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假设复句的变化

假设复句的变化

时间:2022-04-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六、假设复句的变化假设复句是偏句提出一种假设,正句说明结果的复句形式。并不是所有的假设复句都要用关联词,其假设之意,从文义中可以看出,也可以找出一些形式上的标志。古汉语中的这种形式,在现代汉语中也有表现:①你不去,我去。上面古今汉语中这种意合法,毕竟并不普遍。“如果”由假设连词“如”、“果”复合而成,在宋代就已出现,由宋到清,它使用的并不普遍。

六、假设复句的变化

假设复句是偏句提出一种假设,正句说明结果的复句形式。古今汉语中的假设关系,一般都要用关联词来表示。

古汉语中假设连词很多,如“若、若是、若使、若其、若犹、若苟、假、假设、假使、假如、假若、假令、假而、假似、如、如使、如若、如令、有如、如果、苟、苟使、苟果、设、设若、设令、使、设使、籍使、倘、倘或、倘然、当、当使、乡、乡使、令、第令、诚令、自、自非、且、犹、而、乃、其、亦”等,甚至还可以列出一大串来。

相比之下,现代汉语中假设连词虽然没有古汉语中那么丰富,但是也不少,主要有“就、便、那、那么、也、还”以及“如果……就、假如……那么、倘若……便、要是……就、要……就、即使……也、再……也、就是……也、纵然……也、哪怕……也”等。

并不是所有的假设复句都要用关联词,其假设之意,从文义中可以看出,也可以找出一些形式上的标志。如古汉语中有这样一些情况:

①不杀二子,忧必及君。(左传·成公十七年)

②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

以上这些假设关系,前句常用“不”表示假设,后句表示结果。

①宋败,齐必还。(左传·庄公十年)

这句话中的前后假设关系,靠文义可以推断出来。

古汉语中的这种形式,在现代汉语中也有表现:

①你不去,我去。

②吃完饭,一定会回来。

上面古今汉语中这种意合法,毕竟并不普遍。古今汉语中的假设复句,主要还是借助关联词来构成。这些关联词也不断发生变化。

“倘若”由连词“倘”、“若”复合而成,中古汉语中,已能见到少数用例,唐以后,才普遍使用:

①倘若今朝相取语,西方必见礼金仙。(敦煌变文集)

②倘若念平生,览此同怆然。(玄怪录)

“假如”由“假”、“如”复合而成,唐宋时就开始使用:

①假如贤者至,阁下乃一见之,愚者至,不得见焉。(韩愈·与风翔邢尚书节)

②假如今日做得一件事,自心安而无疑,便是是处。(朱子语类辑略)

“如果”由假设连词“如”、“果”复合而成,在宋代就已出现,由宋到清,它使用的并不普遍。如:

①如果能晓得此理,如何不与大家知。(朱子语类)

②如果文章会做,我提拔他。(儒林外史)

“如果”在清以后才普遍使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