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耳闻目睹法。

耳闻目睹法。

时间:2022-04-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_闻海陶钧一、耳闻目睹法。耳听八方、眼观六路,是新闻发现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新闻人的新闻敏感首先来自耳朵和眼睛,西方新闻界称之为“新闻耳”、“新闻眼”。走着看着,笔者的目光被一挂快要完工的地毯吸引住了,但见织就的一只老虎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不禁惊呼叫绝。两稿投往《甘肃日报》,“主产品”未被采用,“副产品”却被刊登出来。到了当月20日,正是大年初一,笔者骑着自行车,早早赶到了离城15里的赵堡村。

一、耳闻目睹法。

耳听八方、眼观六路,是新闻发现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新闻人的新闻敏感首先来自耳朵和眼睛,西方新闻界称之为“新闻耳”、“新闻眼”。听话听“音”,看花看“色”,从人们的话语和日常的生活中,听出、看出新闻线索,分辨出新闻“音色”来,是新闻人应该具备的基本功。

1980年1月,笔者来到平凉县地毯厂采访,目标是了解这个厂刚刚过去的1989年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准备写一篇反映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外贸出口的稿子。厂长喜形于色地提供了一成套做法和数字,让笔者选用绰绰有余。采访完毕,笔者提出要到车间看一看,以获得现场真实感。进入织毯车间,处处流光溢彩,令人眼花缭乱。走着看着,笔者的目光被一挂快要完工的地毯吸引住了,但见织就的一只老虎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不禁惊呼叫绝。由“虎”及人,笔者进而看到,织毯女工技艺娴熟,手起刀落处,一根根彩线如彩笔涂抹。如此手艺如此人,织毯者绝非等闲之辈。笔者随口问陪行的厂长,这位师傅是不是厂里的织毯高手。厂长笑着说,到底是记者,眼光不错,她是我们厂的“质量标兵”,在全省都有名气。笔者借机与织毯女工交谈起来,加上厂长的介绍,终于弄清她叫史秀花,12年如一日,栽织地毯2103平方英尺,合格率达到100%。《猛虎下山》、《五福捧寿》等高档工艺地毯,是她的绝活。于是,笔者在写完厂子的报道后,又写了《史秀花12年无次品》的稿子。两稿投往《甘肃日报》,“主产品”未被采用,“副产品”却被刊登出来。

上面说的是看出来的新闻,下面说一说听出来的新闻。1985年2月上旬,笔者从泾川县窑店乡开始,一直到静宁县界石铺,沿西兰公路采访平凉文化长廊。车到平凉市柳湖乡,大家参观了赵堡村的文化室。临别时,笔者问村党支部书记何天言,马上就要过年,村上搞什么文化活动。老何说,也没有什么活动,就是正月十五耍社火,再没了大年初一搞个赛牛会。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笔者心中怦然一动,牛年搞赛牛会,这不是一个很好的新闻噱头吗?笔者把这一新闻线索埋在心里,待机而动。到了当月20日,正是大年初一,笔者骑着自行车,早早赶到了离城15里的赵堡村。身临其境,大开眼界,赵堡农民的“迎春赛牛会”热闹非凡,连4位城里的摄影师也跑来采风。现场的真实感和鲜活感,给了笔者笨笔生花的灵动感。《牛年赛牛》的特写在《甘肃日报》刊登后,一些读者当面向笔者谈感受,认为写得生动、感人。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当时右耳听、左耳出,把老何的话轻轻地放过,笔者就不会有这样一篇值得自豪的得意之作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