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美高校远程教育发展追踪

中美高校远程教育发展追踪

时间:2022-04-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美高校远程教育发展追踪刘国明摘要: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为公众提供了更多和更为平等的受教育机会。2 美国远程教育发展状况作为科技发展大国的美国其远程教育的发展也是迅速的。通过阅读我们发现美国高校远程教育的发展有这样几个特点。自1999年以来,教育部先后批准了68所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

中美高校远程教育发展追踪

刘国明

(天津商业大学 300134)

摘要: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为公众提供了更多和更为平等的受教育机会。美国远程教育发展较为发达,其2008年的有关美国高校远程教育的发展报告揭示了2006—2007学年,美国远程教育发展状况;中国远程教育还属于新生事物,但已得到相关部门的关注,并取得发展,然而问题依然存在,对远程教育的接受以及远程教育体系的成熟和完善还需耐心等待。

关键词:中美;远程教育;比较

1 远程教育研究的理论基础

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生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根据基更所言(Keegan,1990:44)[1,远程教育具备几个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处于准分离状态;远程教育的组织对教材的规划和准备以及学生支持服务的提供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印刷品、录音带、录像设备和计算机等媒体不仅把教师和学生联系起来,而且也是课程内容的载体;远程教育中的交流是双向的;远程学习过程中,学生通常是个别地而非群体地进行学习,学习社群知识偶尔存在。

查尔斯·魏德迈将“远程教育”称为“独立学习”,即“独立学习基本理论”,强调学生(哪怕只是一个学生)的学习机会、学生对学习应承担的责任、以学生是否达到学习目标进行评估、媒体和技术的使用要紧密联系,要配合所学科目和教学计划、学生自由选择实现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穆尔[2的交互影响距离理论也针对远程教育中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指出:远程教育中,距离取决于对话和结构。结构指教学课程的目标、实施计划和评价程序适应学生个体需要和条件的针对性程度。对话则是指学习者和教师之间的互动。穆尔认为评价一个教学计划中学生学习的自主程度主要看教学目标的自主权、学习方法的自主权和考核方式的自主权。他的一些实证研究发现学习者在远程教育中接受接受自主学习模式,但又愿意在学习上得到一定的辅导。

2 美国远程教育发展状况

作为科技发展大国的美国其远程教育的发展也是迅速的。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在继1995年、1998年和2002年之后又于2008年第四次发表了题为“Distance Education at Degree Granting Postsecondary Institutions”的研究报告,这次报告是针对于美国2006—2007年度高校远程教育状况的调查。在这一研究中远程教育被定义为教师和学生处于异地而进行的正规教育,教学即可以是同步的也可以是异步的,教学过程使用多种媒体设备。这次的研究主要聚焦以下几点:

●各院校是否提供多样的远程教育课程、招生状况;

●拟定通过远程教育方式完成的学位或证书计划的数量和种类;

●远程教育课程的技术使用;

●影响各院校有关远程教育决策的因素;

●远程教育为中小学生带来的益处;

●各院校采用的发展其远程教育的方式。

通过阅读我们发现美国高校远程教育的发展有这样几个特点。

●2006—2007学年2/3的两年专科和四年本科提供网络或其他方式远程教育课程。

●在2006—2007学年,61%的两年专科和四年本科院校提供网络课程,35%的院校提供混合课程,26%的院校提供其他方式的远程教育课程。在提供网络课程的院校中,62%的院校要求所有课程必须在网上完成。

●在2006—2007学年,两年专科和四年本科院校网络教育课程招生12.2百万人。其中77%的学生注册网络课程,12%的学生注册混合课程,10%的学生注册其他方式的远程教育课程。

●在2006—2007学年,2/3的两年专科和四年本科院校设置必须完全通过远程教育完成的课程计划。

●在2006—2007学年,在远程教育中,以网络为基础的异步交流技术被最为广泛地使用。4%的院校声明使用其他媒体技术;31%的院校声明使用以网络为基础的同步交流技术。

●在2006 -2007学年,影响有关远程教育决策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满足学生对于弹性课程安排的需求(68%);为无法就学的学生提供就学机会(67%);提供更多课程(46%);扩大招生数量(45%)。

94%的提供学分制远程教育课程的两年专科和四年本科院校声明它们发展了远程教育课程;在提供非学分制课程的院校中,64%声明它们发展了远程教育课程。

美国的远程教育处在持续发展中,它的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说有赖于政府的政策支持、利益相关者的基金支持以及良好的学生支持。

3 中国远程教育发展状况

中国的远程教育经历了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和以信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三个时代。现代远程教育于90年代随着国内第一个采用TCP/IP协议的计算机网络的建成而出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远程教育在中国始终处在发展中,它真正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受教育对象扩展到全社会、有更丰富的教学资源供受教育者选用、教学形式由原来的以教为主变为以学为主等独有特点、优势与重要性正显现出来。

自1999年以来,教育部先后批准了68所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至2007年底,学历教育累计注册学生670万人,其中,中央电大开放教育学生458万,在职人员占86.5%;开设网络教育专业299种、1 560个;建设网络教育课程资源2万门;普通高校及公共服务体系设立校外学习中心5 935个,中央电大设立开放教育教学点3 292个。

据教育部2008年教育统计数据显示,网络本、专科毕业生总数为901 522人,招生数为1 472 194人,在校学生数为3 558 950人,三个数字均比2007年的统计数据有所上涨。其中修管理学、法学的学生占总数的前两位,主修工学的学生人数取代文学占第三位。以中国人民大学远程教育为例:中国人民大学于2000年7月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院校,可以“在已设置的本、专科和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专业范围内,利用网络等现代化手段开展本、专科学历教育和学士学位教育”。中国人民大学的网络教育率先在国内进行了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尝试,并取得了成功。合作模式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通过校企合作成立了一家主要为中国人民大学的网络教育提供技术开发、技术服务的“东方兴业网络教育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并同时通过相关的技术服务协议来确定和规范学院与服务公司之间的分工、职责和关系。二是将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引入学院的内部管理,通过全面提高学院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去迎接网络教育发展道路上所面临的任务和挑战。在远程教育技术使用方面,中国人民大学的网络教育提出了“基于IP、基于Web、面向实际应用”的技术模式;在日常的技术开发中实行了项目制、开发引进制;在技术维护中实行了承诺制、协议服务制。自主开发了集资源建设、教学、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四个平台为一体的系统平台,该平台涵盖了课程制作系统、题库系统、教学服务中心管理系统、论文管理系统、学籍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学费管理系统等几十个子系统。此外,中国人民大学的远程教学方法和过程主要分为11个环节,分别是纸介教材自学、网络课程学习、网上导学、网上答疑(通过实时语音答疑、电子邮件、BBS等方式实现)、网上讨论(通过“网上人大”网站上专门的BBS实现)、网上作业、网络模拟自测、必要的面授辅导、巡回教学、集中考试及毕业论文。这些教学环节紧密衔接不仅便于学生学习循序渐进,而且在关键环节上要求明确、管理严格,从而确保了教学的质量。在教学管理模式方面,实行基于教学管理系统平台,以完全学分制、选课制、弹性学习期限、“双期四考”制、预约答疑制、预约考试制及转考制为基本内容的全新管理模式,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结合教学计划及考试计划,自主选课,灵活安排学习时间,依靠各种教学资源进行个性化学习。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中国人民大学的网络教育还不断进行教学研究,进而开发出支持协作学习、自主性与交互性学习的网络学习环境,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个体思维能力,增强了学习者之间的沟通能力以及差异包容能力。

4 结语

与美国的远程教育发展状况相比,我国远程教育在规模及普及程度上还有很大差距,尚属于新生事物。但由于远程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和广阔前景,国家相关部门对其给予了高度关注,提出要推进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从而推进优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提高网络教育支持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加强网络教育规范管理和质量监督,加强网络教育招生、证书、统考、评估、年度检查、资源建设等方面的管理和监督;推进优质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共享。并在2009年教育部工作重点中指出“大力发展成人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积极推进行业企业职工教育,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全面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扩大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覆盖面,进一步提高应用水平……”。

远程教育是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它为更为广泛的人群提供了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也是公众接受终身教育的重要方式,它对社会整体素质的提升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KEEGAN D.Foundations of distance education[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0.

[2]MOORE.M.A model of independent study[J].Epistolodidaktika,1977(1)6 -4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