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时间:2022-04-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朗读者要把作品的思想感情准确地表现出来,需要透过字里行间,理解作品的内在含义。以高尔基的《海燕》为例,扫除文字障碍后,就要对作品进行综合分析。这篇作品以象征手法,通过暴风雨来临之前、暴风雨逼近和即将来临三个画面的描绘,塑造了一只不怕电闪雷鸣,敢于搏风击浪,勇于呼风唤雨的海燕,这一“胜利的预言家”的形象。

读者要把作品的思想感情准确地表现出来,需要透过字里行间,理解作品的内在含义。首先,要清除障碍,搞清楚文中生字、生词、成语典故、语句等的含义,不要囫囵吞枣,望文生义。其次,要把握作品创作的背景、作品的主题和情感的基调,这样才会准确地理解作品,才不会把作品念得支离破碎,甚至歪曲原作的思想内容。

以高尔基的《海燕》为例,扫除文字障碍后,就要对作品进行综合分析。这篇作品以象征手法,通过暴风雨来临之前、暴风雨逼近和即将来临三个画面的描绘,塑造了一只不怕电闪雷鸣,敢于搏风击浪,勇于呼风唤雨的海燕,这一“胜利的预言家”的形象。这部作品诞生之后立即不胫而走,被广大工人和革命群众在革命小组活动时朗诵,被视作传播革命信息、坚定革命理想的战歌。综合分析之后,朗诵时就不难把握其主题是:满怀激情地呼唤革命高潮的到来。进而,我们又不难把握这部作品的基调应是对革命高潮的向往、企盼。

有的朗读,听起来也有着抑扬顿挫的语调,可就是打动不了听众。如果不是作品本身有缺陷,那就是朗读者对作品的感受还太浅薄,没有真正走进作品,而是在那里“挤”情、“造”性。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不会被虚情所动。朗读者要唤起听众的感情,使听众与自己同喜同悲同呼吸,必须仔细体味作品,进入角色,进入情境。

在理解感受作品的同时,往往伴随着丰富的想象,这样才能使作品的内容在自己的心中、眼前活动起来,就好像亲眼看到、亲身经历一样,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触景生情。

内在语主要根据不同的环境、面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是指那些在语言中所不便表露、不能表露或者没有完全表露出来的语句关系和语句本质。内在语就相当于影视戏剧表演中的“潜台词”。内在语也是一种帮助朗读者把文章朗读变成自己要说的话,把朗读者的思想感情调动起来,并找到恰当的表达语气的重要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