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语篇连贯内部机制的界定

语篇连贯内部机制的界定

时间:2022-04-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4.2 语篇连贯内部机制的界定在这里,我们必须首先对语篇连贯的内部机制进行范围的界定。张德禄认为,连贯的内部机制主要包括这样的一些范围,即衔接手段的意义和种类、连贯内部的语义关系、衔接与连贯的关系、衔接的原则和方法等等。语篇内部所有用以组织语篇意义的小句及其以上单位之间的意义关系都应该看作衔接关系。

4.2 语篇连贯内部机制的界定

在这里,我们必须首先对语篇连贯的内部机制进行范围的界定。张德禄认为,连贯的内部机制主要包括这样的一些范围,即衔接手段的意义和种类、连贯内部的语义关系、衔接与连贯的关系、衔接的原则和方法等等。语篇内部所有用以组织语篇意义的小句及其以上单位之间的意义关系都应该看作衔接关系。它既包括各种结构成分之间的意义关系,也包括各种结构之间的意义关系。从语篇内部衔接的角度讲,许多由形式机制体现的语义关系,还可以由跨类或跨层次机制体现。由语篇结构实现的衔接指把语篇内部各个部分组织成一个整体的语篇结构机制表现的衔接机制。它们既带有社会文化常规所赋予的定式性语义结构特点,又具有现实性语篇的交际功能所决定的语篇结构特点,如邻近配对、话轮、层级性结构、语篇宏观结构、语类结构等(张德禄,2003)。语篇结构具有主导整个语篇的意义分布与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联系,所以是使语篇连接成一个整体的重要的衔接。衔接手段是语篇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对这一语言现象的广泛关注是由Halliday(1976)系统提出衔接理论引发的,这是韩礼德对语言学研究的重大贡献。依据Halliday的理论,衔接手段可分为五类,即指称、替代、省略、连接词语和词汇衔接等。衔接理论至今在语篇分析研究方面仍有重大的影响。

韩礼德和哈桑在《英语中的衔接》一书中提出了5种衔接手段,即指称、重复、省略、替代、照应等,后来哈桑在韩礼德和哈桑合著的《语言·语篇·语境》(1985)一书中增加了邻近配对、信息结构关系、平行结构关系等。胡壮麟(1994)在韩礼德和哈桑研究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由及物结构关系形成的衔接关系、语音衔接机制,包括语调、重音、押韵等和语篇宏观结构,包括语篇言语行为层次、话轮等形成的语篇衔接关系。Fig.8表明了语篇体裁与语域,以及三大元功能之间的关系:

img15

Fig.8 Relationship of genre,register and language

韩礼德和哈桑认为,除了语篇内部具体成分之间的衔接关系外,语篇特征还体现在段落中的语句在语域(register)上前后一致(Halliday & Hasan,1976:23-26)。语域理论是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重要理论之一,韩礼德将决定语言特征的情景因素归纳为以下三种:“语场(field)”,“语旨(tenor)”和“语式(mode)”。语场指实际发生的事,指语言发生的环境,包括谈话话题、讲话者及其他参与者所参加的整个活动;语旨指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包括参与者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们之间的角色关系;语式指语言交际的渠道或媒介,如说还是写,是即兴的还是有准备的,包括修辞方式。语境的这三个组成部分趋向于决定意义系统的三个组成部分: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Halliday,1985/1994;胡壮麟等,1989:175)。

韩礼德认为,每种自然语言的语法,如日语和英语,都有两大基本功能:(1)诠释人类的经验:让我们诠释我们所观察到的是“现实——既是我们的外部世界,又是我们内心的意识世界。(2)建立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与他人建立当前的和长远的关系,从而确立个人的身份和自我意识。(3)它创建话语:构筑明确的“符号现实”,在这种“现实”中(1)和(2)组合成统一的言语或是书面语的意义流。换言之:自然语言的语法既是(1)一种思考方式(一种关于人类经验的“理论”),又是(2)一种行为方式(一种社会“惯例”)。而且,这两者相互依存。每种语法结构都体现概念功能又体现人际功能。两者的交汇才使得语法上形成(3)并进而形成话语(韩礼德,1995; 2006)。

在本章里,我们将就语篇连贯的内部机制进行英汉语的对比研究,我们将跳出韩礼德的框架,而从语篇衔接连贯的其他分析单元入手进行分析,并试图对英汉语语篇连贯的内部机制的差异进行认知上的解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