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视新闻的符号类型

电视新闻的符号类型

时间:2022-04-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电视新闻的符号类型对于大众传播媒介而言,符号是其传播信息的基本元素。电视新闻的符号是电视新闻信息传播过程中承载、传达信息的各类符号系统的总和。“馒头现象”一度成为新闻界关注的焦点,这段视频也在各电视台的新闻报道中频频亮相,成为新闻热点话题。这些新技术的出现给电视新闻制作人员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手法,同时也丰富了电视新闻的视觉语言。

二、电视新闻的符号类型

对于大众传播媒介而言,符号是其传播信息的基本元素。如,报纸主要借助文字和图片进行传播、诉诸人们的视觉,广播借助声音渠道、诉诸人们的听觉,而电视以其特有的视听兼备、声画并茂的双渠道优势,大大地拓展了传播符号的范围。

电视新闻的符号是电视新闻信息传播过程中承载、传达信息的各类符号系统的总和。它是电视新闻的基本要素,是新闻价值得以实现的基础。在电视新闻的制作过程中,如果符号运用得恰当,就会有利于体现传播意图、渲染情趣、感染观众,反之则会产生负面效应。电视新闻中包含的符号元素十分丰富,从视觉画面上看,它有人物形态、现场环境、照片、图表、文字、色彩、动画、造型等元素;从听觉形象上看,它有解说、同期声、音响、音乐等。本节将电视新闻的符号归纳为四种类型:画面符号、声音符号、文字符号、其他符号。

(一)画面符号

画面是电视新闻表现的基础,在各类符号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要拍出有感染力的电视新闻,必须了解和研究画面语言,正确掌握和运用画面语言。

1.录像

录像一般包括为新闻采访需要拍摄的画面和视频资料两部分。由新闻工作者通过摄像机采制的画面是电视新闻画面符号中最主要的部分,人们日常所观看的电视新闻节目中,大部分的画面素材均来源于摄像记者的拍摄。

视频资料包括以往的电视节目、电影、网络视频等各种动态的视觉图像。视频资料通常在以下情况下使用:

第一是作为背景材料使用。2009年12月23日,因醉驾导致五死四伤的南京“6·30”特大惨案的肇事司机张明宝,在南京中级人民法院接受审判,法院判决张明宝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全国多家电视台对庭审过程进行了报道,由于此时距事发已经过去了近半年时间,观众的印象可能会有些模糊,因此在播出的节目中,大部分新闻都再次引用了一段“6·30”案发生当天的视频材料,使观众对之前的情况有所了解,增强了节目的表达效果。

第二是作为新闻主题出现。视频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是2006年网络界的热点之一,网民胡戈根据陈凯歌导演的电影《无极》制作而成的这段搞笑视频在短时间内迅速蹿红。“馒头现象”一度成为新闻界关注的焦点,这段视频也在各电视台的新闻报道中频频亮相,成为新闻热点话题。

第三是作为视频元素缺乏情况下的补充。电视节目缺乏相关画面时,在不影响新闻真实性的情况下,从电影、电视等视频材料中寻找合适的画面、片段作为新闻素材,这已经成为新闻界常用的手法,尤其在新闻专题片中使用较多。

目前,随着优酷、土豆、激动网等大众视频网站的发展,以及p2p技术的发展,视频的上载、传递、下载变得非常便捷,电视新闻与网络视频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一方面,电视新闻播出后会被传播到网上成为网络视频;另一方面,海量的网络视频又为电视新闻提供了无穷的题材和丰富的画面表现元素。

2.图片

图片本来是纸质媒体常用的表现手段,然而近几年却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电视新闻中,从形式上看主要包括新闻图片(包括新闻人物图片、新闻现场图片)、示意图等等。电视新闻中图片的运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新闻制作者在无法拍到现场画面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新闻图片来代替电视图像。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图片的收集及传递工作比影像方便得多。例如2008年10月28日凌晨4时41分,北京开往青岛的T195次列车运行到胶济铁路周村至王村之间时脱轨,与上行的烟台至徐州5034次列车相撞,造成70余人死亡。事故发生后当天中午,央视一套在《新闻30分》中播出了“最新消息:胶济铁路列车相撞事故已造成43人死亡”的短新闻,由于时间仓促来不及拍摄现场情况,新闻画面大量采用了新华社照片、配以现场解说,较好地传达了现场情况。

第二,增加视觉感染力。相对静止的图片往往具有连续画面无法替代的感染力。《法治在线》2009年3月20日播出了新闻专题《高中生猝死公安局之问》,新闻就陕西省丹凤县18岁高中生徐梗荣,在公安局内突然死亡之事进行了调查。片中有一段母亲描述儿子尸体送回家时的情景:“抬回来以后他就搁在这个地方,……我就摸了他的手,他的脚,还有他的头,他的眼睛。”这段画面采用的是徐梗荣生前的照片,并将色彩处理成黑白,配以母亲悲伤的语调,增加了画面的感染力。

第三,图片可以起到说明性作用。例如在《新闻30分》“胶济铁路事故”的这一则报道中,制作者采用了一张简化的全国地图,标明胶济铁路所在的地点以及事故发生的地点,使观众能够直观地了解到事故的位置及环境。

3.图表

电视画面以表达感性信息见长,其转瞬即逝的特点决定了观众接受抽象信息的难度比较大,对于一些以往的资料、抽象的东西以及统计数据很难用画面语言表述。而图表能直观形象地表述一些抽象、枯燥的资料、数据和比例,帮助观众较好地理解复杂事实。比如在描述“南京夫子庙今年灯会热闹空前”中,通过现场画面可以传达得非常形象,但如果解说提到“南京夫子庙灯会今年人流量比去年多出5%,比前年灯会多出3%”,则很难通过画面传达这一信息。这时如果在屏幕中插入一幅立柱图图表,将三年的人流量分别以立柱形式标出,就能形象地展现“夫子庙灯会”人流量连年增长的情况。

图表一方面可以传播抽象信息、有效延长观众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是对视觉元素的补充和强化。电视节目中应充分发挥电视画面与图表的综合优势,相互配合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4.特技

特技在电视新闻中的普及,与PhotoShop、AE等设计软件,以及大洋、新奥特喜玛拉雅等非线编设备的推广息息相关。这些新技术的出现给电视新闻制作人员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手法,同时也丰富了电视新闻的视觉语言。

特技在新闻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扩大画面信息量,增加现场感。最常见的是在电视新闻直播节目中,演播室的主持人与处在另外地点的记者、嘉宾连线的画面通过分屏特技,同时展现在画面上(见图1)。将屏幕分割成多画幅的方法可以使多个画面同时出现在屏幕,有效地增强了节目效果。二、根据主题需要,渲染节目情绪。比较常用的手法是对画面进行慢放、快进处理,如在制作一则关于“儿子沉迷网络离家出走、父母悲痛欲绝”的新闻专题片中,可选取有震撼力的场景慢速播放、甚至定格,以烘托父母的悲情氛围;相反,如果采制一则有关“犬类比美”的娱乐性的新闻,可将动物的一些动作进行快放处理,以增加节目的趣味性。另外,画面的淡入淡出、叠化、划像、翻转各种转场技巧,都可以列入特技符号的范畴。经过特技处理过的画面,可以给观众一种独特的感受。三、在制作新闻节目的片头、片花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img4

图1 香港凤凰卫视《时事直通车》栏目主持人与现场记者连线

5.动画

由于电视的时间性特点,无法重现在过去发生的新闻事件,因此,电视新闻节目一直存在空镜头、重复镜头多、情景模拟滥用,而准确叙事镜头少的情况,动画的出现对这一现象起到了很好的改观作用。

动画具有电视图像的动态特点,能够形象地还原新闻事件的现场。同样在《新闻30分》播出的“胶济铁路事故”这则新闻里,由于火车相撞的情形靠简短的口头语言较难描述清楚,制作者加入了一段动画,演示两列列车在行驶中相撞、出轨、倒地的整个过程,清楚地再现了现场情况。另外,出于道德、法律等原因,电视新闻中一些不适合用现场画面来表现的内容,也可以用动画来替代。

目前动画这种形式在香港、台湾的一些媒体颇受青睐,在台湾甚至出现了整条新闻都以动画来演绎的“动画新闻”。当然,“动画新闻”的出现也引发了一些负面争议,主要原因是媒体为了收视率,刻意追求一些暴力、性侵犯、凶杀案细节的展示。由于动画的模拟性强,很多观众认为其在传播过程中会对少儿身心有严重不良影响,因此动画的使用尺度问题需要媒体把握。

(二)声音符号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在收看《新闻联播》时,把声音关掉仅看图像,发现顶多能看懂1~2条;而把图像关掉仅听声音,几乎所有的新闻全能听懂。这则实验说明在传播信息的有效性方面,声音比画面更具有优势。在电视新闻中,声音符号主要包括同期声、解说、音乐、音响等类型。

1.同期声

电视新闻中的同期声是指由录音设备在新闻现场采录下来的人物的现场说话声。包括新闻人物的讲话、记者的采访以及记者的现场叙述语言等。相对于前期录音和后期配音来说,它的特点是声画结合紧密,声音现场感强,可以展现人物的个性特征、体现报道的主题。同期声是电视新闻报道的重要构成成分,它可以防止因声画分离而产生的失实现象,加强新闻的真实性和说服力,拉近与观众之间的心理距离。

2009年12月23日晚间的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零距离》栏目中播出了一则新闻《张明宝:被判无期,我生不如死》,片中采用了大段张明宝的同期声。

张明宝:我是第一次看到事情的整个经过(通过法庭上模拟肇事过程的三维动画),我当时心在颤抖,我的心在流血,我不敢想象,这就是我张明宝做的事情。如果我换位思考,我处在他们这种立场,我可能比他们更激愤,更不能接受。他们就是骂我打我,哪怕用刀子把我剐了,我都没有一句话可说,我不会回一句嘴。

张明宝:我一般酒后开车是在门口的饭店,靠家近,没出过交通事故。这次主要喝的是混合酒,这次的原因我回来自己想,酒量是超了,但关键是杨梅酒害的我。

张明宝:其实说心里话,我现在生不如死。至于判决的结果这个不是由我来定的,是国家来定、法律来定的。作为对死者家属的赔偿也好,或者是自己的良心也好,我认为应该得到惩罚,我现在还是那句话,我非常忏悔,悔不当初。

大段同期声的运用让观众对“6·30”惨案制造者张明宝有了比较感性的认识。张明宝并非十恶不赦的人,他也有良知和悔恨,但是他把事故原因主要归为“杨梅酒”惹的祸,而没有意识自己喝酒驾车本身就是对生命的漠视,通过这些同期声传递出了新闻人物复杂的性格特征。

2.解说

解说广泛应用于广播、电视、电影、展览等方面。在电视新闻中,解说是指播音员、主持人播讲新闻内容的有声符号(语言)。

首先,解说在电视新闻中主要有这样几种形式:一种是电视新闻中除同期声之外,由主持人或播音员配读的内容;一种是由主持人出镜,在新闻画面播出前加播口导,或在中间加串词,或在画面后加播编后话;还有一种是由记者在出镜现场的现场解说。但最后一种新闻现场的出境与现场环境息息相关,我们将之归入同期声中考查,此处所指的解说主要是指前面两种。

电视新闻解说的主要作用是解释、说明、补充画面和同期声中不能或没有表达出来的新闻要素。在通常情况下,电视新闻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姓名、人物思想等内容都需要解说词来表达。

其次,解说具有转场功能,能够衔接电视画面,使不同镜头组接时显得不突兀,切换流畅自然,并且实现语言蒙太奇的功效,加强新闻的整体感。

再次,解说还能深化主题思想,挖掘内涵,渲染气氛,加强新闻的叙述力度。

3.音响

电视新闻中的音响又称为实况音响,是伴随着电视画面一起记录下来的来自新闻现场的除了人物语言、音乐之外的所有声音的总和,包括自然环境中的各种声响、动物的声音、机器工具的声音、人的动作发出的声音等等。

现场音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具体来说具有如下的作用:

第一,现场音响可以体现时间、空间的真实感。

比如在电视画面内出现的是闹市区街道,背景音里就会听到汽车喇叭、人声等各种嘈杂的声音。图像是晨雾中的青山,声音则有“鸟鸣山更幽”的作用。这些现场音响的存在,使观众对环境有了清楚的了解。如果没有现场音响,或者传出的现场音响与画面不符合或不对位,就很容易使观众对新闻的真实和质量产生疑问,从而使新闻的可信度降低。

第二,渲染气氛,增强节目的现场性。

光靠解说词难以准确描绘现场的反映和气氛,现场音响可增强电视新闻的现场感,给观众身临其境的感受。比如在发射火箭的直播中,火箭点火后,“轰”的一声上升的声音,对于观众来说能产生强烈的听觉震撼。

第三,突破镜头限制,补充画面中没有的信息。

由于镜头所摄取的场景范围有限,同一时间内不可能把所有的画面都摄入镜头,而现场音响却可以补充画面的不足,对新闻的表达起辅助、补充作用。例如在体育新闻中,虽然没有出现观众的镜头,但现场观众是在鼓掌还是发嘘声,本身就能传递出两种不同情绪的信息。

4.音乐

音乐是人类独特的抒情方式,不同节奏、曲调的音乐对于新闻叙事能产生不同的效果。目前在电视新闻中,音乐的运用大体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是现场性音乐。它是新闻拍摄中作为新闻事件的组成部分,由录音设备同步收录下来的音乐。例如在拍摄“留守农民工如何过大年”的电视新闻中,新闻工作者经常会选取没回家的农民工围聚一堂、观看春晚的场景,此处春晚中的音乐节目就构成了新闻中的现场音乐。演唱会、颁奖仪式、大街上等各种环境中播放的音乐均属于现场音乐。在这种情况下音乐只是作为现场音响被录了下来,是现场感的体现。

第二种是背景性音乐。它是在编辑节目过程中通过剪辑设备加入新闻中的音乐元素,俗称为“配乐”。背景性音乐在消息类新闻中运用较少,多见于专题性报道,尤其是叙事性强的人物故事类专题片中,能起到抒发感情、深化主题、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一些趣味性新闻里也经常会使用音乐烘托氛围。如2007年10月3日湖南卫视的《晚间》节目播出了一则有关黑熊的节目,节目以几只黑熊在一起玩耍、打闹的片段开场,配上韩国著名童谣《三只熊》,轻快、活泼的曲调增添了节目的趣味性,使观众产生了轻松、愉悦的观看感。

第三种是新闻栏目固定音乐。一般作为新闻节目中片头曲、间隔曲等形式出现,是栏目的标识性音乐。音乐和图像一样具有标记事物的作用,著名的微软公司在发布新版操作系统Vista之前,费时18个月开发出了Vista 4秒开机音乐。每个电视节目都希望找到独特、适合的标识性音乐,让观众只要听到这个音乐就知道是什么台的什么节目开始了。节目定位不同,音乐标识也不一样。比如新闻联播片头音节奏强劲,体现了节目的权威性,而央视十套的《走进科学》的片头曲则节奏轻快,辅以一些效果音,充满了现代感,与节目“探索未知”主题相得益彰。

(三)文字符号

文字符号是画面传递信息量的重要途径,电视屏幕上出现的文字形态主要有两种。

画内文字

画内文字是指电视摄像镜头所摄取画面中所包含的文字,比如路牌、公交车站牌、横幅、大楼、文件材料上面的文字信息。这类文字带有新闻要素,可以传达某些信息。在央视播出的“岩松看美国”第五辑中,白岩松访问了世界传媒大享——新闻集团主席默多克。片子开头的第一个镜头,是从白岩松站立的背影往上摇至他面前的一座大楼,大楼上有“news corporation”(新闻集团)字样。此处的文字表明了采访所进行的地点是在新闻集团的大楼内。

字幕

字幕是节目制作人员为了实现节目的传播效果,在后期制作中根据表达内容和主题的需要,利用电脑技术叠加上去的文字。字幕的使用在电视新闻中非常广泛,其表现形式具体可以分为六类。

第一类是标题字幕。是指屏幕中出现的新闻标题等简要的概括性文字。第二类是标示人物姓名、职务的字幕。第三类是注释式字幕,配合画面中人物谈话内容而打上去的同步注释字幕。一般而言,新闻节目中的对话部分会打上字幕,但一些如《新闻调查》等栏目的专题片,采用通篇上字幕的方法。第四类是字幕新闻。为了播报即时发生的重大新闻,又不打乱原有的电视新闻节目播送顺序,可在屏幕下方穿插一行滚动前进的字幕,采用一句话新闻或简讯的形式播报有重大新闻价值或刚刚收到的新闻。第五类是整屏式字幕,用整个屏幕展示文字稿,长些的稿件可以逐渐往上移动,《新闻联播》在报道一些重大政策性新闻时,常采用这种形式。第六类是特效式字幕,即以二维、三维等特技的方式处理过的字幕,这种形式通常出现在片花、片中需要强调的地方,往往与音效配合使用,能迅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文字符号在电视新闻传播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视、听、读三位一体,加深了信息记忆深度。根据传播学者研究的数据结果显示,阅读文字能够记住10%。收听语言能够记住20%,观看画面能记住30%,而边听边看能记住50%。可见,“视、听、读”三位一体,能促进受众对新闻的记忆程度。

其次,随时插播字幕新闻,扩大了屏幕信息量,同时保证了新闻的时效性。新闻是速度的产物,而重大新闻的发生又有不可预知性,对于新近发生的来不及制做成片的新闻,通过滚动字幕的形式播报是个很好的解决方式。比如在奥运会期间,央视的各大频道分别直播不同的体育赛事,一旦某项比赛中中国选手夺牌,其他各个频道都会在下面以游走字幕的形式播出这一新闻。另外,由于时长所限,并非所有的新闻信息能以节目的形式出现,一些稍次要的或缺乏画面的信息可以通过滚动字幕的形式出现,大大提高了电视新闻的传播效率。

此外,屏幕文字还能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信息。中国地大物博,方言形态多样,南北差异非常大。即使是同方言区的人们,由于日常口语的省略性也造成了意义难以准确传达的现象,因此,以同步的字幕相配合,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新闻内容。

(四)其他符号

这里所说的“其他符号”,并非是画面、声音、文字之外的新的符号体系,它们也包含在声画之中。单独列出加以分析,主要是因为他们与传统的视听元素不一样,属于电视符号中的非语言符号。

1.身体符号

这是非语言符号中最重要的部分。站、坐、蹲、点头、打手势、抚摸、拥抱等身体姿态和动作,实际上代表了丰富、特殊的信息。例如在新闻演播室,主持人播一条严肃性新闻时手势过多、身体左右晃动太厉害,就会对信息的传播造成干扰,让观众产生主持人不认真、轻佻的感觉,从而影响观众对新闻的接受效果。

2.表情符号

脸部表情是体现人们喜怒哀乐的最重要的方式,笑、哭、皱眉、撇嘴、咬牙等表情都可以表示不同的信息。眼睛是人类心灵的窗户,愤怒、喜悦、尴尬、无助等情绪可以通过眼神展露无遗。这些面部表情在新闻信息的传递中都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央视迅速对此进行24小时循环直播,在14日下午的直播中,央视新晋男主持赵普看到灾区的灾情,一度哽咽、潸然泪下。新闻主持人在播报新闻时本应保持冷静、客观的态度,但赵普的这一次“脱轨”却体现了人性的真实,他的举动感染了许多坐在电视机前的观众,以情动人,起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3.空间符号

每个人都处于一定的空间内,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和位置关系包含着许多隐性信息。美国学者霍尔研究发现,46厘米至61厘米属私人空间,如果恋人看到对方与其他异性处在这一空间内,就会产生不悦的情绪。

对于电视新闻来说,空间距离符号指电视画面中出现的人与人之间或人物之间的距离,可显示两者之间的关系亲疏和爱憎。对于记者来说,在采访的过程中应把握好与采访对象之间的距离。过远的距离,会产生冷漠、疏离的感觉,而过于接近又会显得过于亲密。怎样的距离最合适,需要根据新闻内容及拍摄地的空间情况而定。

4.服饰符号

服饰最初的御寒遮羞的功能已经退居次位,在现代消费社会,产品除了它的使用价值外,还具有某种对消费者的社会地位进行界定或对消费者进行分类的意义。不同场合、不同民族、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等差异,都会在人们的穿着打扮上有所反映。此外,服装还是划分身份、等级、个性、场合的标识。主持人、记者及新闻人物在新闻画面中的服饰是否合适,会对新闻内容产生不同的效果。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在一个事故救援现场,记者身穿暴露的超短裙出镜,会在观众中产生什么样的反响。恰当的服饰运用,将使画面人物个性更加突出,使新闻中的主体现场气氛更加浓郁,画面信息也将更加丰富。

5.色彩符号

色彩本身没什么抽象含义,是人们在长期的使用中逐渐赋予其明确的对应意义。在电视画面中,色彩是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段。例如,南京“如6·30张明宝醉驾案”中,5位遇害者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对年轻夫妇——27岁的康伟东和他怀孕6个多月的妻子郑琳。两人在江宁金盛路散步时被张明宝驾车撞击,双双死亡,成形胎儿被撞出体外,现场惨况震惊坊间。张明宝被批捕五个月后,其妻代替张明宝,到康伟东和郑琳的老家仪征向他们家人登门致歉,希望求得受害人家属的原谅。但这一节目经过电视播出后,不仅没有平息众怒,还招来了激烈的批评,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张明宝的妻子竟然穿了一件大红色的衣服去道歉。在中国的文化里,红色代表热情、喜庆,这与惨剧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在南京著名的BBS“西祠胡同”里,网友们情绪激愤,名为“柔柔之家”的网民留言:“请问张明宝的老婆你是怎么想的,去道歉穿红色衣服你觉得适合吗?真是什么样的人娶什么样的人,都是没有教养的人……”

不合适的色彩会对电视新闻产生相反的传播效果,在节目拍摄及制作中,应注意色彩的联想与寓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