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消息及其基本构成元素

消息及其基本构成元素

时间:2022-04-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消息及其基本构成元素一、消息及其特点消息是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发生事实的新闻体裁,它主要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事情,往往只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详细的经过和情节,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他要求伊拉克停止入侵行动,立即撤出其入侵部队。

第一节 消息及其基本构成元素

一、消息及其特点

消息是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发生事实的新闻体裁,它主要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事情,往往只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详细的经过和情节,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

消息的报道面之广、传播速度之快、受众之普及和运用之频繁,都是其他新闻体裁所不能相比的,也是在新闻传播中不可替代的。

消息以最直接、最简洁的方式告诉广大受众新近发生了什么新闻,它能够更迅速、及时地向人们报道客观事物的种种有意义的变动。受众之所以接触媒体,主要是为了获得各种各样的新信息,而这主要靠的是消息这种新闻体裁来满足受众的需求。

自从近代报纸产生以来,消息就在报纸上占据主要地位。长期以来,消息这种新闻体裁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1.简明

简短、明白地概括新闻事实,是消息有别于其他新闻体裁的本质特点。消息总是用尽可能经济的文字,简明扼要地反映新闻事实。在电子媒体兴起的背景下,网络、广播、电视往往成为第一时间发稿的媒体,其消息往往更为简短,文字干净利落,百字左右就将最新情况报道清楚;而报纸的消息往往失去了第一时间发稿的优势,出现了相对“详述”的倾向,但尽管如此,与其他新闻体裁相比,消息仍然属于概括报道,简明仍然是其重要的特征。

2.讲求时效

消息要迅速及时地传播事物有意义的新变动的信息。消息的时效性如何,是衡量和判断其所报道新闻的新闻价值大小的一项硬指标。报道得越迅速及时,消息的时效性越强,其新闻价值就越能充分地显现出来。

消息尤其是动态消息,其时效性往往以日、以时计,重大新闻和突发性新闻事件的报道其时效性甚至以分、秒计。早一分钟,就有可能发出“第一次信息”,是人们前所未闻的事实、最新鲜的信息,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所谓的“先睹为快”正是如此。

而新闻机构之间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正是消息的时效性的竞争。谁的新闻报道能最快地传递最新的事实,能迅速及时地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谁就能在新闻竞争中赢得胜利。

3.重心前置

消息的结构是倒叙式的,它通过导语将新闻事件的结果、新闻事实的精要首先呈现给受众。在这一点上,以反映事物最新变动为主的动态消息尤为典型。

这种“重心前置”的结构方式起源于19世纪中叶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当时,读者急于了解前线战况,而电讯技术又不够成熟稳定,电报机经常出现故障且费用昂贵,于是前方记者只好将最新的情况放在报道开头尽快发出。这就形成了消息“重心前置”的写法。

这种写法符合新闻传播规律,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试想如果一位刚刚看了乒乓球决赛直播的人向其想看这场比赛但因为种种原因没看成的朋友讲起赛况,一定会从“刚刚的比赛中国队赢了”开始说,而不会从“第一局中国队一开始很被动……”开始说,“重心前置”式的结构适合快速传播的需要。

值得注意的是,“重心前置”并不完全等于倒金字塔式结构,非倒金字塔结构的消息仍然需要将最重要的内容或最核心的内容放在导语或报道的开头。

试比较以下两篇消息,第一篇是倒金字塔结构,而第二篇不是,但它们的开头都把报道的主旨交代出来了,之后的行文方式各不相同,但“重心前置”这一特点均有体现。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新华社1990年8月2日电 科威特国防部发言人宣布,伊拉克军队于今天凌晨入侵科威特。

这位发言人通过科威特电台说,伊拉克军队今天凌晨两点越过边界,占领了科威特领土上的一些哨所。

这位发言人对伊拉克使用武力解决两国争端表示遗憾。他要求伊拉克停止入侵行动,立即撤出其入侵部队。

记者今天凌晨5时听到了枪炮声。到发稿时为止,枪炮声仍不绝于耳。

广州路面坍塌现5米深大坑 积水淹没小车

新快报讯(记者陈海生实习生周强)昨日中午12时30分,白云区金沙洲凤岐里村前的沙凤一路突然出现地陷,一辆私家车陷入直径约15米、深约5米的大坑。随后,坑内涌出大量的水把小车淹没,所幸司机及时跳车逃出。附近村民称,地陷可能与附近一隧道工地施工有关,具体情况有待调查。

昨日下午2时30分,记者赶到现场时,多名警察正在勘查,事发路段已拉起警戒线,多名治安员在现场戒备。记者爬上附近一栋居民楼顶层看到,路面塌陷的圆形大坑直径约15米,坑内积满污水,一辆白色小车被淹,只剩下车顶在水面。大坑边沿的路面上有多处裂痕,几名工人正用水泵抽水,一辆吊车在旁待命。

工人用竹竿测量得知大坑约5米深。下午3时35分,水被抽掉一半后,车身开始呈现。下午4时07分,轿车被吊出大坑,是一辆车牌号为粤A7K5××的白色小车,车身完好,但车内的座椅已严重变形。

随后,有关方面调来一辆灌浆车,往大坑里倒灌回填,以尽快恢复路面通车。

附近村民袁女士说,她正与家人吃中饭,突然听到“砰”的一声闷响。她开窗查看,发现马路路面突然凹陷,一辆白色小车困在坑内。村民陈伯说,事发前3分钟刚有一辆276路公交车经过,“要是那时塌陷,后果就不堪设想了”。大坑里很快有水冒出,没多久坑内就积满了水。

记者随后在东方医院见到受伤的司机。正躺在病床上输液的他,右小腿、右手臂有多处擦伤。他自称姓裴,河南人,在凤岐里村经营一家修理厂。

裴先生说,昨天中午他将从家里整理出来的垃圾运往收购站卖掉,之后开车回家。“在离我家不到300米远处,我突然觉得车尾往后一沉,像是被什么东西拽住了。随后,车子开始往后溜。我回头发现路面下陷了,我的车也翘了起来。”他欲加速离开时,车突然熄火了,车身慢慢往坑里滑去。“我见势不妙,赶紧打开车门跳了下去。”裴先生跳到大坑的斜坡上,幸得附近两名村民施救才得以脱险。

据附近村民介绍,事故原因可能与附近一隧道工地施工有关。据称,该隧道工程自从2006年施工至今,因为爆破等原因使紧靠工地的凤岐里村的40余户房屋受影响,轻则墙壁出现裂缝,重则房屋出现倾斜。记者找到该工程的项目负责人严先生。据他表示,此次地陷事故并未对工程施工造成影响,他们的施工都是按照设计要求来进行的,出现路面塌陷的原因还有待调查。

据严先生介绍,隧道工程已进入隧道开挖阶段,施工点在地下30多米深处,隧道全长4公里,事发前并未出现异常情况。“当时我们的工人在隧道里进行清渣作业,差不多到尾声了,事故没有造成工人受伤。”严先生说,从目前情况来看,塌陷的地方不会再次下陷。

具体情况有待进一步调查。

4.更为客观

消息这种报道体裁一般不提倡记者直接抒情或议论,它要求记者尽可能地减少主观色彩,更加注重用事实说话,行文相对于通讯、特写等报道体裁来说更为客观。

在消息写作中,它更突出信息的“干货”,过滤掉了情感的“水分”,让事实直接进入人们的视野,对受众造成很强的心理冲击。如:

中国国家主席与艾滋病人握手

新华社11月30日电(记者 周效政 刘思扬 樊曦) 在“世界艾滋病日”前夕,国家主席胡锦涛30日下午走进北京一家医院与艾滋病人握手、交谈,用实际行动推进中国抗击艾滋病魔的斗争。

胡锦涛在北京佑安医院与艾滋病人握手时说:“党、政府和全社会都会关爱和帮助你们,希望你们增强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在医院的一小时里,胡锦涛胸前佩戴着象征爱心与关怀的红丝带,探访了两间艾滋病房。他一进病房,就主动伸手与病人握手,临别时又再次握手,祝他们早日康复。

患者们开始时还略显紧张。但当胡锦涛微笑着与他们聊起家常,了解他们康复情况时,患者们慢慢放开了。

一位姓卫的患者对记者表示:“胡主席与我们握手,说明艾滋病并不可怕,艾滋病感染者也能跟正常人一样生活。”40岁的小卫是一位山西的养猪农民,7年前被确诊为艾滋病感染者。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在去年“世界艾滋病日”与三位北京艾滋病患者握手。仅仅过了一年,作为最高国家领导人的胡锦涛又再次与艾滋病人握手。这向世界发出了一个强烈而明确的信号:中国政府决心遏制艾滋病毒的进一步蔓延,并努力消除社会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

……

5.有“消息头”

消息有自己的外在标志,称为电头或“本报讯”,总称为“消息头”。

电头,是表明电讯稿发出的单位、地点和时间的,加括号或用显著字体标出,置于稿件开头。新闻通讯社早期以电报、电传、电话等方式发稿,因此,通讯社总是以“××社×地×月×日电”作为消息头。

“本报讯”是报社自己的记者或通讯员采写消息的标志。如果是外地采访,往往也会标明发稿的地点、时间,写成“本报×地×月×日专讯(或专电)”。

消息头的作用在于可以表明新闻稿的发出单位,以承担本单位发表新闻作品的责任,显示消息的出处并接受社会的监督;消息头一般还注有发稿的时间、地点,可以表现消息的时效与来源地,借以传达一些基本信息,新闻写作时可以利用消息头中的信息,使得新闻导语更加简洁。

6.一事一报

一条消息通常只集中报道一件新闻事实,即紧紧抓住最有新闻价值的核心事实,简明扼要地加以报道。一事一报的消息中,尽管它可能包含很多信息,但它往往只有一个核心事实,记者应该能用一句话概括这个核心事实,报道中的其他信息都是为了支持这一核心事实而组织的。这样,不仅能更快地争得时效,而且可以使消息更加短小精悍、易读易懂。

在写作消息时,不要贪多求全、面面俱到;同时,即使是一事一报,也要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并注意选例少而精。

二、消息报道的基本构成元素:标题、导语、主体、结尾、信息图表

1.标题

标题通常位于报道顶部,旨在告诉读者报道的主要内容。它往往由编辑来写,但在一些采编合一的小型媒体中,记者也可以拟写标题。消息标题的内容往往是这篇报道的核心内容。

目前,很多报纸喜欢在主标题下面使用副标题,也叫“肩题”、“概述句”、“提要”,双行题可以使读者快速地获得报道的主要内容。在很多报纸上,大多数重点报道都使用了双行的标题。下面就是一例:

残奥会下周四天坛采火[1]

img10

分两条线在全国11个城市传递九天,9月6日将点燃鸟巢主火炬。

img11

作为记者,尽管你无需自己写标题,但你可以按照标题提供的思路去写报道。如果你难以抓住报道的核心内容,不妨先给报道想出个标题,这样对写作可能会有所帮助。

2.导语

导语位于报道开头,旨在告诉读者报道的主要内容。一条好的导语能够吸引读者继续读这篇报道。在很多报道中,导语通常只有一句话,但却涵盖了事实中最为重要的信息。

最为常见的导语是“直接式导语”,它通常概括叙述所报道的事件,回答何人、何事、何时、何地、为何、如何等所有主要问题。报道的其他部分详细说明何事、为何、如何。

如果回答上述问题会使导语过长,记者往往会有所取舍,即决定哪些要素最重要,需要在第一句话中就强调。下面这则导语强调的就是何人、何事、何地。报道的其他部分会补充细节内容,如事件如何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等等。

本报讯 丰台区小屯西路一小区新建变电站紧挨小区幼儿园,许多业主担心孩子上学时会受到辐射,影响孩子身体健康[2]

3.主体

又称为“新闻躯干”,是一篇消息展开新闻内容、阐述新闻主题的关键部分,新闻事实主要在主体部分交代和展开。

消息通常有导语,但有的短消息、尤其是“一句话新闻”或简讯可以不写导语;有些消息可以不交代新闻背景,很多消息都可以没有结尾段落,但无论哪一篇消息,都绝不能没有主体部分。

主体部分经常具有两部分内容:

一是呼应导语、展开阐述,即对导语中提到的主要新闻事实进一步用事实作具体的阐述或回答,起到支持导语的作用;

二是围绕主题,补充引申,既对导语中没有涉及的新闻内容进行补充,提供必要的背景材料,以说明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以扩大消息的信息量。

主体部分通过引语、描写、背景等方式提供更丰富的内容和细节,让受众进一步理解新闻。

如本书第七章“采访素材整理与分析的程序”所用的材料可以写成以下消息:

导语

本报讯 坐着火车到香格里拉旅游有望实现,记者1月2日从云南省发改委了解到,大理经丽江到香格里拉的铁路将在2009年开工。

主体

这条铁路定位为旅游专线铁路,将把云南省的大理、丽江、香格里拉这三个著名的旅游风景区联成一体,对开发云南西北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自然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img12

除此之外,云南省还争取在未来几年内开工建设多条铁路,这其中包括新加坡昆明铁路在内的8大铁路工程项目,投资800亿元,建设铁路线将超过2500公里,大幅度提高云南铁路网覆盖密度及铁路运输能力。

img13

据了解,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但目前铁路营业里程仅2340公里,位居全国第26位。

img14

4.结尾

消息结尾,是指为了深化新闻主题、强化新闻价值或扩大消息的信息容量,记者根据新闻内容,精心设计的消息的收结部分,它通常是消息的最后一段。

一般而言,消息的结尾应该包括以下内容:预测或预告未来的行动;以陈述句或引语总结全文但不重复前面的内容;补充更多的细节。消息的结尾千万要避免重复已经说过的内容,在消息中,如果你没有更新的信息告诉读者的话,就应该及时结束这篇报道。

如一篇报道北京四条新地铁年底前开工的消息,最后以副市长要求新地铁线路的站点设计要充分考虑换乘的问题来结尾,用了副市长的直接引语来总结:

“特别不要忽略的是另一种交通方式——步行,在站点周围500米或更大的范围,鼓励步行。”陈刚说。[3]

值得注意的是,消息的结尾往往提供的也是一个事实,即使是评论性的内容,也是借口评论,不要来一通套话、空话,也不要同义反复。

5.信息图表

在现今的消息写作中,图表、照片也是报道的一部分,这样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虽说提炼加工事实可能是编辑的事,设计图表可能是美编的事,拍照片可能是摄影记者的事,但是,报道是否有图表、照片会影响文字部分的写作,考虑这个问题可以帮助你决定哪些内容写进文字部分而哪些不必写进去,由信息图表反映。

如上面提到的报道北京四条新地铁年底前开工的消息,就使用了信息图表。图表中将开工的四条线路标识出来,并在信息框内写了每一条线路的起止点、主要站名以及进度,见图11-1。

img15

图1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