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特殊采访形式

特殊采访形式

时间:2022-04-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狮子食品”公司无法以诽谤罪控告ABC,却以欺诈、侵入私人场所擅自用微型摄像机违法取得该公司工作现场情况等罪名提起诉讼。经过四年交锋,1997年1月22日法院裁定,ABC共需向“狮子食品”公司赔偿550万美元。

二、特殊采访形式

以上这些采访形式是较常规和常见的,随着时代发展,采访活动的触角越深越远,记者的活动方式、工作方式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出现了新的变化,采访技巧不断丰富发展,一些特殊的采访形式也运用得越来越多。

(一)隐性采访(Secretive Interviewing)

记者不暴露身份,不讲明目的,实际上是一种暗察私访,是掌握真实情况的一种特殊手段。在公开采访中有时也要穿插进行一些隐性采访。这种方法在国外早已有之。1902年夏天,美国著名记者、作家杰克·伦敦为了真切了解英国工人的生活状况,就曾把自己打扮成流落伦敦的美国水手,在伦敦东头贫民区生活了三个月,在同那些挣扎在饥饿线上的劳动群众的接触中收集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回国后写成了著名的报告文学《深渊中的人们》(The People of the Abyss)。

进行隐性采访要注意不能违背社会道德准则和有关法律,否则会引起麻烦。1992年11月5日,美国广播公司(ABC)播放的一篇揭露“狮子食品”公司出售过期、腐败食品的调查报道,是该公司两名记者假冒打工仔录制的。记者的假发内藏有微型摄像机,把两家超市处理劣质和腐败食品并改包装的现场全部拍摄下来。“狮子食品”公司无法以诽谤罪控告ABC,却以欺诈、侵入私人场所擅自用微型摄像机违法取得该公司工作现场情况等罪名提起诉讼。经过四年交锋,1997年1月22日法院裁定,ABC共需向“狮子食品”公司赔偿550万美元。[10]

(二)社会调查

把统计学和社会调查的方法运用到新闻领域中,这是国外媒体在报道总统大选民意调查时使用的方法,并被延伸到调查性新闻中,它一般包括问卷调查、入户访问等手段。我国近年来也逐渐重视和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并日渐成为各新闻单位获得社会信息的重要来源。社会调查一般由专业的机构进行,由新闻单位发布其调查结果和分析资料,也有由新闻单位的记者、主持人独立进行的,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调查》栏目中,就有许多大大小小、形式各异的调查。

问卷调查通过记者提供由采访对象自己填写或回答问卷而进行调查采访。记者根据调查的总体要求、内容和目的提出若干问题和答案选项,请采访对象予以回答。可以以书面形式进行,还可以通过电话和网络调查的方式进行。它基于统计学原理,即从大型的调查人口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作为调查样本,以便从样本的特征来推断整个人口总体的特征。要使部分样本足以代表人口总体的特征,除样本具有一定规模外,更重要的是样本的代表性。据美国报纸发行人协会介绍,只要样本代表性具有95%的可信度,样本规模的增大比例就远比抽样误差缩小的比例大得多。

它的特点是能用较短时间,广泛获得来自公众对某一特定人物、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评价、意见和看法,从而了解社情民意,掌握公众舆论倾向,得出总体评价和意见,预测社会发展趋势。其优点是科学性强,简便易行,准确度较高,便于整理统计,能迅速得到所需信息资料。把问卷形式运用到新闻工作中,能提供量化的数据,使新闻客观性、真实性的特点得到较好体现,增加了新闻报道的说服力。成功实施的关键是要科学设计问卷(明确目的,把握重点),使用系统的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和统计。一些新闻单位为了争取时效,不仅问卷设计未尽周详,也没有进行预测,同时由于采用电话访问,更常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些作法将影响调查的可信度。

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我国采用新闻统计方法所写的精确新闻报道,开始出现在各报纸上。1996年元月3日,《北京青年报》率先在“公众调查”专版上开辟了“精确新闻”栏目。

(三)迂回式采访

所谓“迂回”采访,是指先从报道对象的周围或侧面了解其人或其事的情况,然后再找本人或本单位谈。

当采访对象特别繁忙,一时抽不出时间接待记者的采访,可是报道任务又不能拖延,编辑部要限期交稿。在这种情况下,可运用“迂回”式采访方法。

当采访对象绝口不谈自己的情况下,也可运用“迂回”式采访方法,打“包围战”去突破采访对象的“封锁线”。迂回采访关键是要找到“知情人”,一般来说,从采访对象一起工作的同志、亲友或朋友中,可以了解其人的工作、品德、风格等情况,了解其人的生活和思想状况。

在这种采访中要注意得来的材料,需要多方认真核实,不可轻信。

(四)多次采访

通常重要的采访任务,往往要进行多次采访才能完成。

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谈她的经验说:“我的人物采访大多连续进行两次。第一次主要是互相熟悉,当然我事前做了大量准备,例如访问邓小平以前,我看了好几公斤的材料,不过得见了面,才真正熟悉对方的性格,掌握对方的特点。第一次采访之后,我不是去游山玩水,而是关在小屋里,把录音记录下来,加以整理,看看哪些问题没弄清楚,或遗漏了,没有问。第二次访问效果要好得多,因为我跟采访对象互相熟悉了,精神上放松得多,回答也更得要领。”[11]

第二次采访应该是采访进程中的“着力点”。这是因为初访被采访者,一般说来,人缘生疏,情况不明,只宜带着耳朵听,少插嘴问话为好;第二次采访已经有了初次采访的“垫底”,再加上双方不算陌生了,你可以问你需要知道的问题,可以问你第一次还没有听明白的问题,还可以问你按实际情况设想出来的问题;三次、四次及以后的采访,是头两次,特别是第二次采访的深化和补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