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副题和内文标题

副题和内文标题

时间:2022-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6.3.3 引题、副题和内文标题一、引题和副题长期以来,中国报纸的标题大都由“三件套”的复式题组成,包括最上一行的“引题”、中间一行的“主题”和最下一行的“副题”。又比如,2006年3月24日,新华社有一则电讯的标题是“国家将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6.3.3 引题、副题和内文标题

一、引题和副题

长期以来,中国报纸的标题大都由“三件套”的复式题组成,包括最上一行的“引题”(又称“肩题”、“眉题”,起引导作用)、中间一行的“主题”(反映新闻的核心事实)和最下一行的“副题”(又称“子题”,起补充、说明和解释作用)。

出版界有一个不成文的看法:副书名对于成功地推出一本畅销书,几乎没有任何作用。新闻与书籍不同,但是,从实践中看,读者真正能记住的,基本上还都是主题。比如,“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谁是最可爱的人”、“大海中永生”、“基金黑幕”、“庄家吕梁”等。所以,编辑首先还是要把注意力放在主题的制作上面来。

现代社会,人们时间有限,如果在标题区域里集中太多东西,读者就有可能感到疲劳,看不下去。因此,一些报纸干脆减少了引题和副题的出现率。比如,2005年10月2日的《解放日报》第三版,一共有11条新闻,除了“档案不再远离市民”的头条有引题“赏老照片、看历史资料、观老电影”和副题“市档案馆市民利用率逾58%”外,其余10条新闻均无引题和副题,只是一行主题,而且大都简短干净,如“明天,日环食”、“为‘母亲河’梳妆”、“小岛‘失踪’之谜”、“惊险声中见温馨”等。

还有一些报刊也取消了引题和副题,而用导读来代替之,或者,干脆就在原来的引题或副题区,装上一则短消息,特别是随着一些报纸的头版设计趋向于杂志化,这种用法就更普遍了。

比如,2005年8月27日《京华时报》头版上有一个主标题“地铁起火”。它没有传统的引题和副题,只在题区有一段短文:“火突然从地铁车顶燃起,并冒出滚滚浓烟。昨天早上7点半左右,由于电风扇出现故障短路,一辆内环地铁列车行驶至崇文门站时突然冒烟起火,并迫停和平门地铁站灭火,2号地线地铁因此停运40分钟。由于疏散及时,事故没有造成乘客伤亡。(详见32版)”

再看2005年8月19日《国际先驱导报》二版的一个标题“撤离加沙:谁是赢家”,也没有传统的引题和副题,而只是有一段导读式的文字:“这是自以色列在1967年战争中占领巴勒斯坦领土后,首次在没有进行任何讨价还价的情况下,单方面主动将成片的领土交还给巴方。”

但并不是说,引题和副题从此就消失了。在很多情况下,它们仍然重要。特别是在主题有足够吸引力的情况下,仍然有必要在引题和副题上多做文章。读者受了主题的吸引,就有可能去看引题和副题,以求获得更大的信息量。尤其是对于时间不多的读者来说,看了引题和副题,就大致知道这则新闻的基本内容了,甚至不用再去读新闻正文了。引题和副题,对主题起到了扩容的作用,可以消除读者的疑惑,回答其悬念,使新闻更明晰。

比如,《新华每日电讯》有一篇新闻,写求职竞争中,美女更容易获得职位。这篇批评“美女经济”的新闻的原题是“女大学生求职定位之困惑”。版面编辑增加了引题,并把主题也作了修改:

(引题)重金美容整容、拍摄写真集、刻录个人VCD光盘……

(主题)招聘潜规则,逼得女生都这样了

“重金美容整容、拍摄写真集、刻录个人VCD光盘”是对“招聘潜规则”的具体化和形象化,比较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

又比如,2006年3月24日,新华社有一则电讯的标题是“国家将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广西日报》见报时,进行了主、副题处理:

(引题)“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

(主题)将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主题虽然与新华社稿件一样,但引题突出了“十一五”规划,使标题有了更具体的指向,也就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是未来五年内的事情。

要注意的是,引题和副题不能冲淡主题,造成越位。也就是说,如果引题和副题中有更精彩的语句,那么,为什么不做成字号更大的主题呢?

另外,主题和引题、副题之间的内容及字词不能重复。

二、内文标题

现在,不少报刊都对新闻内文的标题越来越重视。这样做的作用主要是:

●突出更多的重要信息,以吸引眼球。

●把长文章分成几个部分,使读者读起来,有节奏感,得空喘口气。

●让文章产生递进关系,具有层次感,剥笋一般,由表及里,逐步展示给读者更深更多的内容。

●起到内文导读的作用,对每一部分画龙点睛,使读者进一步产生非看不可的欲望。

因此,做内文标题,也是编辑的一项基本功。

与正文标题一样,内文标题一定要有信息含量,要有告知力,同时,还要活泼生动,富于冲击力。内文标题有时可以使用直接引语。

有这样一篇新闻,原文标题是“如何看待房地产投资增幅继续回落”。编辑首先把主标题修改为:“楼价年中评语:增幅回落但涨了10.1%”。这样,突出了普通老百姓关心的楼价问题,点出了实质内容,并且更为具体。值得注意的是,编辑还在内文中加了三个小标题:“房价涨幅比一季度回落2.4个百分点”,“房地产信贷增速放缓,供求关系有所改善”,“调控很多措施是针对投机性炒房行为”。这样,就使得读者哪怕不用详读,也能一目了然地了解这篇新闻的主要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