之意,属隐喻加显喻的构图方式。据笔者所知,用“鸡”形象作为出版标记图案的出版机构,除上海晨报社(或上海晨报社出版部)外,记得还有晨光图书公司和鸡鸣书局等。不过,以“晨报”为名的出版机构也并非都以鸡为自身形象的。在北京的北京晨报社,就是以编钟为图案的。

如今看来,从准确意义上分析,只称“晨报出版部”可能会引起误读。因为“晨报”有南北之分,上海有晨报社,或称为晨报社出版部,北京有晨报社,也有类似称呼,地或的混淆,也便可能产生同名异实的误读。

img503

《无灵魂的人们》封面和版权页

北京的《晨报》,前身是1916年汤化龙等创办的《晨钟报》,从日本归国的李大钊曾被邀任总编辑。从1916年至1928年,《晨报》成了研究系的言论机关,社址在宣武门外丞相胡同(今菜市口大街)。1918年9月《晨钟报》被查封,12月以《晨报》名复刊,提倡白话文及白话文艺,反对帝国主义和军阀,使之成为一份文化气息浓厚的报纸和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1926年后,《晨报》依附于奉系军阀。1928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入北平一度停刊。后由阎锡山操纵,改名《新晨报》。

除了北京有两家前后称之为“北京”与“北平”的晨报社外,在上海也有一家前面提到过的“上海晨报社”,但对这家报社前后的发展历史几乎空白,仅从所见张资平著、上海晨报社出版部1933年2月初版的《无灵魂的人们》中,了解到《晨报》社的社址在上海山东路280号,处在福州路书店圈内。另外,还知当时张资平所写文字需按日送《晨报》发表,其他一概不知。因此,只能从“上海晨报社”出版的图书中找出“蛛丝马迹”。笔者见到过的“上海晨报社”出版的图书除《无灵魂的人们》外还有三种,估计绝对不止这些:《中国电影事业》(陈立夫著,1933年3月版,“晨报家庭文库”)、《电影导演论电影脚本论》(丁一之编,1933年2月版,“晨报文艺丛书”)、《孑楼随笔》(林庚白著,1934年8月版)。前两种丛书,到目前为止都只见到一种,属“独苗型”。

从上述几种图书的出版时间看,“上海晨报社”大致“活跃”在1933年至1934年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