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视新闻走向成熟的标志

电视新闻走向成熟的标志

时间:2022-04-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电视新闻走向成熟的标志———深度报道于双庆步入信息时代,更多的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新人物、新思想涌现出来。电视评述节目的成功范例首推《焦点访谈》,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深度报道样式。

电视新闻走向成熟的标志———深度报道

于双庆

步入信息时代,更多的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新人物、新思想涌现出来。这些新鲜的东西对人们的影响日益强烈。对于新闻媒体,过去那种一事一报的单纯报道已经不能适应人们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结果以及其内在联系的迫切愿望,于是深度报道应运而生,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

最初,面对电视、广播时效性、形象性较强但又转瞬即逝的特点,报纸首先选择了深度报道,通过对事件进行较为详细的解释、剖析,来吸引读者。此后电视、广播也纷纷效仿,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994年,央视一套率先在黄金时段播出深度报道节目———《焦点访谈》,从而带动各级电视台,形成了一种栏目配置齐全、报道风格各异的深度报道栏目体系,从而使电视新闻节目更具显著性、思辨性和指导性,电视新闻逐渐走向成熟。

一、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概念界定

深度报道相对于动态性报道,是对新闻事实进行深层次剖析的报道。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是凭借声音和画面,形象直观地对重大新闻事件、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社会现象做有背景的介绍,有分析解释和归纳预测等新闻报道形式。

并不是有深度的报道都能称为深度报道。首先,深度报道是关于重大新闻事件、影响深远的社会现象的深入报道。对于一般性质的不具有重要影响的新闻事件,尤其是偶发性事件,新闻做得再长也不能称之为深度报道。其次,有思想深度是深度报道的必备条件,但光有思想深度,而缺少对新闻要素和事件意义等方面的开掘深度也不能称之为深度报道。最后,在强调节目质量的基础上,深度报道要求有一定的节目长度,目前国内常见的深度报道一般在5分钟以上,《焦点访谈》(中央台)、《今日话题》(北京台)的节目长度都在10~12分钟之间。从这个量化的标准看,只有足够的节目长度才能保证深度报道全方位、主体化、多层次的特点需要。

二、电视深度报道的类型划分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是诸多不同体式报道的集合,类别比较丰富,总体上可以将其分成两大类型:

(一)单篇类。即对于消息型新闻而言,篇幅较长,信息含量较多,内容具有探索的深度,能独立成篇。

单篇类的深度报道类型比较常见,是电视深度报道的主要类型。根据报道方式及手段的不同,它又可分为四个子类型:

1.纪实性报道。就是对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进行以展示事态发展流程、人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生动、翔实、完整、深入的报道。采用现场拍摄、现场采访、冷眼旁观、全程记录、适时介入的方法,综合运用画面语言、新闻同期声和现场效果对新闻事件、人物进行全程式的报道。记者对现场的报道过程,也正是引导观众一起进入现场感知的过程。

2.解释性报道。是一种具体解释、阐述新闻事件的因果关系,并分析预测事态发展的背景、趋向及社会影响的报道形式。这种形式很适合用来报道重大而复杂的社会、政治、国际问题和有影响的突发事件等。它的显著特点是在新闻的原因(why)上大做文章,追根溯源。着眼于透过新闻事实的表面,发现事物的内在本质。通过对新闻事件过程的阐释和揭示内因来引导观众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运用背景材料解释事件产生、发展的必然性,展示对新闻事实理性的认识,给观众以思考,这是解释性报道的又一特征。

3.透视性报道。是对某一新闻事件、社会现象、社会问题进行深入调查、深层剖析的报道。此类报道的题材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群众困惑的疑点问题或不良的社会现象,严重的社会问题及真相隐秘的重大事件等。透视性新闻报道注重在调查、发现、洞察、挖掘中透过现象看本质。

4.评论性报道。用电视手段就某一新闻事件或某种社会现象展开评述。它以新闻事件为主干,围绕事实展开分析、评说,或边报边评(包括记者的现场评论),或先报后评(演播室主持人的评论),具有较强的理论思辨色彩。其特点是,以事实为基础,以评论为灵魂,以事阐理,以事论事,事理相联。电视评述节目的成功范例首推《焦点访谈》,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深度报道样式。

(二)多篇类。是电视对重大事件、重大题材进行报道的常用形式。它不受篇幅的限制,容量大,信息多,纵向跨度大,横向涵盖广,连篇播出,冲击力和震撼力强,易于形成舆论强势,产生轰动效应。

1.连续报道。顾名思义,连续报道是对正在发生和发展着的新闻事件,在一段时间内进行的连续的多次报道。连续报道也称追踪报道,采用步步递进的方式,直至最终完整地呈现事件的全过程。每次报道之间是时段延续意义上的联系,承上启下,互为因果。

2.系列报道。是对某一新闻主题、新闻题材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的连续多次的报道。这种方式主要运用于对非事件性新闻或重大、重要题材的深度报道。

3.组合报道。或称结构式报道,是围绕同一主题,将不同内容、不同体裁的报道编排在一起,通过各篇之间相互说明、补充延伸等,组成一种具有内在联系的结合方式,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以使观众对所报道的新闻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组合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包括类属性组合、互补性组合、对比性组合等。

三、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采制

深度报道旨在揭示新闻事实的内部联系或因果关系,反映事实产生的原因及发展过程,挖掘其内在的深刻意义,从而使深度报道打破了一事一报、一事一议的新闻报道模式。

1.抓准问题。深度报道较一般报道肯定要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因此要高瞻远瞩,严格按照新闻价值的标准来筛选所需要报道的主题。一般来说,深度报道的题材应该有这样的特点:一是具有重大影响或典型意义;二是贴近群众,是群众真正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三是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只有这样才能使深度报道收到较好效果。

2.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的剖析。深度报道的题材,多是事实比较复杂、问题成因多的新闻事件,记者要通过细致入微的采访,用多层次的事实阐述、多角度的理论分析、多侧面的现场展示,引发观众连续不断的反思和情感的追随,从而把观众从具体事件引向广阔的社会空间。

3.要有色彩浓郁的理论思辨性。具有较强的理论思辨色彩是深度报道的又一显著特征,深度报道的生命在于通过构思严密的逻辑力量,以精心的选材配以理性的思索,让观众从中悟出道理。深度报道的思辨色彩可以表现在对生活各个方面的理性思考中,既有政治的,也有经济的;既有道德的,又有伦理的。关键之处在于揭示出事实表面之下隐藏的本质和对本质的感悟和认识,以一种反思的态度进行积极的思考。

4.表现手法要多样化。深度报道在内容上对事物做多层次的主体化展示和理性思考,但在表现形式上,却应不拘一格,要因事实而异。既可以做成纪实性的、解释性的,也可以做成透视性的、评述性的;既可以做成连续性的、系列性的,也可以做成类属性结合式的、互补性组合式的,目的就是要增强深度报道的传播效果。

应该说,深度报道的崛起标志着电视新闻的逐渐成熟。电视台应该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好深度报道的采制工作,把好选题、采访、编辑等关口,从而制作播出更多、更好的深度报道,使我们的电视新闻节目更加成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